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创设情景氛围 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类知识有其相应的生成背景,因而它的传播和运用也应当在合理情境下进行。所谓教学情境,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或引入一定情绪色彩且富有感染性的具体场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并使其心智得到有益的发展。合理运用情境法教学,有助于活跃教学状态,激发学习情趣,突破教学难点,显现教学内涵,能够使得学生在情感的变化迁移和体验共鸣之中与学习内容同呼共吸、感同身受,从而赢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式的简要阐述,期望从中收获商榷与指教之言。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教育 有效情境教学 实践与思考
  唐代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学校教育中,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智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新课程语文标准强调要求,应当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促使学生既能快效地学会语言和文学知识,又能从中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我们必须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贴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积极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的情感意识,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心领神会、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简要解析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不规则现象
  心理学表明,情感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有人对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作了如下分析:认知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能力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情感目标则是教学的抓手。前苏联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不仅会给教学带来相应的好处,同时也能有助于完成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就社会观察和调研情况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已经形成共识,然而在较多层面上普遍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貌合神离之嫌。就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教师在情境培养中缺乏真情实感,传递给人的感觉不是情景交融,而是无病呻吟或刻意为之。二是有牵强附会之意。就是说在一些教研观摩课上,执教者“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虽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但是细细体会,这种创设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非以调动学趣为本,确有生拉硬拽之感。三是有难以驾驭之势。就是某些教师在建构情境后,忽略了个别学生对情境的独特体会,另些“比较慢热”的学生尚未来得及感悟而失去了主动体验的机会,从总体效果看来,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四是有“创而不适”之虞。就是在情境创设活动中,执教者过于紧贴学科本本知识,而不能把之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视野有效链接起来,致使所创教学情境不能完全使用。
  二、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实践与初步体会
  俗话说:没有通用的,只有实用的。笔者在学习实践和创新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其创设途径和手段,逐步形成了情境教学的基本用法,并在实际中加以变换使用,以发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效。
  1.教学情境的科技生成法。自从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校园以来,以其活泼形象、印象和谐、信息海量的独特优势,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活力,尤其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和欢迎。
  2.教学情境的疑思生成法。“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旨在强调“疑和思”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有效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利用学生的质疑等来创设情境。在督查《师说》的预习情况时,有学生共同质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字词义。笔者首先肯定他们善疑勤思的学习品质;接着借助吴小如在《韩文琐札》中“盖承首句‘古之学者’言之,言学者求师,所以承先哲之道,受古人之业,而解己之惑也。非谓传道于人,授业于人,解人之惑也。”向学生释疑;然而告诉他们:文言文中有很多的字词语序与白话文迥然不同,深入其中勤学好思,不仅能够享受其趣,而且受益良多。此番激励,有效增强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和信念。
  3.教学情境的活动生成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说理性的白话文或者文言文,如果按照一般的讲读模式来授课,则会使得“教师感觉难尽其意,学生感觉枯燥费劲”。对于这类的教学内容,至于多媒体教学等其他方式又并不适宜使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际感悟。如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从中把握人物语言和性格的内涵特征,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实在化和形象化。再如,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展开辩讨交流活动。这样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东台市安丰中学)
  编辑/赵军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生有着高中生所没有的就业压力,又因为年纪小,缺乏大学生相对成熟的心性。这样一群人,会早早地踏上社会,面临社会的考量。专业技能是他们立足的基础,但是,自身的个性与职业操守将影响着他们发展的高度。在以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重视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漠视了职业岗位对性格的要求。如何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个性培养环境,是我们职业教育者必须关心和解决的
期刊
【摘要】在中职学生大部分厌学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改善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使学生主动去学;不仅要抓学生学习的外环境,更要改善学生学习的内环境。  【关键词】中职学生 厌学 心理问题 矫正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冷漠态度、厌烦心理及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方式。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研究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推进的必然要求,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研究的内涵,才能有目的的对其进行评价,对其展开研究,提高课程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评价  一、认清校本课程内涵,把握课程开发现状  校本课程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
期刊
【摘要】圆锥曲线一直是困扰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一个难题,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尤其是难点之中的难点,依照教材要求,掌握“够用为度”的尺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做好教学,让学生可以去学,乐于去学,从而为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 建模 圆锥曲线 渗透  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目前中职学生由于整体数学能力的水平较低,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将“建模”的思想渗
期刊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做是学的中心,做是教的中心。这正如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镜,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期刊
现状:敢问路在何方?  在宜兴市开展的小学品德研究课题《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整合、运用研究》前期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品德师资很紧张,如:品德很少有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兼任,这些教师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师的负担、任务还是比较重的。而其主要精力又要放在语文等“主”学科上。因此,兼任品德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品德学科当成自己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品德课程中有关方面的知识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精彩的语文课,导入要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兴趣,课中要环环紧扣,知情并重,结尾更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在设计语文课结尾的时候,摸索出了几种方式:1.探疑式。2.渲染式。3.拓展式。4.辐射式。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结尾,让我们的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结尾艺术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导
期刊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趋势,我国确定在中小学方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创新发展创造有力条件,效果显著。  【关键词】语文教学 巧用 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
期刊
一、学习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  在阅读教学上,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要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主次、轻重之分。如果我们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契机,课堂将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教学苏教版《识字1》:  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把看到的说一说,并趁机出示有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性课程。新课程初中生物教材在实验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呈现出“三多”的特点,这就给课程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新颖有趣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在形成专业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中获得一系列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紧紧抓住“手中出智慧”的发展原则,努力通过各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