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杯的小世界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1983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过玻璃杯,正趴在课桌上酣睡的小胖的脸被扭曲得着实好笑。我眼睁睁地看着从那张微微张开的嘴里流出哈喇子,然后这股小溪流慢慢在发黄的作文本上汇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湖泊,再后来便开辟出了一大块湿地。我咯咯的笑声和笑得发抖的身体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小胖万分痛苦地睁开睡眼,可怜兮兮地对我说:“怎么了?我又打呼噜了吗?”我冲着玻璃杯里的他说:“不,是你的大头挡住了我的阳光……”
  同桌小胖说他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一天不小心把我的心肝宝贝给打碎了。同学们的水杯大多安全指数比较高,不易碎还便于携带,唯独我的水杯是一个没有盖子、干净得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的玻璃杯,所以一见我拿出这个危险品,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每天我总会接多半杯冒着热气的白水,端端正正地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或者将自带的凉白开倒进水杯,每次听到那“哗哗哗”的声音,都会让我觉得这杯子是多么爱水啊。习惯在喝水的时候留一点点,那淡淡的感觉便恰似水柔柔地在杯子心里沉沉安睡。
  语文老师在讲台上一边不时地推着架在鼻梁上的“啤酒瓶底”,一边深情地朗诵着食指的《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悲哀\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小胖专注地看着我在语文书的空白处画下几只在玻璃杯中嬉戏的彩蝶,他小声地问我:“你相信未来吗?就像你如此坚定地相信你的玻璃杯就是一个别样的小世界?”我在纸上写下一段话递给他:“玻璃杯没有未来,但是它可以看到我的未来,在它的世界里永远都会印出我的影子,那是一个永不服输、渴望阳光的影子,那个玻璃杯里别样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
  那个简单的玻璃杯依旧静静地盘踞在我狭小课桌的一角,时间在杯沿悄悄划过,留下了点点尘埃,我则万分小心地帮它拭去这些光阴留下的脚印。透过它,可以看到教室里每一个人青春的笑脸,看到小胖埋头苦读的侧脸,当然也能看到我那颗永远向阳的心。
  不知是我在保护它,还是它在保护我。十七八岁的我有时候昂首挺胸,骄傲得像一只不可一世的孔雀,有时候却脆弱得像易碎的玻璃杯,那颗心似乎随时都可以破碎得一塌糊涂。我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勉强还不错的成绩,就像是站在玻璃杯上跳着惊心动魄的芭蕾,微笑着面对爸妈和老师的赞许;我静静地蜷缩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低唱那一首首让少男少女们落泪的歌曲,就像一滴留在杯底等待蒸发的水珠,独自演绎着一份自认为是独一无二的精彩;我默默地在心里收藏着每一缕阳光,让它们可以在阴冷的天气里散发出暖暖的热量供我继续前行,就像玻璃杯中那氤氲弥散的热气将阳光深含于心,给人一个暖暖的问候,无微不至……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这般迷恋玻璃杯,它像闺蜜却又不甜蜜腻人,像知己却又从不言笑。望着它发呆,整个世界都变了,我也似乎有了穿越的本领,既看到了自己过去的模样,又窥见了一个逆光起舞的熟悉身影。玻璃杯每天不厌其烦地装满了我的喜怒哀乐,满满的却又像什么都没有,我倒了一杯又一杯水,最后把快乐和阳光悄悄地镀在了玻璃杯的内壁,让它随着光阴的流逝愈发晶莹剔透,而那些关于我的故事则悠悠地沉寂在杯底,成为最美最浪漫的回忆。
  小胖痴痴地望着我桌角的玻璃杯,我突然发现,我们青春的心,就像一个玻璃杯,单纯得透明如水,盛满了阳光。
其他文献
中国“Y一代”指的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受到良好教育的80~0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人拥有“志向远大、眼界宽广、但不能吃苦”的价值观。中国“Y一代”的特点是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广,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每日都会接触网络,在网上进行消费,打网络游戏,用SNS和朋友聊天。中国Y一代通过“微博”从全球收集信息,通过时刻不离身的智能手机来和朋友交换意见,并且其中大部分人都十分热衷于日益精进并不断更新换代高科技产品。
期刊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常常觉得时间是一下子消失的,很多时候我刷网页,上社交网站只是想休息一下,结果一下子就休息到了睡觉时间,甚至是休息到天亮,然后便是睡觉,起来接着“休息”。  直到某一天有人在微博上@我了一条关于软瘾症的微博——“你是否也患上了软瘾?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是不同于物质上瘾的沉迷。如习惯性拖延、频繁查看邮件和
期刊
中午12点多,正值我与Martin同学的午餐时间。“What is a micro-blog?”一头软绵绵金发的Martin同学头上顿时长满了大大的问号。这个从多特蒙德来上海休假的日耳曼人,指着厨房的电视,充满困惑地向我提问。怎么解释好呢?中国的微博相当于美国的Twitter?同为社交网络,它们相似度超高,总之,网络是个大晒场就对了。  驻美国的TMZ(美国狗仔团队)常常以Twitter上某个明星
期刊
自己的爸妈能跟上潮流使用最先进的沟通交流方式,本是件很IN很潮且值得在同学圈里骄傲的事儿。但问题也随之来了——很多经常使用微信,并且通讯录上有自己爸妈的年轻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烦恼:如何在微信圈与父母和谐共处?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社群,除了你的闺蜜铁磁儿,还有爸妈和七大姑八大姨,他们喜欢传播分享的东西一定是养生篇或者鸡汤文,比如《14个值得推荐的个人提升方法》《一位母亲在女儿婚宴上的讲话分享》……
期刊
你知道的, 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星光璀璨,尤其是表演系涌现了太多太多炙手可热的红星,但是光环下必然有他们付出的血泪。 如果你以为来中戏学表演仅仅是一个文化捷径,如果你以为中戏只是制造明星的场所,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你有幸来到中戏表演系,你才会明白,所有的光辉都是液体积成的,或是汗,或是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才是真正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这里绝不是可以挥霍青春的场所,更没有时间供你风花雪月。  一
期刊
早些年说起“SNS”,或许很多人会感觉一头雾水,而现在只要提及“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心领神会——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逛微博、社区或者空间,已经习惯把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社交网络”的忠实粉丝,亲眼见证了博客和BBS的盛行,开心网和人人网的兴起, QQ空间和微博的火爆,现在又陷入微信的漩
期刊
大概你和很多人一样,听到“中戏”“北电”“上戏”这些学校时,脑海中第一时间便浮现出一片养眼的“星光灿烂”或者“校花校草”。当然,也有可能你是一个心怀艺术梦的人,对以上几所艺术殿堂心驰神往。  随着戏剧、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一茬接一茬影视偶像们的惊艳亮相,“去闯影视圈”成了不少年轻学生的梦想。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也许是文艺情结泛滥,但更可能是,艺术的魅力总能轻而易举牵动年轻的心。  总之,对于渴望去
期刊
盛夏八月的夜晚,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安静得令我吃惊。也许是放假了,也许是大家都去用功学习了,校园里稀稀疏疏的蛐蛐叫声和远处零星的灯光透出一种别样的美,恍惚间竟然觉得这里便是今后属于自己的校园。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北京电影学院,我上高二。  几年以后,这里真的成了属于我自己的校园。  梦想终于实现的感觉令人眩晕,而有机会在电影的世界里贪婪驰骋,这感觉比电影与梦本身还要美妙。更何况,我是一名导演系的学生,我
期刊
2014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为帮助广大考生备战高考,本刊特意请几位资深老师对高考作文作出指导,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也预祝大家取得佳绩!  纵观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在有意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而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阅读与基本表达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是以材料作文为主。  在80%的高考试题材料中,考生均可找到立意的关键词或观点句。如2013年四川卷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平衡”,201
期刊
看到这样的题目,你一定深深地鄙视了它。艺术追梦长路漫漫,岂能有所谓“捷径”呢?这世上的路途千千万,每一条路都是一步一脚印的。对,说得没错,不过,此秘籍中的 “捷径”绝非偷奸耍滑或投机取巧,而是悄悄告诉你一些戏剧学院的小秘密,助你一臂之力。  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的不同  中戏、北电、上戏,这艺术三巨头到底哪个好,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它们有各自的强项,中戏是“演技”的代名词,北电是名导的聚居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