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衡计分卡”已是管理提升的障碍,而轻视现场更是知识经济中的无知。
“现场”打破财务损益的魔咒
与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我们公司在做日常管理的时候,对必须做的工作也在不折不扣地做,但总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生产现场中,我们在热心地开展排除浪费与基于5S的改善活动,但却根本看不到改善活动带来的经营成果”,“花费了很多时间、成本研究、消化吸收其他公司的体系与规章制度,但是无法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固化下来,不仅如此,无法完成的托词也多起来了”,“确信目标设定与战略没有错,但是总感觉到没有充分贯彻到现场的活动中”等等。
这样的语言说明管理的本质仍然未被理解与接受。而管理,诸如:目标管理、品质管理、交货期管理、成本管理等,其目的与本来的意图并没有得到清楚地认识。我之前也曾反复阐述,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同时推动现状向目标状态前进,并且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抑制浪费(多余)的流出。
因此,管理与只关心结果责任的经营不同,其特征是以实践为要义。换一种说法,在解决问题时,将焦点对准问题的做法是经营,采取具体的对策及进行解决的做法是管理。问题与解决循环往复,并对应变化,这就是“改善的螺旋”。
那么,什么是决定管理好坏的因素呢?管理的成果在决算表中如何具体地表现出来呢?结论是:“现场”是决定管理好坏的关键(现场是反映出管理实力的镜子);管理的成果在财务损益(损益计算表)中没有体现出来,而表现在现金流表(CF),特别是营销CF及F(自由)CF中。
因此,现在我们强调快速经营与现金流经营,已经到了解除财务损益“魔咒”的时候了。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具有从现金流的角度思考制造的视点。
而且,我们认为:业界很流行的目标管理是错的或者没有对变化做出改进。为什么呢?既有的目标管理的根本是“平衡记分卡”,而时间轴(特别是时机)并未在其中体现。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加入时间轴的“新目标管理”。并且,为了支援它,建议构建“新管理会计”(三维会计管理)。当然,月度决算的方法也必须改变。而此前的二维管理会计阻碍了改善活动的开展。
管理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因此,管理者要立足于“三现”(现地、现物、现实)主义,而不是结果管理,也不是一味地控制,遵循让现场作业者“参与策划、一起加入”的原则,发挥领导力及交流手段,并使之活性化。立足现场的视线,采取具体的且基于事实的行动(对策)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将这件事称为管理或改善的“铺垫”活动。我们确信管理的“最佳答案”只能存在于现场。并且,管理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与“捷径”。
这样一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就有必要根据本公司实力亲自创造“从脱离现场的管理转向根植于现场的管理”的理想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未来就潜伏在现在中。并且,如果改变现在(给改善活动中注入力量),一定会使现金流提升,并且通过该流程可以培养出人才,更加确保改善的持续性与继续性,企业的根本素质也会发生变化。
大家是否知道“Sense of Wonder(灵感)”?我们将它置于心中并以此观察现场。即,现场中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惊讶、思虑、疑问与不可思议等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就是说,以新鲜的感性来看现场,一定会有有趣的发现。
现场不是套用特定的理论与学问的世界,而是与作业人员一起,在现场这块画布上,描绘出创建现场的这幅美丽图画。
无“标准”就无改善
我们说,管理没有正确答案,只有根据TPO(时间、场合、状况)由自己创造出最佳答案,这才能孕生具有独自性的管理方式。
必须挑战现场活性化。因为在制造业企业中,现场才产生附加价值并且是提高现金流的源泉。并且,依据我们的经验,现场很强的企业,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其开发、设计技术也很优异。反之,如果开发、设计及生产技术很强,现场却不一定很强。
最近世界上有这样的趋势,认为现场是重复性的简单作业的中心,并且是按照已经确定好的规则和制度进行工作的非主观能动的场合,且具有3K(高强度、脏乱、危险)的特点,而不是有知识的工人所工作的场所。
事实绝非如此。现场与生物相同,是活生生的,每天发生着变化,例如:用问题点来表示,包括从品质不良到设备故障、缺件、作业者缺勤、身体欠佳等,因而外界关于“重复的简单作业”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并且,由变化以及上文提到的“灵感”产生创造性工作,从体验中导出智慧。这与家庭生活完全相同,生活智慧的宝藏就在现场。说得极端一点,我们认为现场的工人就是脑力劳动者。
这样,改善现场使之活性化,就能实现作业者的人才培养,并且能够提高现金流量,牵引企业成长。
现场的活性化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促进现场的活性化?现场活性化的“标准作业”至关重要。
标准作业,就是规定出以人的动作为中心,安全高效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方法,追求设备与人与物的无浪费的组合。标准作业由节拍时间、标准持有量、作业顺序三要素组成。“制定”标准作业,即是要定出这些要素。
标准作业是产品制造和管理的根本。标准作业的目的是明确制造方法规则,使任何人操作都能确保同样的质量、产量、交货期、成本、安全。
标准作业是改善的工具。标准要设定、实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更新就意味着不断改善,所以标准作业是改善的工具。标准是改善的依据,无标准就无改善。
联动现场的HR管理
作为总结,再看改善活动的重要性,“制造产品就是培养人才”不单单是理念,更是制造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进一步发掘,也可以对应之前涉及到的关于“改善活动难以固化”的声音。
很多企业将“标准作业”作为改善活动的工具以及手法并加以认识。可是,我们不止是将“标准作业”作为现场管理的工具加以活用,更将其定义为从现场出发的“人事管理系统”。就是说,将标准作业不仅作为管理、监督者的职务能力要素,也是管理(行动)的要素,更是评估的要素。否则,就无法明确地将“制造产品就是培养人才”显现化并加以证明。而且如果改善活动与人事管理体系没有联动,那么不仅人事部门全然没有理解改善活动,而且也没有前往现场与管理监督者进行沟通交流。然而人事部门的职能之一,就是帮助员工开发自己的职业生涯。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呼唤构筑中国版“制造业经营管理标准”(注:日本的JMS《日本经营管理标准》已经问世7年有余,取得了很多成果)。
改善是新生事物的开始,牢记这个概念,突破各种各样的障碍。希望我阐述的内容能触动各位读者的内心,分别在各自的企业中奏响各自独自改善的旋律。
(本文作者系日本中产连执行理事,译者系北京中产连副主任)
责任编辑:田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