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听雨”导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mench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时常会听雨。听雨,需要一种宁静;听雨,是对自己灵魂的放松;听雨,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听雨,也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听,雨在耳边嘀嗒。听,雨在耳边哗啦。丝丝细雨,是温柔的倾诉;滂沱大雨,是粗犷的奔驰……
  请以“听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指导
  不难看出,本题是一则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写这种类型的作文时,我们既要审题,也要审材料。审题可以扣题而作,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本题的题目是“听雨”,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写作时应把重点放在动词“听”上,目标落在宾语“雨”上,这样才合乎要求。审材料可以明确写作重点,梳理写作思路。本题中的材料,实际上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时常听雨,二是听雨的条件,三是听雨对于人的作用,四是人听雨的感受。由此不难看出,材料处处强调“听雨”,我们写作时也要以此为重点。另外,材料其实着重讲了听雨对于人的作用以及人听雨的感受,这实际上给我们暗示了写作的思路,即我们可以边听雨边感受人生。
  
  写作提示
  一是借“听雨”描摹雨中之景。听雨时,我们可能会或亲见或想象雨中的情景。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细腻的笔触把这些景物展示出来,如著名散文家肖文凯先生在其散文《听雨》中就是这样来写的:
  最喜欢在小雨中漫步。雨丝轻轻地拂在皮肤上,密密的,凉凉的,柔柔的,给人一丝浪漫,一丝温馨。在小雨中,雨伞下,我静静地看雨飘,看雨落,看雨笼罩着大地,占据着天空,如烟如尘,似梦似真,亦幻亦虚。那一瞬间,突然发现四周的一切竟是那么的神奇和美丽,在这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份想象,多了一点沉思。
  这里,作者从触觉、听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写了下雨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既真实地展现了雨中之景,又真切地表现了雨中之情,读来极易引人共鸣。
  二是借“听雨”回顾悠悠往事。听雨时,会有淅淅淋淋的雨声传入我们的耳中。这时,我们的思绪也会随之飘浮、翻飞。如此,我们就可以用真情的笔触来勾画那美好的记忆,如著名散文家骆世明先生在其散文《听雨》中就是这样来写的:
  我喜欢听雨,因为我对雨有着很深的记忆。我的故乡叫岩脚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干岩脚”,这“干岩脚”就像当时安顺的“假茶叶”一样让人望而却步。为这事,村里的小伙子们找媳妇时就吃了不少苦头。也难怪,人家姑娘一听说小伙子是来自“干岩脚”的,尽管你再长得一表人才,姑娘们也会嗤之以鼻的,毕竟一表人才不能当饭吃。村里虽然有一口长年不枯的井,但因为落得太低,整个村子里的田都只得望井兴叹、望天落雨了。因此,在打田插秧的季节,只要天下大雨,不管这雨是下在深更半夜,也不管这雨下得是多么的猛烈,人们都会举家打着手电筒,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扛着犁,牵着牛,顶着雷鸣闪电,冒着倾盆大雨去打田的。
  这里,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思绪,勾起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作者写小时候“干岩脚”的艰苦生活,与下文中写的现在家乡的幸福生活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党的新农村政策。
  三是借“听雨”抒写人生情怀。听雨时,我们的心得以宁静下来。我们或由听雨得到了某些启发,或有了更多的时间对生活、对人生进行思考。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理性的笔触来抒写人生情怀,如著名散文家肖文凯先生在其散文《听雨》中就是这样来写的:
  试着去听雨。大雨有如瀑布,大雨恰似高歌。它的激情与热烈让人充满着胜利与成功的欲望。凝望着大雨中打着旋儿飘落的黄叶,唇边轻轻地滑过一声叹息。大雨无情,满眼的黄叶是死亡了的生命,大雨中的心情也忽然沉重了,四周是淡淡凄凉的无限惆怅,也许人们总在大雨的梦幻与现实这一矛盾中苦苦挣扎、彷徨。
  大雨,让我们学会对生命的渴望,让我们学会不再在飘渺的憧憬中自我沉醉,不再在迷惘中绝望。
  这里,作者在听大雨的声音“大雨有如瀑布,大雨恰似高歌”中得到了人生的启示:大雨,让我们学会对生命的渴望,让我们学会不再在飘渺的憧憬中自我沉醉,不再在迷惘中绝望。这种借听雨来抒发人生情怀的写法会比直接抒发情感更自然、更真切,也更能打动人。
  
  学生佳作
  听 雨
  文/王黎冰
  初夏之晨。
  伫立窗前。看丝丝细雨。听丝丝细雨。
  倏地,不知从哪里飘来一派悠悠的琴声,清澈而激越。那飘落的雨也随即和着那如诗的节奏,歌咏般地紧一阵慢一阵,似乎吸纳了这琴之韵,也变得清澈而激越起来。
  这是一幅别样的图画——雨中琴韵。绵绵细雨,淋浴着琴弦的节拍,悠悠飘洒。这份情致,优雅、怡然,使我不单单可以赏其姿态,更能感受其卓尔不群的诗化与神韵。
  我对雨有种莫名的偏爱,尤其爱那如诗如诉的霏霏细雨。
  有人说,雨是女性的,最富于感性。雨气,空濛而迷幻。细嗅,有一点清新的香味。稍浓一点的时候,竟发出青草树木淋浴后所散发的特有的清清之气。
  然而,我更喜爱听雨。驻足窗台前,静静地聆听,听那雨的呼吸,雨的叹息,雨的倾诉。
  清晨的雨,是静谧的。躲过喧嚣与纷扰,她悄悄地走来,伴着清凉和湿润。
  午后的雨,是和谐的。在绵延的雨幕里,氲氲着云气,有种缠绵悱恻的浪温情调。
  午夜的雨,是孤寂的。听,在惆怅伤感的漫漫长夜,是谁轻轻叩响了寂寞的窗棂?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听。
  你听,听听那细雨,那飘忽跳跃的音符,会使你获得听觉上的美感与享受。
  在江南水乡的乌篷船上听雨,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与淡泊。
  在空山不见人的幽谷中听雨,是万物与山雨的和谐与共鸣。
  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击落叶,那雀跃的雨点,舞动着的是雨的精灵。
  听啊,听听那冷雨。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余光中先生这段对雨的描写,可谓把听雨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真是美妙绝伦,如诗如画。
  这些年来,为学业和生活所累,少有机会静静走入这雨的世界,少有情致默默感受这雨的神韵;更多的时候,只是随着四季的更替,麻木地应对着四季的日出日落花枯花荣。
  今天,又是雨给了我这份久违的心境,使我顿悟。
  在这拥挤的城市中,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心灵空间,在清空的启悟中,听听那雨声,是不是一种诗意地活在人世间?
  去吧,去听听那细雨那绝美的弹奏吧。
  
  听雨,需要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阐发。小作者选择初夏、窗前听雨,给听雨增添了人生的意味。文章紧紧扣住一个“听”字,注重从听雨的感受出发进行细腻描绘,感情真挚,引人共鸣。文章有想象,有引用,虚实结合,别有一番韵味,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抒情佳作。
  
  行家走笔
  听 雨
  文/倪建湘
  雨之于文人,似乎总有一种特殊的含义,能够调动起他们心灵最深处的某种情绪。李清照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长叹声中,透着一丝慵倦与苦寂;孟浩然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惋惜里含着淡淡的无奈;郑燮“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的伤感更显心境的悲凉。
  我不是文人,但我对雨有着一缕难以割舍的眷念。
  我出生在华容的一个丘陵区,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记得1954年的7月,一连下了半个月的大雨,大雨冲毁了房屋,吞噬了田里的稻谷。和全村人一样,我整整吃了6个月的杂粮和野菜。到了1960年,一个无雪的冬天过去,第二年又是一个无雨的春夏,全村的农田都成了“野田禾稻半枯焦”。没有雨的日子里,坐在田埂上,望着万里无云的天,企盼着老天爷能下一场大雨。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庄稼人为什么总是那样虔诚地祈雨。
  乡村的生活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几十年过去了,它还在我梦中萦回。正因为如此,至今我都很注意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特别在每年的雨季期间。如果老天久不下雨,我就开始挂念乡下的农作物;雨下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会发大水。大学都毕业了的女儿曾问我离开农村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总是忘不掉农村?我拿出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让她看。上面写着:雨,是润泽农民心灵的汁液。是雨水,在农民耕耘的时候,唤起了他们创造的灵感和生命的激情。
  城市也下雨,但我始终认为城市里的雨声已被汽车喇叭声摩托车引擎声肢解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挡住了大自然的神籁。在城里,也许我们永远感觉不到春雨真正的韵味。城市是人类的集装箱,在城里居住久了,我的神经就显得异常脆弱,而只有在夜深人静的雨夜,淅淅沥沥的雨声,最能扯动自己昔日的情思,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夜阑卧听风吹雨”,这时,我的眼前便会看到农人们穿着雨衣,躬身在银白一片的水田里插秧;牧童则披着蓑衣,悠然地骑在牛背上放牧,一幅“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田园风光。我想,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里,人们正在被物化,正在失去与大自然顺利对接的心情和能力。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摒弃尘世的杂念,如此投入地听听雨声呢?我又想,身居城里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能将那厚重的钢筋水泥敲响吗?
  雨,令我在寂寞中省思自己。雨的洁净,又冲刷着我们灵魂里淤积的污垢。
  
  这是一篇典型的文人作品,由听雨的感受抒发人生的情怀。文章先由文人听雨写起,从而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听雨有着一缕难以割舍的眷念。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叙写自己从小时候到现在的听雨感受。最后一段“雨,令我在寂寞中省思自己。雨的洁净,又冲刷着我们灵魂里淤积的污垢”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作者:刘芹,安徽临泉)
其他文献
模块一  一、重点单词  1. attend   2. earn   3. achieve   4. drop   5. donate   6. challenging   7. prepare   8. experience  9. develop   10. regret   11. inform   12. require   13.explain   14. unpunished   1
期刊
一、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1.连词。连词是用来作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语。  2.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语。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   以下是句子之间常见的几种关联词语:  1) 表示顺序的关联词语
期刊
数列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是历届高考的重中之重,同学们应熟练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新课标下高考大纲对数列的要求: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3、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4、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5、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
期刊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工具,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等式的应用深入到高中数学的每个知识章节,盘根错节,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求变量的范围,比较大小,求数列的最大(小)项,解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等等许多方面,高中阶段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求解、证明以及不等式的应用.然而正是由于不等式的强大功能,同学们在处理与不等式有关问题时经常发
期刊
纵观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英语试题的单选题必考的考点有如下10类:①动词的时态和语态、②动词及动词词组辨析、③动词的非谓语形式、④情态动词、⑤连词、⑥代词(尤其不定代词)、⑦形容词、⑧副词、⑨交际用语和⑩冠词。不难看出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为帮助同学们做好复习与强化强化工作。现在根据上面十个考点,特精选100道经典单选题供温习。   ①  1. Fortunately somebody w
期刊
针对高考中,数列的热点问题作一分析与拓展,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数列概念的拓展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离散函数,但它仍具备一般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值等。  例1 已知数列an为公差d为1的等差数列,bn=1+anan n∈N*;  (1)若a1=-52,求数列bn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  (2)若对任意的n∈N*都有bn≤b8,求a1的取值范围;  解:(1)
期刊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A={x|x=2n-1,n∈Z},B={x|x2一4xb>0)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过点A且与AF垂直的光线经椭圆的右准线反射,反射光线与直线AF平行.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入射光线与右准线的交点为B,过A,B,F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3x一y+3=0相切,求椭圆的方程.    19
期刊
如何整理自己的错题集呢?事实上,就题论题的整理只能解决知识点上的易错问题,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知识面或是知识块上的核心问题,从而既能达到纠错的功能,又能实现同学们学习能力的再提高.下面就数列问题的易错题型作一分析,并希望对其他知识单元易错题的整理方式有所启示.    1.理清数列知识内部关联,避免表层性错误    数列知识体系的形成无非就是源自通项与求和,以及两者关系,这里面经常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
期刊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是阅读文章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常考考点之一。近几年高考,不是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涉及,就是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涉及,甚至在“古诗词鉴赏”中也会涉及。2010年高考中,既有对文章整体性的思路考查,也有对文章局部作用的考查。下面以例述之。    一、明确方法,有效分析  1.辨明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需要好好把
期刊
一  《诗经》获誉“世界最美的书”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这是中国图书连续第七年在此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今年参加评选的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634种图书。《诗经》之所以当选“世界最美的书”,主要是因为书籍强调了中国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