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识字教学体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识字教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约有20余种识字教学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提”识字、字族文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等。分散识字注重课文语言环境的因素,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其主要方法是“多读课文多识字”。集中识字以汉字学习为本位,主要是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注·提”实验是利用汉语拼音,采用侧面迂回的办法学习汉字。字族文识字则是在“字族”成“文”上下工夫……总之,各家都是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个方面突破,来挖掘小学生的识字潜力,往往以高识字量作为标榜。
  那么,是不是识字量越高越好呢?不见得。一味追求高识字量,却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或是以抑制其他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代价,这就不足取。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寻求一条科学化的识字教学之路。
  为了实现识字教学的科学化,我们认为应融汇各家之长,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识字教学体系。
  从目前流行的几种识字教学法来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往往此家之长恰是彼家之短,此家之短又恰是彼家之长。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质量较好,也比较巩固,但识字进度较慢。集中识字强调借助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识字量较大,但遗忘率高。“注·提”实验强调借助汉语拼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但由于只注重字音,不注重字形,识字的基本功不扎实,错别字丛生。
  一个比较可取的做法是“瞎子背瘸子”,即深入调查各个流派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构建一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识字教学体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来构建识字教学体系的。低年级段是以识字与写字为主的,所以在低年级课本中,就采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编排方法,以加大识字量。
  与“汉语拼音”同步,安排了“认一认”。每单元安排了16个字,5个单元共80个字——主要是部首字,要求只识不写。最后又整合成“识字表”,实际上是一篇四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忆。作为课文的呈现方式,采取了看图识字的方法,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地了解字义。
  “识字”单元,集中识字。有两种识字方法:一种是“词串识字”,主要是借鉴了韵语识字的经验。一种是“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主要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汉字规律。主要是借鉴了“字源识字”和“字族文识字”的经验。
  “课文”单元,随课文分散识字。各课的生字分为两组:第一组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第二组只要求学生认识。
  “识字”“课文”交叉安排。“课文”全部加注拼音。编写课外读物,亦全部加注拼音。提倡大量阅读,以发展其语言。显然,这是借鉴了“注·提”实验的经验。
  中高年级则主要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了提高学生认识与运用汉字的能力,还在单元练习中相机安排了有关汉字的训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多年,这种兼收并蓄、统筹安排、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识字教学体系,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说明在识字教学方面,“瞎子背瘸子”的思路是一种最佳选择。
  (2000年8月)
其他文献
真正接触李伟忠与他的课堂是在2004年的11月,那是在南通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观摩展示活动上,因为那一次我的任务是在他们上完课后进行即时点评,而李伟忠便是那一次参与展示的四位教师之一。记得那一次他上的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恐龙》。在那次课堂上,他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了遥远的侏罗纪时代。教师上得潇洒自如,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课上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学生上得很“疯”。说实话,因
期刊
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如何去查阅工具书,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发掘、确立与课文相关的学习主题等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一、 预习是学习本身的需要    课前预习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在预习中,有针对性地对课文难点、重点进行提示和分解预设,再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学习的目标就
期刊
一年级,我们该怎样指导孩子读?笔者在实际指导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 揣摩读,让朗读因交际而有意义    片段一:(《东方明珠》第1自然段第1句)  师:上海广播电视塔在什么地方呢?能通过读这句话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练读后,一生读)  师:老师还是听不清楚广播电视塔在什么地方。  (几生读,注意突出“黄浦江边”)  师:老师听明白了,广播电视塔在黄浦江边。  学生在读中揣摩怎样读怎样答
期刊
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 老师这里有条谜语,小朋友想猜吗?(出示谜语:从不离开水,摇头又摆尾,无脚也能走,有翅却难飞。)生回答是小鱼。(师出示小鱼图片,板书:小鱼)  2. 下面猜个更难的了:“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他热,冬天有他冷。”冬天来了,刮起了呼呼的北风,(板书:北风)北风给你什么感觉?  3. 老师用一个字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和。  4. 指导识写生字:“和”是左右结
期刊
一直很喜欢“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和“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他俩平和、真诚、幽默,能倾听、接纳嘉宾和观众的声音,注意营造主客不分、和谐融洽的氛围,对话中常常出现话语、思维、智慧的共鸣和撞击。在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老师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电视节目与语文课堂
期刊
○梅花香自苦寒来    赵玉霞:  2006年夏,我在吴忠、银川等地接受课改的洗礼,装满了“一脑子的”新思想、新观念,怀着满腔的热情,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回首三年来的路程,我累过、苦过、怨过、惶惑过,但有辛劳,就有收获。  我的课题就是从一堂课中产生的。下面是《蘑菇该奖给谁》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 小黑兔是怎样说的?  生: 小黑兔得意地说。  师:什么叫“得意”?  生: 就是骄傲。  师:
期刊
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带来诸多益处:一方面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在社会中的意义、价值以及对语文教学模式产生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又能对打字速度、图像处理技术、音乐媒体运用技术、上网阅读,搜集、整理等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内外衔接的学习,将信息技术贯穿到语
期刊
师:诗是诗人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将借助一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来学习诵读和创作诗歌。我知道你们借助资料,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要想读好诗,首先要知道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喜讯时兴奋之情。  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若狂。  生:表达了诗人想快点还乡之情。  师: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
期刊
我们教完《三顾茅庐》一课后,学生感到文本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那么,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历史事件也就成为必然。    一、 依托文本,培养读书兴趣    师:我们刚学完了《三顾茅庐》一课,故事里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张飞是个性格急躁,风风火火的人。当刘备准备三请诸葛亮的时候,张飞说:“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
期刊
[编者按]孙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先后获枣庄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8年,荣获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觉得题目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打不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