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贾母学当“老班”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98021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中午,我刚到教室,小甲同学边对我拱手作揖,边大呼:“贾母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我一愣,但很快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这一阵子学生读《红楼梦》,热衷于把红楼梦中的人物跟班上的同学“对号入座”,很多同学都有了形象的“封号”,今天,我这个“老班”也没有幸免。不过,细细一想,我竟偷着乐起来了:别说贾母还真算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论起她的管理经验,还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呢。
  第一、童心未泯的思想境界
  据书中所载,贾母爱玩、爱乐、爱热闹,是个老小孩儿的角色。她身为荣宁两府的老祖宗,其权威性无须赘言。但宝钗过生日,贾母主动出钱唤凤姐去备酒席;探春初结诗社,赏桂花吃蟹,史湘云做东,她一请就到;芦雪亭即景咏诗,未请贾母,诗方咏罢,她竟然冒雪来凑热闹;更别提来了刘姥姥,她愣是陪着逛了大半个园子。这不活生生一个老顽童嘛。正是因为有着这份童心,所以她才赢得了从上至下的一致敬重和爱戴。
  想一想,当“老班”不是最需要这一点童心吗?整天和孩子打交道,事务难免琐碎,但凡遇事,如果你心生厌烦,抑或置之不理,久而久之,疏远的就不仅仅是你和学生的交际距离了,更远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如果能像贾母,对孩子们热衷的事情也孩子般充满热情,放下架子,积极参与,学生又怎能不爱你几分呢?
  第二、大胆放手的管理作风
  贾母当时嫁到府上,是重孙媳妇,如今,她也有了重孙媳妇。在这个过程中,她真是时刻不敢懈怠,其间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我们可想而知。子孙满堂之后,她也早早为自己挑选好了接班人——王熙凤,在贾母的培养和熏陶之下,凤姐茁壮成长并能独当一面。家政大权交到凤姐手中后,贾母满心欢喜,没有丝毫的不放心,没有丝毫的失落感,而是放手让凤姐大胆管理,自己则像未出阁的少女一样吟诗作画、饮酒作乐。
  我们“老班”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不是和贾母的经历如出一辙嘛。班集体形成之初,班干部的培养、班级常规的制定、班级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的建设,哪一项能离开“老班”的身影。但在忙碌之中,“老班”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我们要明确自己今天的“管”是为了来日的“不管”。有些“老班”该“管”的时候管不到位,以至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风,没有培养出来过硬的班干部,到了该放手的时候,却又潇洒不起来;也有些“老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到头来,却抱怨自己太累,埋怨学生不听话,责怪学生没能力,殊不知,原因都出在自己那里;还有些“老班”“交权”之后心里失落,总想在学生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威性,这类“老班”更要好好学学贾母,你要知道“交权”之后,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做一个高智慧的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的策划者。
  第三、以“爱”为本的宽容态度
  贾母疼爱她的儿孙们,但她知道孩子们害怕贾政,所以,在她们玩闹的时候只要有贾政在场,她必定毫不留情地将贾政“赶走”。在贾母心里:孩子就是孩子,他们需要玩耍、游戏,不能整天像个小大人似的埋首于“经书”之中。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老班”好好思考吗?
  课改后,新的基础教育观定位为“以人的发展为本”。过去那种围着考卷转悠的应试思想早该淘汰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游戏中思考、快乐中成长。
  当然,贾母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必然有其狭隘的一面,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中能有如此思想,对我们应该是大有启迪的。感谢学生,感谢贾母,感谢他们带给我的思考。
  (安徽淮南师范附属小学王婷)
其他文献
周一早晨,经过教室时,丝丝缕缕的淡香沁人心脾。今天天气晴好,教室前拓园里的花草纷纷抽出新叶,这是新叶的清香、泥土的湿气和阳光的暖气夹杂在一起的春香在浮动;而仰头一望,蓝蓝的天幕上已然漾开了紫韵,原来是那一串串紫铃般的梧桐花开了。  此时的梧桐树还没有半片新叶,树冠上挨挨挤挤,花团锦簇;树下花影婆娑,落樱遍地。这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他捡地上的花藏在书包里。”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见一
期刊
春风吹拂着窗外那缕缕婀娜的柳丝,偶尔有几只春燕从窗外的视野中掠过,撩得孩子们的心痒痒的。春天来了,该做点什么呢?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校园南边的憩园里尚有一方土地裸露着,每天值日的孩子总是抱怨打扫过程中的尘土飞扬。安琪提议在空地上种几株向日葵吧!没有想到她的提议赢得掌声一片,教室里溢满眉飞色舞的兴奋。  我是从来也没有种过向日葵的,只知道一粒粒种子是嵌在圆盘状向阳花盘的一个个“蜂窝”里长大的
期刊
一、“老教师”的来历  20岁初为人师,我却得了一个特殊的绰号——老教师。说起来,挺难为情的,但它是我多年以来前进的动力,现在,权当一个笑话给大家讲讲。  那是1993年的夏日,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村校的我,就很荣幸地得到校长的器重,担任起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一下子便成了48个孩子的“头”。开学第一天,组织“野”孩子们集合,入班、分组、临时指定班组长。然后,打扫教室、卫生区,发新书和
期刊
案例“爱在沉默中爆发”是对一堂班会课的记叙,很好地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思路、对教育方法的把握以及教师的教育形象。    一、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  由母亲对孩子生日的关注,引发孩子对母亲生日的忽视,在反差对比中,孩子由兴奋、骄傲,而陷入沉默。孩子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思考了什么,是案例的关键。在这里,“沉默”就是反思、反省,“沉默”就是内疚、不安,“沉默”就是催生新的认识和行动的发端。学生进入这种
期刊
事件回放: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5月30日上午我校五、六年级共四个班级进行了拔河比赛。  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做好标语牌,设计助威口号,每个班都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比赛开始了,六年级9班和10班上场。第一局结束,9班胜。10班学生有的嘟起了嘴,有的口中念念有词,有的冲着9班指指点点。第二局,仍是9班胜。这下不得了,9班这边欢呼雀跃,10班这边一片哭声、骂声,说9班学生做手脚,更有甚者,
期刊
上个月,有幸与一位游学海外的教育学者交流,他作教师写作研究,希望透过国内一线教师所写的文字,考察国内教育的现状。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在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的作品。读着读着,他的表情凝重,满脸疑惑。  我问:如何?  他客气地说了一些赞词,诸如文字优美、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等。再一次追问:这都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写的吗?他希望得到确认。  我肯定地点点头。  他有此困惑:“我或许只看到了教师写作的一种类型
期刊
一株被大雪压断后残留在花坛里的树桩,周围长满了一簇簇绿叶。绿叶绿得发亮,把整株树桩紧紧地围了起来,仿佛一群学生在围着老师听她讲那“花”的故事。  红花需要绿叶衬,那么根呢?  根埋在地底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班主任是根,深深地扎根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贪婪地吮吸着泥土里的芬芳气息,为的却是撑开一簇簇绿叶,绽放一束束鲜花。  班主任是根,大地是它展现人生的舞台。它用密密麻麻的根须,紧紧地抓牢每
期刊
两份没有署名的试卷能改变一个以“乱”著称的差班?说来你也许不信,就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  新学期不到一个月,“大名鼎鼎”的五年级七班已经将两位班主任“气”走了,作为第三个上任者,尽管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但经过三天的接触,学生的种种表现还是让我“痛心疾首”:明明安排好值日生,可没有几个同学把分配的任务完成;明明把地刚刚扫干净,眨眼功夫就变得脏乱不堪;明明作业布置得清清楚楚,可是能如数完成的寥寥无几
期刊
1.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走就是流水。  2.我们渴望成功,其实成功有一条很简单的定律: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就行。  3.贪婪和幸福永远不会见面。  4.信念和信心是助你飞向目标的翅膀。  5.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6.奋斗,使人生更精彩;拼搏,使人生有意义。  7.天上无门,门在心中;地上无路,路在脚下。  8.你播种言行,你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你收获品行;你
期刊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像往常一样,我早早地到了教室,发现少了一个学生。班长赶忙告诉我,张浩东打了刘童,被公寓老师留在了宿舍。我想起了这个刚从上海转学过来寄宿在校的学生。公寓老师早上跟我交谈过,这几天他一直想家,晚上常常独自流泪,总是睡不着。我没有在意,因为大凡寄宿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断奶”的痛苦过程,过段时日自然就会好的。  课刚上了一会儿,张浩东的妈妈把他送进了教室。正当我讲得津津有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