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发现问题--小杯子装几杯才能装满大杯子?
我们班的幼儿在玩沙玩水区进行运水游戏,经过商讨分工,撸起自己的袖子就开始啦。她们接好水管,架好水渠,准备开始向水池中运水。当水龙头哗哗地发出声音,幼儿发出了兴奋的叫声。可水龙头中的水沿着长长的水管流动缓慢,时间太久。幼儿拿起一个塑料盆,在水龙头下迅速接满水开始搬运到水池旁,轩轩手上拿着一个大杯子(规格500ml的量杯)开始舀水倒向水渠,而靓靓拿着一个小杯子(规格100ml的量杯)舀水倒向水渠,这时靓靓发现自己的运水速度远不及轩轩,好奇地问道:“轩轩,你的大杯子一下子可以装好多水,你说我的小杯子装几杯才能装满你的大杯子呀?”轩轩笑着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你试试就知道了。”
我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看到靓靓把自己水杯里的水一杯杯往轩轩的大杯子里倒引起了周围小朋友的围观。虽然这只是在活动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我意识到此时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我将运水区的量杯带回教室,在谈话中问道:“小朋友们,刚才早上运水的时候,靓靓把自己小杯子的水倒進轩轩的大杯子里,你们知道小杯子装几杯才能装满大杯子吗?” 面对这个问题,个别幼儿显得有些迷茫。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让幼儿仔细地观察量杯,尝试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即时分析:我班大多数幼儿缺少对量杯的已有经验,小部分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刻度的概念,具有初步已有经验。为了支持鼓励幼儿在探究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我主动将这个问题带到教室的集体谈话活动中提出来,接下去让幼儿自己在户外玩水游戏中猜想验证。
(二)自主探究---怎样记录?
幼儿观察后发现这些量杯上有很多的数字宝宝,并把所有的量杯按照大小分类后,给他们都一一取了名字:甜筒杯(100ml)、小杯(500ml)、中杯(1000ml)和大杯(5000ml)。在老师提供的记录表上,幼儿分组认真观察并仔细记录下每一种量杯的最大刻度。
幼儿在前一天的经验基础上,在玩水游戏中开始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当整理音乐响起时,琪琪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甜筒杯(100ml)需要5杯才能装满小杯(500ml)。回到教室后,我询问了其他幼儿的发现。锐锐说小杯(500ml)需要2杯刚好可以装满一个中杯(1000ml)。听到幼儿的发现,我追问到: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怎么把甜筒杯、小杯、中杯装满大杯的结果全部都记录下来呢?恺恺说:“老师,我们大家可以设计出一个表格,把结果写下来。”在得到幼儿一致赞同后,大家做起了设计师,最终幼儿经过投票选出最佳记录表。
为了方便幼儿在操作中记录,在之后一周,我将记录纸、笔和桌子带到户外,幼儿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我发现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两大问题:例如在甜筒杯(100ml)需要累积50杯才能装满一个大杯(5000ml),幼儿的结果显示没有做到正确累积计数;幼儿装水时并没有对准刻度线,以至于最终结果没有非常准确。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指导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准确计数以及水平放置读准刻度。两周后大部分幼儿能在表格上记录下的正确结果。
即时分析: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在户外运水游戏中通过实际操作得到结果,并在错误中得到成长。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通过记录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幼儿提出自主设计记录表并正确运用在探究活动当中,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室容器探秘---可以装多少水?
在幼儿知道了量杯刻度的用处之后,产生一个新兴趣,他们在教室里寻找各种装水的容器,测一测它们到底能装多少水。他们找到了教室里的矿泉水瓶,碗,一次水杯和蛋糕纸杯四种容器,为了方便幼儿记录,我提供了记录表作为支架教学。幼儿将容器倒满水,并选取合适的量杯测量,在测量后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在结果中,幼儿发现一次性纸杯和碗装满水后用量杯测出来的结果竟然都是200(ml)。此次测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容量守恒的道理,将整个容器的探究上升到了学科的高度。
即时分析:“支架教学”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使得学习者沿着支架逐步攀升。幼儿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支持幼儿不断地建构自己,建造新的能力。同时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在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后,发现事物之间的明显关联,在一碗水和一杯水的关联中感知容量守恒。
二.案例反思
(一)抓住教育契机,源于幼儿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游戏时自发性的随意交流引出了幼儿对量杯的问题,并激起了整个实验的探究,让幼儿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提倡主动学习,回归幼儿生活
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容器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基于真实问题,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主尝试和主动参与,认识量杯,了解了量杯刻度的意义,并感受到了容量守恒,体现了有意义的主动学习。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回归幼儿生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整个探究的过程 “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体会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一)发现问题--小杯子装几杯才能装满大杯子?
我们班的幼儿在玩沙玩水区进行运水游戏,经过商讨分工,撸起自己的袖子就开始啦。她们接好水管,架好水渠,准备开始向水池中运水。当水龙头哗哗地发出声音,幼儿发出了兴奋的叫声。可水龙头中的水沿着长长的水管流动缓慢,时间太久。幼儿拿起一个塑料盆,在水龙头下迅速接满水开始搬运到水池旁,轩轩手上拿着一个大杯子(规格500ml的量杯)开始舀水倒向水渠,而靓靓拿着一个小杯子(规格100ml的量杯)舀水倒向水渠,这时靓靓发现自己的运水速度远不及轩轩,好奇地问道:“轩轩,你的大杯子一下子可以装好多水,你说我的小杯子装几杯才能装满你的大杯子呀?”轩轩笑着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你试试就知道了。”
我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看到靓靓把自己水杯里的水一杯杯往轩轩的大杯子里倒引起了周围小朋友的围观。虽然这只是在活动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我意识到此时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我将运水区的量杯带回教室,在谈话中问道:“小朋友们,刚才早上运水的时候,靓靓把自己小杯子的水倒進轩轩的大杯子里,你们知道小杯子装几杯才能装满大杯子吗?” 面对这个问题,个别幼儿显得有些迷茫。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让幼儿仔细地观察量杯,尝试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即时分析:我班大多数幼儿缺少对量杯的已有经验,小部分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刻度的概念,具有初步已有经验。为了支持鼓励幼儿在探究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我主动将这个问题带到教室的集体谈话活动中提出来,接下去让幼儿自己在户外玩水游戏中猜想验证。
(二)自主探究---怎样记录?
幼儿观察后发现这些量杯上有很多的数字宝宝,并把所有的量杯按照大小分类后,给他们都一一取了名字:甜筒杯(100ml)、小杯(500ml)、中杯(1000ml)和大杯(5000ml)。在老师提供的记录表上,幼儿分组认真观察并仔细记录下每一种量杯的最大刻度。
幼儿在前一天的经验基础上,在玩水游戏中开始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当整理音乐响起时,琪琪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甜筒杯(100ml)需要5杯才能装满小杯(500ml)。回到教室后,我询问了其他幼儿的发现。锐锐说小杯(500ml)需要2杯刚好可以装满一个中杯(1000ml)。听到幼儿的发现,我追问到: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怎么把甜筒杯、小杯、中杯装满大杯的结果全部都记录下来呢?恺恺说:“老师,我们大家可以设计出一个表格,把结果写下来。”在得到幼儿一致赞同后,大家做起了设计师,最终幼儿经过投票选出最佳记录表。
为了方便幼儿在操作中记录,在之后一周,我将记录纸、笔和桌子带到户外,幼儿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我发现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两大问题:例如在甜筒杯(100ml)需要累积50杯才能装满一个大杯(5000ml),幼儿的结果显示没有做到正确累积计数;幼儿装水时并没有对准刻度线,以至于最终结果没有非常准确。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指导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准确计数以及水平放置读准刻度。两周后大部分幼儿能在表格上记录下的正确结果。
即时分析: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在户外运水游戏中通过实际操作得到结果,并在错误中得到成长。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通过记录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幼儿提出自主设计记录表并正确运用在探究活动当中,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室容器探秘---可以装多少水?
在幼儿知道了量杯刻度的用处之后,产生一个新兴趣,他们在教室里寻找各种装水的容器,测一测它们到底能装多少水。他们找到了教室里的矿泉水瓶,碗,一次水杯和蛋糕纸杯四种容器,为了方便幼儿记录,我提供了记录表作为支架教学。幼儿将容器倒满水,并选取合适的量杯测量,在测量后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在结果中,幼儿发现一次性纸杯和碗装满水后用量杯测出来的结果竟然都是200(ml)。此次测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容量守恒的道理,将整个容器的探究上升到了学科的高度。
即时分析:“支架教学”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使得学习者沿着支架逐步攀升。幼儿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支持幼儿不断地建构自己,建造新的能力。同时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在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后,发现事物之间的明显关联,在一碗水和一杯水的关联中感知容量守恒。
二.案例反思
(一)抓住教育契机,源于幼儿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游戏时自发性的随意交流引出了幼儿对量杯的问题,并激起了整个实验的探究,让幼儿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提倡主动学习,回归幼儿生活
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容器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基于真实问题,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主尝试和主动参与,认识量杯,了解了量杯刻度的意义,并感受到了容量守恒,体现了有意义的主动学习。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回归幼儿生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整个探究的过程 “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体会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