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关注柳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有名的“酸雨之都”;现在关注柳州,则是因为这个“十雨九酸”的工业城市在经济升级、城市转型过程中完美实现了向“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转变。这当中,不能不说1994年国家有关部门把柳州市酸雨治理列为第四批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项目,“贷”动了柳州市从政府部门环保对策、城市环保质量到公众环保意识的全面提升,助力酸雨柳州的生态转变。
旧貌换新颜,实现“工业柳州”向“生态柳州”战略转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广西的主要工业城市,柳州人以“工业柳州一定要紧抓工业”的思维定势大力发展经济。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能耗增加,“三废”排放量增大。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最高达到0.251毫克/立方米,年度降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98.4%,降水PH最小值达到3.05,几乎达到酸醋的酸度,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烟雾弥漫的天空宛如“黑锅盖”,车辆遇雨生锈、作物遇雨变黄、市民遇雨常头痒,每年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十亿元。
“日贷”项目开启城市环境治理新纪元,助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过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柳州市酸雨治理被列为第四批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备选项目,成为我国政府利用“日贷”实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首批项目之一,贷款额度约为1亿美元。
柳州市酸雨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由6個子项目组成,目前已完成了4个。其中有两项污染企业的治理项目:柳钢(集团)公司焦炉煤气脱硫综合利用工程、柳州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硝酸尾气NO_X治理系统工程。2001年、2002年柳钢、柳化项目完成后,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竣工验收监测——柳钢厂区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88毫克,生活区为0.062毫克,分别比1996年同期的0.167毫克、0.098毫克有了明显改善;柳化尾气处理系统的废水排放量2.5立方米每小时,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这两大“日贷”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柳州市区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起,柳钢集团按照柳州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对环境污染防治加大投资,目前已成为环境保护的模范企业之一。而在实施过程中,“日贷”项目不仅为柳州市提出的环保指标做出了贡献,也加深了大企业率先实施环保对策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了市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和措施。
坚持三个同步新理念,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同步”的战略思想,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这一创造性理念应该说是柳州地方政府对“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这一重大课题多年研究与实践后的解决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日元贷款项目“贷”动了柳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观念一转天地宽”,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决定着这个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环境保护质量。围绕“三个同步”新理念,柳州“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二次创业”,打响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攻坚战。经济升级,最重要的是做大做强做优柳州工业,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关停了柳州东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重污染企业,并将柳州冶炼厂等6家企业先后迁出市区进行异地技术改造、重组或扩建。同时,柳州工业也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工业总量2010年达到2652.6亿元,比2005年增长2.16倍,居广西各城市之首。城市转型,柳州突出了由一个“老工业城市”向“宜居城市”转身。
环境保护服务民生,促进柳州从“污染城市”到“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跨越
“日贷”项目不仅改善了柳州市的环境质量,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核心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顺利竣工验收的两个“日贷”子项目——民用煤气第三期工程和立冲沟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柳州市民的生活环境。这两个项目在《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及《柳州市环保“十五”规划和到2015年的长远目标》中,均被定位为“为创建环保城市”所需的重要项目,通过在柳州市扩大煤气供应、建设垃圾处理厂以及设置工厂的排气设备等,来改善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状况、提高城市卫生水平,进而为改善该市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在生态环保上,柳州“十一五”期间投入100多亿元,着力构建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与碧水蓝天和谐相处的城市新环境,实现工业增产增效不增污: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比“十五”期末提高了4.1%;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降水PH值为5.33,酸雨率为17.2%,降水PH值比“十五”期末提高0.89,酸雨率降低39.9%,降水酸度和酸雨率均显著好转。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在全国290多个城市评比中排全国第九位、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位列全国第十。2010年,柳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圆满成功,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柳州还跻身“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
此外,2009年调查统计,95%的柳州市民认为:通过完善城市煤气设施,“做家务的效率提高了”;9成以上的市民认为柳州市的大气质量有了改善、酸雨减少了,很多市民列举了诸如“衣物变脏程度减轻了”等日常生活上的改善情况,有超过半数的市民列举了“对身体的刺激减轻了”。其中,有6成市民认为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与“引进先进技术使工厂排烟浓度减低了”和“住户开始使用煤气” 项目有关。
柳州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示范意义
2009年1月,作为重工业污染城市,柳州市更以“吃螃蟹”的精神向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提出了“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申请,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这一举措无疑成为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开创性举措,对践行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一是可以成为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目前,广西仅桂林市“创模”成功,但其作为旅游城市,与柳州这座工业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工业城市本身也是重污染城市,如何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这将是重污染城市的一个有益探索。作为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柳州市将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西部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榜样,为西部城市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益经验。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也将为我国加大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特别是对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合作提供重要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
二是可以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城市的示范。柳州以加强工业节能减排为重点,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为解决我国工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提供有效途径,为工业城市加大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榜样。
旧貌换新颜,实现“工业柳州”向“生态柳州”战略转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广西的主要工业城市,柳州人以“工业柳州一定要紧抓工业”的思维定势大力发展经济。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能耗增加,“三废”排放量增大。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最高达到0.251毫克/立方米,年度降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98.4%,降水PH最小值达到3.05,几乎达到酸醋的酸度,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烟雾弥漫的天空宛如“黑锅盖”,车辆遇雨生锈、作物遇雨变黄、市民遇雨常头痒,每年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十亿元。
“日贷”项目开启城市环境治理新纪元,助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过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柳州市酸雨治理被列为第四批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备选项目,成为我国政府利用“日贷”实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首批项目之一,贷款额度约为1亿美元。
柳州市酸雨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由6個子项目组成,目前已完成了4个。其中有两项污染企业的治理项目:柳钢(集团)公司焦炉煤气脱硫综合利用工程、柳州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硝酸尾气NO_X治理系统工程。2001年、2002年柳钢、柳化项目完成后,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竣工验收监测——柳钢厂区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88毫克,生活区为0.062毫克,分别比1996年同期的0.167毫克、0.098毫克有了明显改善;柳化尾气处理系统的废水排放量2.5立方米每小时,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这两大“日贷”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柳州市区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起,柳钢集团按照柳州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对环境污染防治加大投资,目前已成为环境保护的模范企业之一。而在实施过程中,“日贷”项目不仅为柳州市提出的环保指标做出了贡献,也加深了大企业率先实施环保对策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了市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和措施。
坚持三个同步新理念,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同步”的战略思想,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这一创造性理念应该说是柳州地方政府对“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这一重大课题多年研究与实践后的解决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日元贷款项目“贷”动了柳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观念一转天地宽”,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决定着这个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环境保护质量。围绕“三个同步”新理念,柳州“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二次创业”,打响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攻坚战。经济升级,最重要的是做大做强做优柳州工业,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关停了柳州东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重污染企业,并将柳州冶炼厂等6家企业先后迁出市区进行异地技术改造、重组或扩建。同时,柳州工业也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工业总量2010年达到2652.6亿元,比2005年增长2.16倍,居广西各城市之首。城市转型,柳州突出了由一个“老工业城市”向“宜居城市”转身。
环境保护服务民生,促进柳州从“污染城市”到“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跨越
“日贷”项目不仅改善了柳州市的环境质量,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核心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顺利竣工验收的两个“日贷”子项目——民用煤气第三期工程和立冲沟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柳州市民的生活环境。这两个项目在《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及《柳州市环保“十五”规划和到2015年的长远目标》中,均被定位为“为创建环保城市”所需的重要项目,通过在柳州市扩大煤气供应、建设垃圾处理厂以及设置工厂的排气设备等,来改善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状况、提高城市卫生水平,进而为改善该市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在生态环保上,柳州“十一五”期间投入100多亿元,着力构建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与碧水蓝天和谐相处的城市新环境,实现工业增产增效不增污: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比“十五”期末提高了4.1%;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降水PH值为5.33,酸雨率为17.2%,降水PH值比“十五”期末提高0.89,酸雨率降低39.9%,降水酸度和酸雨率均显著好转。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在全国290多个城市评比中排全国第九位、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位列全国第十。2010年,柳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圆满成功,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柳州还跻身“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
此外,2009年调查统计,95%的柳州市民认为:通过完善城市煤气设施,“做家务的效率提高了”;9成以上的市民认为柳州市的大气质量有了改善、酸雨减少了,很多市民列举了诸如“衣物变脏程度减轻了”等日常生活上的改善情况,有超过半数的市民列举了“对身体的刺激减轻了”。其中,有6成市民认为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与“引进先进技术使工厂排烟浓度减低了”和“住户开始使用煤气” 项目有关。
柳州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示范意义
2009年1月,作为重工业污染城市,柳州市更以“吃螃蟹”的精神向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提出了“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申请,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这一举措无疑成为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开创性举措,对践行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一是可以成为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目前,广西仅桂林市“创模”成功,但其作为旅游城市,与柳州这座工业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工业城市本身也是重污染城市,如何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这将是重污染城市的一个有益探索。作为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柳州市将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西部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榜样,为西部城市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益经验。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也将为我国加大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特别是对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合作提供重要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
二是可以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城市的示范。柳州以加强工业节能减排为重点,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为解决我国工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提供有效途径,为工业城市加大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