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城开讲瑜伽论伊烂国途遇野象阵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玄奘法师登上了灵鹫山,站在释迦佛像前面,心中思潮起伏不已。他想灵山缥缈,佛迹难寻,自己冒了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现在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宗教徒的信仰,和哲学家的思想,纠缠在一起。作为一个宗教徒,他是信仰释迦佛的。他想起了晋朝的法显,以70多岁的高龄,渡过流沙,越过葱岭,来到这里,还在灵鹫山顶上,露宿一宵。这种无比的宗教热忱和对于事业坚持不懈的毅力,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是醉心于佛教哲学的。他抬起头来,看了看释迦的塑像,只见他端坐在莲座之上,镇定与泰然自若,超乎七情六欲之上,世界上的风波与斗争都与他无关,他好像离现实世界很远,非人所能及,非人所能达。但是再细细一看,在他寂静不动的容貌后面,有一种热爱和情感,而这种热爱和情感,比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热爱和情感更不可思议而更有力量。他的眼睛低垂着,半开半闭,可是在他的眼光中,永远是含着无边的智慧,仿佛有一种精神的威力由眼中显露出来,生气勃勃的精力充满他的全身。岁月如流,而他好像毕竟离我们并不远;他以无边的智慧,启示我们不要逃避斗争,而要以大慈大悲的精神,去应付它,并且要“普渡众生”,“同登彼岸”。“伟大的人格,伟大的哲学啊!”玄奘再回转身来一看,夏天的晴空,笼罩着整个原野,旧王舍城就在灵鹫山下,看得了如指掌;再远一点,广阔无边的恒河平原,展在他的面前。“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人民啊!”
  玄奘从灵鹫山下来,回到上茅宫城,在城里休息了一天,又出山城北门,去参观迦兰陀竹园(现在旧王舍城址北门外一里与新王舍城之间,在灵鹫山西)。据说这个竹园园主,名叫迦兰陀,曾把这座竹园,施给释迦,并特为建立精舍,请他来住。释迦住在里面多年,制定了许多戒律,所以也是佛教圣地之一。在竹园东面,有一所宝塔,相传是未生怨王所建。据说释迦涅槃之后,诸王共分舍利,未生怨王分得几颗,回来盖了这塔,供奉舍利。照神话的说法,塔上往往放光。从竹园西南行五六里,在一座小山边上,别有一片竹林;林中有一间大室,据说是释迦寂灭以后,尊者摩诃迦叶波和五百大阿罗汉集会于此。在这个有名的集会中,阿难为大家诵读了一切经义(《素但缆藏》);优波离为大家诵读了一切戒律(《毗奈耶藏》);迦叶波为大家诵读了一切论议(《阿毗达磨藏》);大家恭恭敬敬记录下来,写在贝叶之上。这是《三藏》的起源,也是佛经流传的开始。因为迦叶波是僧中上座,而参加的人又都是老年学者,所以这一派别遂叫做“上座部”,代表佛教中的保守派,但是他们却始终以正统派自居。
  又从这里往西20里,有一座大塔,是阿育王所建。据说当初如来寂灭之后,有几千青年僧侣信徒,因为没有能够参加迦叶波发起的集会,大家聚集于此,互相诉说道:“当初世尊在世之日,我们大家同从一师,并无上下之分。现在世尊寂灭,他们便把我们排斥在外。他们能集结法藏,难道我们就不能集结法藏不成?”于是大家也集了《素但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这是《五藏》的起源。因为这个集会参加的人较多,而且僧俗都有,所以叫做“大众部”,代表佛教中的革新派。佛教自从释迦寂灭之后,遂开始分了家了。
  玄奘从这里往东北行,走了三四里,便到了有名的王舍新城(现在印度比哈尔省Rajgir地方,在Behar西南,旧王舍城址之北)。这王舍城名气很大,是印度名王阿育王的旧都。玄奘到得王舍城时,举目一望,但见外郭已坏,可是内城还在,十分高峻,周围大约有20多里,每一面都开有一门。关于这座城的起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初释迦在世的时候,这国有位国王,叫做频毗婆罗王,他本来建都在上茅宫城。这座城池百姓稠密,房屋栉比,屡次发生火灾。于是国王下了严令,凡有不小心火烛者,罚他搬到寒林去居住。这寒林是当年国人弃尸的地方,十分荒凉。但是过了不久,王宫本身忽然失火。国王自己责备自己说道:“我是一国之主,定下法令,现在自己犯法,若不遵照法令,何以服众?”于是叫太子留守,自己率了眷属,搬到寒林去住。这时吠舍厘王听说他野居在外,要发兵来袭,被百姓发觉,报告国王,于是连夜修筑城郭。因为国王早已结屋于此,所以叫做“王舍城”。后来新王即位,便建都于此。到了阿育王的曾孙时代,以王舍城为旧都,拿来施给婆罗门教,自己则迁都到“香花宫城”。所以玄奘去的时候,城中还多婆罗门教徒,有1000多家。玄奘对婆罗门教不感什么兴趣,略为参观一下,即回到那烂陀寺。
  这座那烂陀寺,自从建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法显来的时候,这座寺还不很著名;到公元415-590年,前后80年间,经过笈多王朝戒日、觉护等六王陆续修建,规模逐渐宏大,才逐渐成为佛教的中心,而成为印度的最高学府。这里面有许多精通各项学术的学者,藏有不少《大乘》、《小乘》经典、《吠陀》颂赞(婆罗门教最古的经典)以及医药、天文、地理、技艺等书籍。方丈戒贤法师,已经90多岁了,他的学问道德,为全国所景仰,大家尊称他为“正法藏”,而不直接叫他的名字。他继承了弥勒、无著、世亲、护法诸大师的学说,对《瑜伽》、《唯识》、《声明》、《因明》等学理都有精深的研究,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
  在这所当时印度的最高学府里,玄奘住了下来,展开了他的中印文化交流工作。他请戒贤法师开讲瑜伽论,这大乘佛法,是他到印度来探求的最后目标。戒贤法师年高气衰,已有多年不曾开讲了,见玄奘不远万里,前来问道,心中高兴,特为玄奘开讲《瑜伽论》,历15个月才得讲完。每次开讲时,远近赶来听讲的有好几千人。玄奘在这里前后住了5年,共听了《瑜伽论》三遍,《顺正理》一遍,《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百二论》各三遍,对于佛家哲学,探微穷奥,融会贯通,可说是集其大成。寺中所有一切佛教经典,他无不遍览,加以悉心研究。此外他又学会了婆罗门教经典及印度梵书,追本探源,对于印度语言学方面,也下了一番工夫,为他日后翻译佛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玄奘是一个唯识论者,他见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并不以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为满足。5年以后,他大约是43岁,又辞别了戒贤法师,想到各处去游学,并打算周游印度。
  他先顺恒河而东,向东印度出发,到了伊烂擎钵伐多国(现在印度比哈尔省MOnghya区)。这个地方,已近孟加拉湾,天气炎热,雨量丰富,所以森林密茂,花果繁多,完全是热带景象。这里也有许多佛寺,僧徒4000多人,都学小乘佛法;也有两位高僧,一个叫做如来密,一个叫做师子忍;玄奘又在这里住了一年,就读《毗婆沙》、《顺正理》等佛经。这国有一座小孤山,又有温泉六七所,也有一些佛迹,玄奘都亲自跑去巡礼一番。
  从这里出发,往南偏东而行;经过了一座热带大森林。这森林都是阔叶大树,树上缠绕着一些老藤,往上望去,密密层层,都是树叶,看不见天日。树枝上跳跃着一些长臂猿,上下攀腾;又多豺兑黑豹,时常在林中出没,伤害人畜。最多的是野象,数百成群,高而且大。所以印度东部伊烂驽、钵伐多、瞻波等国,都有象军,国王每令象师,专门到森林中设法捕捉野象,调充象军乘用。行旅客商,经过这座森林的时候,都不免怀有戒心,单身客人更无人敢走。所以玄奘来时,也结伴而行。森林中气候蒸热,不时下着阵雨。一日正在林中行走,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大群野象,从道左穿过道右,硕大无比的身躯,好像一座座山峰似的,从森林中走过。大象后面,往往跟着一些小象,一边走着,一边游玩,不时用象鼻攀折树枝野果。同伴告诉玄奘,这叫野象阵,切不可惊动它们。大家鸦雀无声,有一顿饭时,方才走尽。玄奘一行,这才寻路前进。
其他文献
年初二,一对从巴黎回来的朋友,到舍下小坐,聊起了巴黎……  自然而然间集美亚洲博物馆的话题,便缠进了我们闲谈之中,聊得兴起,宛若看到巴黎迷人的阵阵香熏渗合着东方浓浓茶香萦绕而起,大家的思绪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  朋友亚玲和她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赴巴黎寻梦的年青人。亚玲是皇族的后裔,天性格调高雅,虽然在国内他们已是名牌大学理工科的教师,但文化大革命间的文脉断裂,使他们更求知若渴,又对艺术情有独钟
期刊
今日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公益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以其现代性视野、国际化平台、规范化运营,力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发展之路。作为私立性质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具有很多优势,并且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在今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有六项教育活动支撑着展览的举办,共同推动美术馆的全面发展。其每一项活动均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
期刊
《自画像》(Deutsch: Selbstportr?t)  文森特·凡高,65 × 54 厘米,1889年  像伦勃朗和戈雅一样,梵高经常用自己作为模特,在他整个短暂的创作期十年内绘制了超过43幅的自画像。他曾在信件中对他弟弟说:“人们说认识你自己很难,我愿意相信,并且我觉得画你自己也很难。就像伦勃朗的自画像,已经超出视觉之所见,它们更像是一种启示。”  这幅奥赛博物馆收藏的,大面积蓝色的自画像
期刊
广州  广东美术馆 1—12号厅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  2013年2月5日~2013年3月13日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将于2月5日—3月13日在本馆内开展,展览主题来源于诗经,“风”即各国当代艺术精品,“雅”即花鸟风景、静物陶瓷等致雅小品,“颂”则是颂美新生活的主流经典,旨在展现各个时期艺术家对社会形象及意义追寻的不同面向,为观众提供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2月5日~3月
期刊
一直以来,西方博物馆总是通过对艺术的公众性来制定艺术公众政策,就其路径而言,大致分为调查统计,分析各社会阶层、文化阶层和各年龄段的需求和兴趣,和对“艺术接受”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公共教育措施。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艺术市场开始井喷,各类公、私立艺术馆、博物馆相继出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公共教育处在一个怎样的真实状况之下?作为尚处尝试阶段,缺乏理论支持的艺术公众政策,
期刊
新加坡  新加坡季节画廊  新加坡季节画廊“盲人之盲”—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个展2013年3月22日~2013年4月13日  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在新加坡的个展“盲人之盲(The Blind for the Blind)”于2013年3月22日开幕。Choi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他对于人体结构理解的超级写实艺术技巧以及对其中的深邃寓意的极致体现。  3月22日~4月13日  法国
期刊
“对一个写实画家来说,没有比此种满怀敬意将物之真实带上前来的虔诚摹绘更令人沉醉和期待的方式了。‘寂静之吹拂’,吹来的是淌过我内心的时间之河,寂静的物之自身悄然谢幕,真实涌上前来。  我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特别是在画到顺手的时候,会有一种恐慌感。因为写实绘画会有这个问题,你说这是对于画画始终有一种危机也好,警惕也好,我要有一些时间停下来想一想。”  50年前,中国美院附中,一位叫着来汶阳的学生的才气
期刊
重商主义下的学院派  提及学院派,往往和庸俗文化,僵化保守等这样的略含贬义的名词连结在一起,这种批判性质的异乎寻常的高度一致性也体现在不同版本的艺术史专著中。故19世纪的学院派被不约而同地打上了“无视艺术家个性自由和创造”、“脱离现实生活,回避艺术社会性”的标签。再加之晚期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等现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的蓬勃发展,学院派的教化无疑作为一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而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一种反动的、
期刊
卡米拉·英格曼出生于1966年,家乡是瑞典小镇Trollh睏ttan。从那里开始,她用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记录下那些大多数人只会匆匆扫过一眼、然后迅速遗忘的碎片。长大后,卡米拉在歌德堡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并迅速成为瑞典乃至欧洲在艺术与设计博客领域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举办过9场个人画展,作品遍布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画廊。  卡米拉的创作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油画、拼贴画、铅
期刊
2012年9月16日,当我第二次来到奥赛博物馆,懵懵懂懂地跟着人群进了馆才发现没有买票。后来才知道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是免费日,这样的好运气,让我瞬间感受到奥赛的亲切。  走进奥赛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大师的画室,满满的精彩作品让人不知如何取舍。米勒和莫奈,这是我上一次来奥赛印象最深的两位艺术家。米勒的《拾穗者》中那种安静朴实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没有强烈的环境色,一切都在柔和的光线下,人物的动作充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