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探究性活动的实施,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重点,升华乐学情境,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探究,怎样才能走出低效、平淡、无序的窠臼?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更不能为了探究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将互助学习、共享学习融入其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探究性活动的设置——找准契机
课堂教学并非单纯地呈现知识,而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小学英语课堂探究性活动的组织,不能“假探究”,更不能低效而平淡,要突出探究优势,释疑解惑,将学习引向深度教学。
1.围绕不同见解融入探究性活动。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乐于分析,以多样化教学来营造乐学氛围。
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 A health diet”是介绍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教师可在教学中提出疑问:“Does Mike have a healthy diet? And Yang Ling?”学生对两人的饮食习惯提出不同意见,有的學生认为Yang Ling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也有的学生认为是不健康的,还有的学生认为Mike的饮食习惯也并非完全不好。针对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不妨进行探究,可追问:“Why?”以此来引发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课堂瞬间活跃起来,有学生提出:“Yang Ling不爱吃大米,易偏食;Mike多吃米,少吃鱼也不当。”学生深入探究了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何评价健康饮食等问题。此时教师反问道:“Do you have a healthy diet?”通过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升华探究成果,增进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2.在错误处引入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活动的组织,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当。如何设置探究?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的错误评价,这些评价源自不同学生在不同视角下的思考就可以作为探究的主题来延伸。
例如,在学习“Colours”时,为了展现颜色的多样性,教师就可在教学现场利用红色、蓝色、黄色的液体进行试验,当红色与蓝色融合后,变成绿色;当红色与蓝色、黄色融合后,提出疑问:“That is a new colour,It's your invention. Can you tell me what colour it is?”由此,教师结合不同颜色的变化,来构建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习blue、yellow、green等词汇,并从问话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增加探究趣味。
3.在疑问处设置探究性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回答,总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延伸探究性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5 A Party”的教学中,有如下场景:The children brings their things to Mike's house. Mike:“Hello! Where's Liu Tao?”Children:“We don't know.”Just then, a clown appears. Children:“Who are you?”Clown:“I'm Liu Tao.”从对话中,有学生质疑:“插图中的‘刘涛’作为小丑形象,打扮得太简单了,小伙伴应该能一眼认出。为什么小伙伴不认识呢?”该学生的想法很好,通过分析插图,结合本节知识点,重点是学习句型。为此,教师提出“What are you going to dress up?”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本节句型,自然地融入日常交际会话中,从教材所呈现的插图中,了解“clown”这个词的意义,让课堂充满了欢乐与趣味,也让学生在探究中增进了英语语言的认知,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探究性活动的组织——突出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英语语言学习、英语语言运用、对话交流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探究性活动,以此增进学生的英语体验和参与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探究性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1.以协同商讨方式来探究。
在组织英语课堂探究性活动时,如果没有预设,则很难营造趣味性的探究氛围。所以,教师在引入预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需要,创新探究方式。
例如,在学习“At Christmas”“At a Party”等课文时,教师通常都会融入“礼物”环节,让学生从节日礼物准备中,感受文本中的句型,实时地练习句型,如“My family are going to buy a Christmas tree.”“My mother is going to buy some new clothes.” 等。但这些礼物内容过于常规,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围绕“礼物”进行探究,让学生拓展思维,设计想要的礼物,并从礼物的名称、价格、用途等方面进行表达,增强礼物探究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了语言对话,运用了所学知识。
2.以焦点问题进行探究。
每节课堂教学,都要有一定的目标。在探究性活动中,要突出探究的“焦点”。如何确定焦点?教师可根据学生意见来设置,也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确定。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At a Party”中的Culture Time板块,主要讲述了参加西方派对时的几点事项。教师就可围绕“gift”,通过图片、短片的方式来展开探讨,也可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
3.结合辩论方式来探究。
在认知发展领域,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识记、理解和应用为低段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和创造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辩论性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思辨中交互想法,从碰撞中增进理解。
例如,在译林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出一个riddle:“It has a big body, big eyes, four legs.”学生无法准确辨析其内容,由此来展开辩论,确立正反两组,根据提示内容,设置辩论方式和规则。同样,在辩论中,随着riddle内容的增多,指向性越来越明确,也让辩论推向了高潮。由此,通过辩论性探究,学生能走出低阶思维,增强高阶思维能力,提升语言思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还要融入学生,师生共建。教师要突出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要从课堂探究秩序上,促进高效、有序。小学生乐于表达、爱好表现,教师要发挥探究性活动的趣味、互动优势,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语言探究。当然,教师要对探究活动给予良好引导,对于矛盾给予化解,协调促进探究活动收放自如,焕发课堂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一、探究性活动的设置——找准契机
课堂教学并非单纯地呈现知识,而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小学英语课堂探究性活动的组织,不能“假探究”,更不能低效而平淡,要突出探究优势,释疑解惑,将学习引向深度教学。
1.围绕不同见解融入探究性活动。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乐于分析,以多样化教学来营造乐学氛围。
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 A health diet”是介绍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教师可在教学中提出疑问:“Does Mike have a healthy diet? And Yang Ling?”学生对两人的饮食习惯提出不同意见,有的學生认为Yang Ling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也有的学生认为是不健康的,还有的学生认为Mike的饮食习惯也并非完全不好。针对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不妨进行探究,可追问:“Why?”以此来引发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课堂瞬间活跃起来,有学生提出:“Yang Ling不爱吃大米,易偏食;Mike多吃米,少吃鱼也不当。”学生深入探究了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何评价健康饮食等问题。此时教师反问道:“Do you have a healthy diet?”通过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升华探究成果,增进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2.在错误处引入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活动的组织,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当。如何设置探究?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的错误评价,这些评价源自不同学生在不同视角下的思考就可以作为探究的主题来延伸。
例如,在学习“Colours”时,为了展现颜色的多样性,教师就可在教学现场利用红色、蓝色、黄色的液体进行试验,当红色与蓝色融合后,变成绿色;当红色与蓝色、黄色融合后,提出疑问:“That is a new colour,It's your invention. Can you tell me what colour it is?”由此,教师结合不同颜色的变化,来构建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习blue、yellow、green等词汇,并从问话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增加探究趣味。
3.在疑问处设置探究性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回答,总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延伸探究性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5 A Party”的教学中,有如下场景:The children brings their things to Mike's house. Mike:“Hello! Where's Liu Tao?”Children:“We don't know.”Just then, a clown appears. Children:“Who are you?”Clown:“I'm Liu Tao.”从对话中,有学生质疑:“插图中的‘刘涛’作为小丑形象,打扮得太简单了,小伙伴应该能一眼认出。为什么小伙伴不认识呢?”该学生的想法很好,通过分析插图,结合本节知识点,重点是学习句型。为此,教师提出“What are you going to dress up?”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本节句型,自然地融入日常交际会话中,从教材所呈现的插图中,了解“clown”这个词的意义,让课堂充满了欢乐与趣味,也让学生在探究中增进了英语语言的认知,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探究性活动的组织——突出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英语语言学习、英语语言运用、对话交流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探究性活动,以此增进学生的英语体验和参与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探究性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1.以协同商讨方式来探究。
在组织英语课堂探究性活动时,如果没有预设,则很难营造趣味性的探究氛围。所以,教师在引入预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需要,创新探究方式。
例如,在学习“At Christmas”“At a Party”等课文时,教师通常都会融入“礼物”环节,让学生从节日礼物准备中,感受文本中的句型,实时地练习句型,如“My family are going to buy a Christmas tree.”“My mother is going to buy some new clothes.” 等。但这些礼物内容过于常规,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围绕“礼物”进行探究,让学生拓展思维,设计想要的礼物,并从礼物的名称、价格、用途等方面进行表达,增强礼物探究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了语言对话,运用了所学知识。
2.以焦点问题进行探究。
每节课堂教学,都要有一定的目标。在探究性活动中,要突出探究的“焦点”。如何确定焦点?教师可根据学生意见来设置,也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确定。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At a Party”中的Culture Time板块,主要讲述了参加西方派对时的几点事项。教师就可围绕“gift”,通过图片、短片的方式来展开探讨,也可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
3.结合辩论方式来探究。
在认知发展领域,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识记、理解和应用为低段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和创造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辩论性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思辨中交互想法,从碰撞中增进理解。
例如,在译林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出一个riddle:“It has a big body, big eyes, four legs.”学生无法准确辨析其内容,由此来展开辩论,确立正反两组,根据提示内容,设置辩论方式和规则。同样,在辩论中,随着riddle内容的增多,指向性越来越明确,也让辩论推向了高潮。由此,通过辩论性探究,学生能走出低阶思维,增强高阶思维能力,提升语言思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还要融入学生,师生共建。教师要突出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要从课堂探究秩序上,促进高效、有序。小学生乐于表达、爱好表现,教师要发挥探究性活动的趣味、互动优势,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语言探究。当然,教师要对探究活动给予良好引导,对于矛盾给予化解,协调促进探究活动收放自如,焕发课堂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