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沧桑 只为和你相遇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就好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的约会,需要读者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跟他们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诗歌的作者,即诗人。“知人”主要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作为社会的人,如他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价值取向,乃至籍里家世、交游等。二是作为诗家的“人”,如创作风格、个性气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乃至师承、流派等。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感、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乐观和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另外,一个作家的创作情况是复杂的,写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同是李清照,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那种天真、活泼的清新、婉约风格;又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深沉惨痛之情和缠绵悱恻的风格。
  所谓“论世”,就是了解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也包括两层内涵: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说仅指其中的社会方面。众所周知,“社会”的涵盖面很广,诸如政治的治乱、经济的兴衰、阶级斗争状态、特定的风俗习惯等,不能把作品孤立起来,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记。古代的诗作尤其是一些大家名作,往往会反映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同是离别之作,汉末文人诗中流露的多是一种离别的哀怨:“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而初、盛唐送别诗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等。这显然是与两个历史时代迥然不同的精神氛围分不开的。
  总之,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举例略加说明:
  一、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扬州慢》(见选修教材)《京口北固亭怀古》(见必修4教材)比较阅读。
  这两首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这两首词都写于南宋金兵南下之后,都表现了或隐或显的爱国热情。而辛弃疾作为南宋有名的主战派爱国将领,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报国无门的苦闷,风格苍劲、悲壮,激荡着一股英雄之气;姜夔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面对国势衰微,有心无力,复国无望,流露出一种绝望和哀伤的情调,表现在《扬州慢》中则是化用杜牧诗句,通过扬州今昔对比,表达了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格调悲凉、哀伤,有一种繁华已逝的空寂、落寞之感。
  二、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一剪梅》(见选修教材)《声声慢》(见必修4教材)比较阅读
  从这两首词的内容来看,两词分别写于词人哪两个人生阶段,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写于词人早期,词人新婚不久,丈夫外出求学,表现了刻骨的相思之情,从中也可窥见词人和丈夫伉俪情深,更可想见词人婚后的幸福甜蜜;第二首诗写于词人南渡之后的晚期,词人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先前的绮丽缠绵之情一扫而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哀伤,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经历了怎样的深哀巨痛,让她从一个烂漫多情的少妇变成了一位衰老憔悴的妇人。
  三、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蜀相》《书愤》(二则材料见选修教材)比较阅读
  这两首诗中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杜诗主要形象是“蜀相”,诗人对诸葛亮表现出称颂、崇敬、仰慕之情,作者将自己的理想和悲情全部寄托于“蜀相”这一形象;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过渡时期,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所以他发出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陆游生活在南宋,当时,中原被金人占领,爱国志士都以收复失地为务。作者以“蜀相“自比,体现自己收复河山的壮志雄心,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两者都表现出一片忧国忧民情怀,但杜诗表现一种深沉、叹惋、感伤的情绪,悲凉中带有一份无奈; 陆诗表现了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生的愤懑不平,激愤中带着志气和雄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呢?
   (一)熟悉主要作家的风格及大概生平。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温庭筠的绮丽香艳、苏东坡的豪放旷达、陆游的悲壮爱国等。诗人生平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这里恕不赘述。
  (二)根据注解来破解诗歌理解的难点。如2005年天津市高考题:
  湖州歌
  汪元亮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这一注解,让我们了解到作品的创造背景——南宋灭亡之际,作者的经历——作为俘虏和囚徒。知道了这两点消息,我们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无限悲痛之情。
  (三)根据题目的提示来解读诗歌的背景。如2005年湖南高考卷的诗歌鉴赏是比较阅读: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题目说: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而柳诗之“望”在末句,总结前诗,表达了遭贬后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感。
  我们理解一首诗歌,从作家入手,除了要了解作家大概的生平、创作的风格、生活的时代,还要结合标题、注释等已知信息的解读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做到“知人论世”,才能高屋建瓴,才能登堂入室,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才能穿越千年苍沧,和诗人相遇相知。
其他文献
Black forest gateau is a chocolate layer cake, heavy with cherries and swathed in loads of whipped cream. The sour cherries and sweet chocolate are so good together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why this ha
期刊
Hello  Do you remember me  I am your long lost pen pal  It must have been ten years ago we last wrote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happened  I guess life came in the way  Let me know if you’re still aliv
期刊
“印度人没有历史。”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可印度是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指印度历史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搅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第三,印度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只有神话无信史  印度古代有发达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但史书奇少,根本没有像
期刊
有人说做生意、办企业不是打仗,因而学兵书《孙子兵法》没用。  也总会有人说抢市场、拼效益如同打仗,从兵书上头学一些方法,大有好处。  前一种意见,乍听有些迂阔:战场杀戮是竞争,市场拼搏也是竞争,以古之血腥竞争之策略应用于今之和平竞争之中,何过之有?岂不妙哉?  但后一种意见,也经不起细想:一场大战,难免是交战双方私欲膨胀、意气嚣张、不顾手段、不计成本的拼搏。倘若今之市场竞争似此无所顾忌,专以背信、
期刊
我们今天可能仍难以介绍陈寅恪。这位不世出的人物,当时、后来以及今天都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只是人们至今少能准确地理解他。人们多随喜般地称赞他的学问、他的个性;甚至人们也多少了解陈先生在艰难环境中对学问、精神自由的坚守,但人们很少总结出这个中国人给我们带来的荣誉、精神成果以及他对现代大学教育和人生教育等的启示和个人革新……  谈起陈寅恪,总让人想到唐人诗:“千古文章未尽才,一生襟抱未尽开。”是的,按亲友
期刊
许多人觉得,古龙的风格很易学。因为一个普通读者读古龙,乍看之下,不会觉得他有金庸或梁羽生那么厚的功底——你可以轻松从金庸书里读出他喜欢《水浒》,熟稔《红楼》,他对希腊戏剧、莎士比亚、大仲马、《三言二拍》、《史记》、诗词歌赋等无数东西,都烂熟于心。而古龙,乍看只能说,这位对诗挺熟,尤其体现在人名儿上,比如白玉京,比如叶孤城。  但稍微看看他的随笔或评述,就会发现,他对福楼拜、海明威、杰克伦敦这些19
期刊
“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一句在赣北妇孺皆知的话,指的就是藜蒿。  藜蒿,又名水蒿,是一种生长在鄱阳湖浅水区的水草,长成的时候足有半人多高。每年的2、3月份,正是野生藜蒿大量上市的季节。过了这个季节,就进入了雨季,湖水渐涨,湖面急剧扩大,野生藜蒿被湖水浸没,一方面采摘不易,另一方面藜蒿也长得老了,不好吃了。  奇怪的是,鄱阳湖周围的县市并不怎么爱吃藜蒿,反倒是南昌人的最爱。作为一种野菜,藜蒿有
期刊
怒  何故  昨日暮  偶遇见她  把纤纤玉手  交那衰人牵住  盈盈笑语左右顾  神采飞扬凌波微步  美眸中一片深情倾注  似前年与我同在湖畔路  也这般附耳交顾低语倾诉  如今见我头也不点形同陌路  我发现自己旧情难忘六神无主  两眼痴呆双脚生根心内如被汤煮  像我这么优秀的男子她总嫌我老土  那土鳖相貌恶心行止猥琐她爱他粗鲁  女孩子搞不清她想什么我越琢磨越糊涂  明知道她与自己不合适想忘记
期刊
因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响当当的 “汗青”二字就多与男儿名字关联起来了。  女孩赵汗青?不错,一个文静内敛的赵姓女孩也取名“汗青”,她就是湖北省水果湖高中高三(18)班的一名女生。虽然,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很多时候,名字也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在小汗青上幼儿园时,望女成凤的父母就把她送到一所培训学校接受舞蹈、音乐的培训。几年坚持下来,小汗青首次参
期刊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经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也不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