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特别是电子白板、手机、电脑等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整合;深度阅读;阅读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互联网 ’教育资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2018ZJY155)的研究成果。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 教师利用“互联网 ”教育资源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1]。
一、阅读前——营造阅读期待,让阅读苏醒过来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课上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抽选,通过游戏、竞赛、课前收集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文
师:大家记得带“日”的诗句吗?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诗中的“日”指的是什么?
生:太阳。
生:傍晚的太阳——夕阳。
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争辩的是什么?(引入课题)
生: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形容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吗?(课件呈现、比较)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图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促进对文本“辩日”的理解。
(二)关注字词,结合注释
师: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让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生: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师:同样是早晨观察太阳,一儿曰近?另一儿却曰远?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另一儿却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利用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你还能说出一两个“汤”表示热水意思的成语吗?
生:赴汤蹈火、固若金汤。
【设计意图】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常常满足于讀准词,很少顾及词语意思及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词味,教师捕捉教学契机,抓住“探汤”这一词,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温度,即时生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汤’字表示热水意思的成语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碰撞出独特且精彩的智慧火花。阅读要理解文本大意,阅读文言文更需要潜心体会文本内涵,教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真切体会文章的温度,感受、发现文言文遣词用句的妙处,化解文言文的难点。
(三)紧扣文题,提炼主题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关注课题,概括文章主旨。
_________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_________,他们的观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争执不下。
【设计意图】教师细心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外显意义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概括、提炼,深入思考。从课题解读到重难点剖析,从资料收集到教学设计,从课件制作到课堂管理……教师充分利用“希沃教学助手”,设计多种教学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中——深度品读,让思维活跃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短视频、动画等进行情境创设,结合自读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等助学因素,帮助学生解惑,同时通过“蒙层”与师生对话的搭配使用,引导学生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引入阅读学习中,进而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一)巧找思考点,再现情境
师:两小儿各说各的见解,各有各的原因,用书上的词,这就是……
生:辩斗。
(二)探索朗读点,尝试辩论
师:你怎样理解辩斗?从书中找到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并标注出来,和同桌一起朗读。
学生在朗读中和教师辩斗。(分角色读,带入情境,师生对话)
师: 此刻,我就是文中一小儿,吾乃华兄。(清清嗓子)
生:我是另一小儿,我是郑弟。
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作为论点。(开始陈述论点,说明理由)
师(故意边甩头边扯着嗓门说): 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有的学生在笑)
生(犹豫了一会儿,激动地说):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
(众生皆笑)
师(故作面红耳赤状): 你怎么执迷不悟,近者大远者小!
生(深思一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是咨询一下孔子先生吧!
(全场笑声、掌声持续很久)
教师立足课堂,利用“希沃交互”的对话空间,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引发深入思考,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抓住课题核心语素,找准指导立足点,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从字正腔圆地读到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由浅入深,将一篇文章读成一个词(读薄),再将一个词放入阅读情境中读成一个故事(读厚),以参与式听读故事的方式,在文本中走两个来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播放合适的微视频、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体验中活跃思维、放飞想象、联想创新、深切感受,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将书本语言活化成学生的生活语言,沉淀进学生的内心,润泽学生的心田。
(三)巧用辐射点,绘制思维导图
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绘制思维导图,如孔子出游—小儿争辩—各自说理—孔子裁决。
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小儿或孔子),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线性思维导图组织信息,不仅能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细节,完整把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让学生多元感悟文章内涵,积累写作素材。
三、阅读后——即时阅读训练,扩展阅读教学
(一)即时阅读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在“语文作业盒子”中设计互动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解密闯关的游戏,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像侦探一样进行解密。紧凑的闯关节奏、由浅至深的游戏难度,让学生全神贯注,高效实现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
(1)阅读理解词语、句子:①“辩斗”中的“辩”的字义;②翻译“及其日中如探汤”。
(2)整合文本信息:两小儿辩日各自的观点和依据。
(3)概括文章主旨:___________在遇到两小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测:①“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整合;深度阅读;阅读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互联网 ’教育资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2018ZJY155)的研究成果。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 教师利用“互联网 ”教育资源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1]。
一、阅读前——营造阅读期待,让阅读苏醒过来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课上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抽选,通过游戏、竞赛、课前收集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文
师:大家记得带“日”的诗句吗?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诗中的“日”指的是什么?
生:太阳。
生:傍晚的太阳——夕阳。
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争辩的是什么?(引入课题)
生: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形容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吗?(课件呈现、比较)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图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促进对文本“辩日”的理解。
(二)关注字词,结合注释
师: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让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生: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师:同样是早晨观察太阳,一儿曰近?另一儿却曰远?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另一儿却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利用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你还能说出一两个“汤”表示热水意思的成语吗?
生:赴汤蹈火、固若金汤。
【设计意图】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常常满足于讀准词,很少顾及词语意思及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词味,教师捕捉教学契机,抓住“探汤”这一词,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温度,即时生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汤’字表示热水意思的成语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碰撞出独特且精彩的智慧火花。阅读要理解文本大意,阅读文言文更需要潜心体会文本内涵,教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真切体会文章的温度,感受、发现文言文遣词用句的妙处,化解文言文的难点。
(三)紧扣文题,提炼主题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关注课题,概括文章主旨。
_________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_________,他们的观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争执不下。
【设计意图】教师细心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外显意义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概括、提炼,深入思考。从课题解读到重难点剖析,从资料收集到教学设计,从课件制作到课堂管理……教师充分利用“希沃教学助手”,设计多种教学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中——深度品读,让思维活跃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短视频、动画等进行情境创设,结合自读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等助学因素,帮助学生解惑,同时通过“蒙层”与师生对话的搭配使用,引导学生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引入阅读学习中,进而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一)巧找思考点,再现情境
师:两小儿各说各的见解,各有各的原因,用书上的词,这就是……
生:辩斗。
(二)探索朗读点,尝试辩论
师:你怎样理解辩斗?从书中找到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并标注出来,和同桌一起朗读。
学生在朗读中和教师辩斗。(分角色读,带入情境,师生对话)
师: 此刻,我就是文中一小儿,吾乃华兄。(清清嗓子)
生:我是另一小儿,我是郑弟。
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作为论点。(开始陈述论点,说明理由)
师(故意边甩头边扯着嗓门说): 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有的学生在笑)
生(犹豫了一会儿,激动地说):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
(众生皆笑)
师(故作面红耳赤状): 你怎么执迷不悟,近者大远者小!
生(深思一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是咨询一下孔子先生吧!
(全场笑声、掌声持续很久)
教师立足课堂,利用“希沃交互”的对话空间,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引发深入思考,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抓住课题核心语素,找准指导立足点,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从字正腔圆地读到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由浅入深,将一篇文章读成一个词(读薄),再将一个词放入阅读情境中读成一个故事(读厚),以参与式听读故事的方式,在文本中走两个来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播放合适的微视频、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体验中活跃思维、放飞想象、联想创新、深切感受,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将书本语言活化成学生的生活语言,沉淀进学生的内心,润泽学生的心田。
(三)巧用辐射点,绘制思维导图
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绘制思维导图,如孔子出游—小儿争辩—各自说理—孔子裁决。
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小儿或孔子),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线性思维导图组织信息,不仅能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细节,完整把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让学生多元感悟文章内涵,积累写作素材。
三、阅读后——即时阅读训练,扩展阅读教学
(一)即时阅读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在“语文作业盒子”中设计互动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解密闯关的游戏,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像侦探一样进行解密。紧凑的闯关节奏、由浅至深的游戏难度,让学生全神贯注,高效实现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
(1)阅读理解词语、句子:①“辩斗”中的“辩”的字义;②翻译“及其日中如探汤”。
(2)整合文本信息:两小儿辩日各自的观点和依据。
(3)概括文章主旨:___________在遇到两小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测:①“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