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这招人喜爱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的孩子可爱吗?
  


  一个令人愉快的人是容易相处的。如果孩子有一些令人不快的习惯,他走上社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就会有麻烦,因此你得帮助他改变这些习惯。但是首先要想一想,这些习惯是个性的表现,还是问题行为。可以肯定,有些习惯是一种问题行为,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不幸。这就需要你帮助孩子纠正。
  要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遵循以下步骤通常能较快地达到目的:
  1.选择目标。想清楚希望孩子改变成什么样。比如:尖叫──用正常的声音说话;不听话──马上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生气了就打人──告诉别人自己生气了;独来独往──和别人一起游戏。
  2.想一想哪些原因可能引起问题行为。你可以问孩子,也可以仔细想想可能是哪些情况触发了这些问题。比如,孩子的听力是否受损?是否对色素或食物上残留的农药过敏?
  3.决定怎么做。向孩子说明新规定──你的目标是什么,今后必须怎么做。态度要坚决,要坚持你的决定。
  4.审视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自己做得如何?如果我们用打孩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很难期望孩子不打人;如果我们自己不出去交朋友,就很难期望孩子社交能力强。
  5.有创造性。成功的秘诀是不断试验。如果孩子做不到,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理能力,考虑考虑新目标是否超出了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孩子有一次做好了某件事,这件事就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一旦你认定这是一个适当的目标,就要把它确定下来,使孩子愿意向这个目标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奇特的办法,这会使教子过程充满乐趣。
  6.积极。始终对孩子的成功抱有期望,并且每次成功都要奖励他。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如:"我知道你很会跟其他孩子打交道。去问问他能不能一起玩。""你很会解决问题的。再去试试。""你第一步做对了──把玩具都捡起来拿到你的屋子里。现在你得想想该把它们放到哪里才对。"
  现在来看一些具体事例。
  
  
  尿床
  
  马格丽特和海瑞的儿子家森5岁了还尿床,而他们的另外两个孩子3岁时就已经停止尿床了。这真令人烦恼。以下是他们夫妇与专家之间的交谈:
  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尿床?
  我觉得他很懒,懒到不愿意上厕所。
  可能是。马格丽特,你同意海瑞的话吗?
  我不知道,其实孩子对此也感到很烦恼。他有时为了这事大哭不止。
  其实,尿床对5岁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4岁的孩子有70%经常尿床,而学龄期的孩子有40%仍有时尿床。孩子尿床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
  *生理方面有没有问题?如有无膀胱的容量小、肌肉的问题、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等。
  *是不是生活中有压力?他是否有什么事情藏在心里没告诉家长?
  *孩子是否有补偿的心理?可能他白天不能常见到父母,如果夜里尿床,父母就会去照顾他。
  *他是否有时能够控制住不尿床?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一些家长提出了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控制尿床:*晚上别给孩子喝太多水。
  *去医院检查检查,看有没有生理方面的问题。
  *用尿湿警告器。*好好想想孩子是否有心事没说出来。小心地用平淡的口气问问他,也可以跟教师谈谈。
  *把客厅和厕所的灯开着,或者在床边放一个尿盆,旁边再放一盏夜间用的长明灯。
  *试试按摩治疗。
  *让孩子睡在身边,这样他起夜时可以叫醒你帮忙。如果他能做到就表扬他。
  *如果他晚上没有尿床,就奖励他──在挂历上画一颗星星,攒够一定数量的星星就可以带他去一趟动物园或他喜欢的地方。
  *别去干涉他。告诉他干净的卧具和睡衣裤在哪里,让他自己换。
  通过交流,这对夫妇理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海瑞打算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花点时间和他一起谈谈有关学校的事情;而马格丽特决定采用晚上让孩子少喝水、不为他换床单的办法,同时给他设计一个成功记录表,如果他连续5个晚上没有尿床就给予奖励。
  
  
  尖叫
  
  詹安有一个孩子很爱尖声哭叫。
  她真使我沮丧。
  如果她能用正常的声音说话呢?
  那当然好。
  你认为她为什么哭叫?
  呃,家里好几个孩子,我忙得很,没时间和她单独呆在一起。她就总对我哭叫,为了安静,我就得向她妥协。
  孩子哭叫通常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是惟一能被接收到的"波长"。如果孩子用正常的声音来提要求,大人们不会去听。这种情况在大家庭或忙碌的家庭中很普遍。
  第二,家长尖声说话,孩子就习惯于使用这样的 "家庭语言"。
  由此看来,詹安的孩子可能非常需要单独和母亲相处的时间。
  此外,以下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用令人愉快的声音说话:


  1. 讓孩子听听正常的声音是什么样,而他们通常的声音又是什么样。
  2. 告诉孩子只有用正常的声音说话,你才会去听和帮助他们。这并不意味着用正常的声音说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样做只是能够得到一个满足要求的机会。你可以向他解释:"你这样跟妈妈说话真好。但你不能吃饼干,因为快要吃晚饭了。"
  3. 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试着用尖叫声和正常的声音说同样的词,听一听,感觉感觉,谈谈你们的感受。
  4. 如果他能用你所期望的声音说话,记录下来,并告诉他你注意到他的良好表现了。
  5. 如果他不用正常的声音说话,你下决心既不回答他的问题,也不给他想要的东西。提醒提醒他你们的希望是什么。
  有趣的是,一旦一个孩子的声音改变了,他的个性也会改变。你说话的声音会影响你的感觉。如果你说话平静些,你的心情也会平静些。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岁月中,会发生无数的事情。正是这些事情使孩子长成今天的模样。而在这个难以对付的年龄,孩子所学到的东西和获得的成长都是令人惊奇的。
其他文献
当前亚洲教育的趋势是给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课业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这样做就更显得不合适。实际上这种状况并非自古有之。过去孩子们可以享受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他们按其特有的节奏玩耍学习。然而现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极端厌学,学习上的问题日渐严重,家庭里的压力在不断升级。为什么人人都在这样做?原因是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到别人的后面,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好学校;一
期刊
在分科细密的大型医院里,充塞着各色各样令人眼花的晦涩地带和悲伤场景。但穿越各个病房、手术室、诊疗室和看诊间,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一直是我自学生时代便衷心喜爱的,那就是满溢神秘和盼望的“产房”。无奈产科与眼科之间的关联性极为淡漠,眼科医师除了偶尔接获几张“妊娠毒血症”或“怀孕型糖尿病”孕妇的眼底检查照会单外,能够堂皇步入产房的,大概只剩下摘取新鲜羊膜的稀少机会了。  “天然的羊膜,透过目前仍未研究出来
期刊
“谢谢”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了。我们经常听到妈妈们对孩子说:“谢谢阿姨”,“跟叔叔说谢谢。”然而,孩子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按要求这样做的,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表达谢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用心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样,那是一个几乎透明的世界。当孩子从内心深处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心存感激的时候,他往往会很直接地用行动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上面的这些情境
期刊
4岁的鹏鹏自己的任何东西都不让别人动。晓晓想玩他的玩具,他大喊:“不许玩,这是我的!”洋洋想看他的图画书,他一把把洋洋推开:“这是我的,不许你看!”就连爸爸妈妈买回来的好吃的,他也统统放在自己的小屋里,连家里人都不许尝一尝。  讲道理吧,鹏鹏根本听不进去;来硬的吧,他又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哇哇大哭。这可让爸爸妈妈又着急又生气。    家长先做个大方的人    以前我没小孩的时候,常到一些有孩子的同事
期刊
斜颈,一般指“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头向一侧偏斜的一组症状。请看看下面的来信:  来信之一:女儿6岁多了,刚刚上学。因她自幼患有“歪脖”,上学后同学不叫她的大名,而叫她“歪脖”,她回家哭了好多次。孩子的眼睛也因斜颈受了影响,一眼大,一眼小,脸也是一边大一边小。手术能改变这些畸形吗?是否等孩子长大些再做手术呢?  来信之二:我儿出生时很好,足月顺产。可在他生后两周多我们就发现
期刊
妈妈:“谢谢”,是一种礼貌,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感情。  女儿:“谢谢”也是一种语言。  妈妈:枫枫,关于说“谢谢”,你有什么故事?  女儿:怎么说呢,有这么个印象,从小我爸就教我说“谢谢”,但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却很少。有时我帮他做完一件事以后,他连半个谢字也没有,好像我该做一样。但是,在他帮完我的忙后,却一再强调:“要懂礼貌,怎么一声谢谢也不说!”假如连家长都不会说“谢谢”,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教
期刊
”本次会议的焦点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资源——儿童。  今天我想和诸位谈谈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是从婴儿身上得来的,总共有两点:一、学习的过程是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人类的一大显著特征,而语言学习的起点是在婴儿出生头几个月的摇篮阶段。二、婴儿早期的语言学习虽不涉及拼词造句,但却表现在语言的最小单位——音素上。所谓音素,就是构成单词的一个个辅音和元音。我们发现,在音素层面上的学习过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到了5岁以后,往往会特别乐于学习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新的技能,比如剪纸、画画、弹钢琴或骑自行车等。不过,有很多孩子一旦碰到一点困难,就会不停地抱怨说“我不会”、“我不行”,并从此半途而废。  前不久,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她5岁半的儿子先是不断地吵着要学游泳,可刚学了两天,就没了兴趣,教他一些动作时,他总说:“我学不会。”  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在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方面
期刊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是时下许许多多家庭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的写照。那位母亲的感慨和孩子的茫然都让人觉得亲切熟悉,仿佛就是自己家里尚未平息的争论,仿佛就是朋友刚刚诉说的烦恼。而且,对这类事情的意见通常泾渭分明,家长们“英雄所见略同”,孩子们则“不谋而合”。究竟是家长们思想陈旧,还是孩子们观念超前?的确是值得讨论一番。  首先,什么是奢侈?似乎是存在着某种标准的,而这标准又好像并不固定。细想一想,
期刊
孩子刚出生时,他爷爷说给取个单名吧,“斌”,有文有武,叫起来又响。可是把姓和名放一块就不对劲了,听上去像“伤兵”,所以就没取“斌”字。  不知是因为我这个做爸爸的专业是儿童心理学的缘故,还是因为独生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玩伴使然,儿子总爱缠着我跟他玩。  如今,同二三岁的孩子可以玩些什么呢?想必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心得与高招。  我呢,尽管没有给孩子取名字为“斌”,倒是将孩子这一年龄段的玩法归为两种:“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