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种教学实质上是道德的说教、是知识的灌输,因而常常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了实效性。其实,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起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当中,而非在学生的生活之外。“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思想品德课堂,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为此,本人针对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行生活化的操作模式作出如下探索。
  一、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新体验。如在教学“日新又新我常新”一框的内容时,为了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在素质,我组织学生表演乘坐公交车上班: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好佳,车上没有座位了。旁边坐着一位优雅坐姿的小姑娘,让我感到赏心悦目。过了不久,上来了一位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随着车的摇动不时碰到了那位姑娘,农村妇女却不好意思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不过,只见那位姑娘皱紧眉头,急促地拍打衣服,一边说着:“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那時,我再也不感到赏心悦目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漂亮”的姑娘为什么不能令人赏心悦目?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什么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二、创设组织空间形式生活化
  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于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三、布置课后探究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正如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课例表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应付刺激、澄清疑惑、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作为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其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建构,但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教育引领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向前、向上的生活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主体参与的活动方式,就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即要通过课堂生活,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总之,思想品德的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以及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其他文献
所谓情景创设,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就显得十分迫切必要了。结合我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 ,培养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
期刊
不久前,学校举办“打造高效精品课堂”教学开放周,我有幸观摩了一节高中语文教学公开课《流行歌词里的声韵情思——鉴赏流行歌词》。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鉴赏流行歌词,教学主要环节包括:课题导入,学生主持开展《流行歌词鉴赏会》活动,由学生对课前收集的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讲解。新课教学,师生探讨鉴赏流行歌词的方法,完成本课重点内容。知识巩固,以歌曲《弯弯的月亮》为例,说明如何鉴赏流行歌词。 
期刊
语文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孤立、僵化地进行,而应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文本的解读中。著名教育专家黄克剑在他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中指出:“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是生命的价值皈依,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呵护他们对生命的独特体验,让
期刊
语文教学新课标倡导“品味语言,以读为本”。读的最高境界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声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一、朗读的内涵和现状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而忽视读的训练的现象。现在快餐化文化和应试教育对中
期刊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師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
期刊
计算机技术随社会的进步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如今个人计算机以及掌上终端已经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只为商家提供展示、宣传、销售、服务的重要平台,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捷。作为教师,我们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欣喜,同时深感计算机教学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校计算机专业把《网页制作》课程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结合我校示范校建设和课程改革及企业用人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有必
期刊
很多学生由于对许多内涵和外延比较接近的地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清楚,致使答题时经常出现模棱两可、莫衷一是的现象。为帮助学生在复习时更好地掌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部分地理中一些常见的学生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较如下。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间的运动关系而言,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  2.
期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
期刊
这两年高考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在2014年教育部门也透露了改革的雏形,暂不说最终是要如何改,传言已经表明改革政策倾向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高考的语文分值剧增30分,由150分增加到180分。高分值更加凸显语文的课堂的高效的重要性,很多相关的论文研究都是节选了课堂要素的其中一面来阐述的。而本人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三个构成要素,一堂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是不能割裂课堂要素的构建。  语文课堂三个要素,是由教
期刊
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的教龄虽然不长,但在任教的几年中,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有些缺乏,也正是因为阅读能力不够失分较多,我深知阅读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重要性,所以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阅读能力,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