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女儿在外面太老实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马上三岁了,在家里很正常,大部分时间很安静,也有撒泼调皮的时候。但在外面,乖巧得让我们担心。比如她不太爱说话,不喊不叫不上蹿下跳;去游乐场玩,有小朋友挤她,她就赶紧让给人家;明明是她在前面滑滑梯,要是有人在她后面,她就赶紧站起来乐呵呵地让开。我很着急,因为我就是个不喜欢扎堆,遇强就躲,特别崇尚吃亏是福的人。我不喜欢这样的个性,现代社会,那些能冲能闯能拿上桌面的人才有竞争力吧?孩子怎么就遗传了我呢?她爸爸是个挺闯实的人,看女儿这样,也觉得她有点儿像我。有时候我还想找个什么机构,训练女儿大胆,训练她争强好胜。虽然事物都是两方面的,女儿性格这样不是说完全是坏事,但我总觉得不太好。别人是愁孩子太调皮,我是愁孩子太乖了。
  花子妈妈
  咨询师:
  作为母亲,你的担心可以理解。只是你是否想过,也许恰恰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不够接纳,才放大了对女儿的担心呢?
  你说自己是个特别崇尚吃亏是福的人,若果真如此,你自然会喜欢自己的个性,进而也会喜欢和接纳女儿的个性。想想看,这样的特别崇尚是不是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味道呢?如果是这样,在你的内心会不会觉得自己缺乏竞争力,而且对此很不满意呢?
  解决好自己的内心冲突,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自在,才有力量影响和引导自己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养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发现自己、让自己成长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的个性,容易在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同样的特质,而且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与之相反。比如一个内向顺从的母亲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泼,能打能冲;而一个脾气暴躁的母亲会试图修理出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
  其实,每一种性格都有其特点,都具备各自的优势和弱点,无所谓优劣。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变成另一种性格,而是由于我们对自己、对孩子的接纳,让孩子学会自我接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塑造孩子的个性更重要,而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建立自信的基础。
  真正的竞争力,不是敢抢敢争,而是自信,有主见。而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因为内在价值感很充足,反而很内敛,没那么张扬那么具有攻击性。在小事上很少计较,面对大事却可以负责任地坚持原则,表明主张,容易沟通。
  你的女儿在我看来挺好的,三岁的孩子既能安静顺从,又能自在地表达自我,人际相处中懂得礼让。作为母亲,你的教养应该是很成功的,请你一定先肯定一下自己,再肯定一下女儿。
  如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建议你把培养女儿的自信放在第一位。一个自信的人懂得满足自己的需要,却既不会自我中心,也不会压抑自己的需要一味讨好别人。当然这首先来源于你对自己和对女儿的接纳和信任。
  平日里,放弃评判式的表达,创造无条件接纳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可以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具体地肯定她已经做出的努力;尊重孩子,在有关她的事情上,给一个小的范围,让她自己做选择,比如穿白袜子还是红袜子。这都会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信水平。
  三岁的孩子,和外界的交往刚刚起步,她自己也在摸索人际交往的规则。我们与其担心孩子是不是过度老实,不如具体地教给她人际交往的规则。比如玩游戏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先来先得。教授这一条规则,有不同的做法,效果也大为不同。
  如果你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老实呀?你先来的就应该先玩,以后你得大胆点,别老让着别人,总是吃亏。”孩子听到的是批评,是指责,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信心便降低了,还会觉得自己的意愿不重要,行为会进一步地退缩也说不定。
  如果你对孩子说:“我看到你把一个排在后边的小朋友让在你前边了,你玩得开心吗?”若孩子说开心,你可以说:“我看你也挺开心的,真为你高兴。其实玩游戏的时候,谁先到的谁就可以先玩。下次咱们可以试着学习遵守这个规矩,排到谁,谁就玩。当然,如果你心里真想让别人先玩,也没问题。”孩子在这里感到的是被接纳,而且了解到自己的感受很重要,也清楚地知道了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是有选择的,可以遵从自己的心愿去礼让,也可以按规矩来。其它的方面,多创造一些和别人打交道的机会也很重要。
其他文献
上期我们刊发了大兴摔婴事件凶手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他那么悲催的成长故事,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多么缺少爱的孩子。这是一个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我们说了好多好多年的一句话,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暴力。  暴力是习得的,就是学习来的。从家里、学校、社会,一个缺爱的孩子是极容易被引爆的。在本期这个小小的话题中,孟迁老师会仔细地为我们分析。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担忧,我们刊发了两
期刊
小孩子是需要用心看护的,他们还没有躲避各种危险的能力。  但是生活中,却不时地因为家长“疏忽”的缘故,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上期本刊报道了北京丰台,一位年青母亲用婴儿车推着两岁的女儿,与两个要在路边停车的男人发生了争执。两个男人执意让她让开,以便停下他们的汽车。母亲却认为他们不讲道理,不肯让开,争执中车上下来一名男子,不仅打了母亲,并且抱起了婴儿车摔到地上。两天后,孩子不治身亡。想必这个母
期刊
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太太,竟然穿着和我妈一样的衣服。我气愤地偷拍了一张照片准备摔给她看——那衣服我本来就觉得老,她不听我的,非得穿。  我妈看了看,很诧异,问我为啥这么生气。我说:“这是老太太穿的衣服,你不能穿!”我妈气得一挥手:“难道你妈不是老太太?你都快40啦!”  但是,我怎么觉得她不老呢?有时候我呆呆地看着我妈,我觉得她长得一点也不老,还是双眼皮大眼睛,身材一点也不臃肿……于是禁不住夸她,越
期刊
一个有女儿的妈妈对我说,很遗憾女儿和自己长得不像,因为她和孩子姥姥长得是非常像的,如果女儿再像自己的话,三个相像的老中青女人走在一起,该有多么趣致。  外祖母——母亲——女儿。  这似乎是个坚不可摧的链条,有时候不仅是链条,简直是罗网。而有的时候,人和罗网是互相需要的。  法国影片《私密日记》讲的,就是这样一张罗网里的秘密。在加拿大工作的单身女子奥黛丽回家乡、法国的一个海边小城度假,她看起来心事重
期刊
我所知道的摔婴事件有两起,一起发生于停车场的争执,另一起是“警察摔婴”。事情发生后,有位妈妈很纠结,问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只能沉默吗?这种沉默难道不是对恶的一种纵容?还有一位妈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带女儿去游泳,准备走时,弯腰从地上捡起女儿的泳圈,发现上面杵着一个还在燃烧着的烟头,泳圈已然撒气破掉了。问长凳上一个满身烟味正在看手机的男人:“是您扔的烟头吗?”他低头看手机,好似没听见。“是您
期刊
回想自己的青春期,记忆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自己想吃苹果时洗了两个放在果盘里,还没来得及吃,妈妈看到了,当时她非常开心地问我:你是给我也洗了一个吗?我有点错愕,但是很快回答道:是的!妈妈对我说:谢谢!闺女真的长大了,会疼妈妈了!那一刻很羞愧,但也体会到一丝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试着在生活中扮演一个照顾母亲的角色,而不仅仅是被照顾的角色。  后来,当公交车上空出唯一一个座位,我对妈
期刊
深夜的火车,大人们呵欠连天,孩子们却兴奋地又喊又叫。  对铺的小男孩非常可爱,被他老爸塞进被窝后,挣扎着冒出头来,忽闪着长睫毛,看着我和女儿很绅士地问:“好奇怪哦,你们辣(那)边为什么都是女僧(生)?”  我一边将女儿也塞进被窝,一边学着他的语气回答:“是啊,我也很奇怪哦,你们辣(那)边为什么都是男僧(生)?”  大家都躺好后,软卧的门关上了,男孩的爸爸在过道里玩IPAD。小男孩睡不着啊,探着身子
期刊
看看时间,晚8点半,该带宝宝上床了。我俩玩着“小脚踩大脚”的游戏滚到床上,宝宝今晚特别兴奋,一会儿拿着水枪要做火箭发射,一会儿又扮恐龙宝宝。突然发现他不知从哪儿找了两张卡片。一张是“禁止调头”的图例,另一张是“允许调头”。他把“禁止调头”的那张给我,嘴里念念有词:“这张是给妈妈的,妈妈做错事就要拿这张,妈妈昨天乱发脾气了。”把“允许调头”的那张放到自己胸前,说:“这张是我的,我做得对就拿这张。” 
期刊
我是独生女,我的女儿伊姐我也打算让她做独生女。  但我们都有各自的姊妹。  我的“姐姐”,是一只黄花猫。我妈说它比我大八岁,也许更多,我妈没给它起名字,我们都喊它“猫”,猫就是它的名字。它生得美,像只迷你版的东北虎,圆头圆脑的,我常常看着它觉得咬它一口没准儿会很甜,因为它就像一颗软糖,通体黄白相间、四个小爪雪白。但它脾气很大,也不喜欢被我抱,它只黏着我妈。它觉得自己是正经老资格。现在回忆起来最具电
期刊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似乎矛盾、不真实。比如别人对我做了不妥当的事,我却没有意愿还击,也没有能力坚持一种恨,但又不能全然忘却这件事。  儒家都讲以直报怨,我却有以德报怨的嫌疑。有时候,我会为某个朋友身上的小心眼着迷,那种感觉像芥末一样,有很刺激的感觉。我在“不计较伤害”方面,轻浮得像一颗糖,总希望以甜味示人。  我想,这根源在我父亲。  父亲也有愤怒的时候,但,不过像个鞭炮一样,炸一声就成了粉末,扫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