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使命,学科教学兼顾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学科特点,通过学科实践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文学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以及文化的传承。调查显示教师对文学核心素养定义模糊、教学模式化、方式单一。教师普遍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提升关照不够。本文论述了阅读教学问题情境设计内涵、特征及对提升中学生文学核心素养的价值,融合初中文学课本,建立了基于文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法,为重新审视初中文学阅读提供支撑,为提高学生文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文学素养;初中;教育;问题情境设计
1 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自欧盟、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核心素养框架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和依据标准的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下,我國教育研究者们也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当前教育现状研制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2014年,我国开始研究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至此,中国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引领育人目标的新时代。
教育研究者们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研制各学科核心素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探索实施路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当前教育形式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是否在不断更新理论学习提升专业发展?是否在基于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改变学科教学方式?以上疑问均是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意义
2.1 当前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基础教育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功利化的倾向,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繁重,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凡是与升学无关的东西,学校不重视,他们只关注与升学率相关的科目,少了人文关怀、价值思考和生命意义,对人性冷漠,对生命麻木。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何以为生”,而不是“因何而生”,对学生占来素质教育,如下图所示。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无疑淡化了对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淡化了受教育者对生活热爱、对生命尊重和对自身生命的珍惜。
2.2 现实意义
关于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实施生命教育有据可依。它有助于引导初中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初中阶段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现在由于很多初中生在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行为失控的问题,对生命缺少应有的敬畏、热爱和珍惜,甚至有些学生心理的脆弱是成年人难以想象的。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表现出极端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3 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框架建构,各国(地区)在建构框架的基础下,开始尝试将学生素养培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同国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为本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借鉴。
英国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具有情境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之前“接受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将学生带入更加宽阔的领域,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创设更多真实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也呈现出跨学科的主题教学趋势,学科间的融合促使学生学习变的高度综合。
美国的教育从“3R”到“4C”,整体目标发生转变。4C 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学习变成一种跨学科、综合性、整合性的深度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的功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国家、社区、商界、教育界海量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提升“21 世纪技能”。例如“谷歌教室”,是谷歌公司专门为支持学生学习设计的电脑教室,教师通过电脑与学生沟通,设计教学项目,提供阅读和学习资源,线上、线下融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率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互联网+”的教育。
4 结语
2017版普通高中文学课程标准规定文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的语言能力和品质;能够在文学学习中获得综合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4]。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引导他们在调查研究中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本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11-12.
[2] 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6-18.
[3]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5.
关键词:文学素养;初中;教育;问题情境设计
1 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自欧盟、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核心素养框架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和依据标准的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下,我國教育研究者们也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当前教育现状研制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2014年,我国开始研究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至此,中国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引领育人目标的新时代。
教育研究者们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研制各学科核心素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探索实施路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当前教育形式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是否在不断更新理论学习提升专业发展?是否在基于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改变学科教学方式?以上疑问均是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意义
2.1 当前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基础教育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功利化的倾向,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繁重,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凡是与升学无关的东西,学校不重视,他们只关注与升学率相关的科目,少了人文关怀、价值思考和生命意义,对人性冷漠,对生命麻木。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何以为生”,而不是“因何而生”,对学生占来素质教育,如下图所示。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无疑淡化了对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淡化了受教育者对生活热爱、对生命尊重和对自身生命的珍惜。
2.2 现实意义
关于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实施生命教育有据可依。它有助于引导初中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初中阶段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现在由于很多初中生在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行为失控的问题,对生命缺少应有的敬畏、热爱和珍惜,甚至有些学生心理的脆弱是成年人难以想象的。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表现出极端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3 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框架建构,各国(地区)在建构框架的基础下,开始尝试将学生素养培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同国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为本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借鉴。
英国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具有情境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之前“接受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将学生带入更加宽阔的领域,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创设更多真实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也呈现出跨学科的主题教学趋势,学科间的融合促使学生学习变的高度综合。
美国的教育从“3R”到“4C”,整体目标发生转变。4C 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学习变成一种跨学科、综合性、整合性的深度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的功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国家、社区、商界、教育界海量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提升“21 世纪技能”。例如“谷歌教室”,是谷歌公司专门为支持学生学习设计的电脑教室,教师通过电脑与学生沟通,设计教学项目,提供阅读和学习资源,线上、线下融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率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互联网+”的教育。
4 结语
2017版普通高中文学课程标准规定文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的语言能力和品质;能够在文学学习中获得综合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4]。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引导他们在调查研究中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本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11-12.
[2] 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6-18.
[3]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