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叫我怎能不感谢你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香自苦寒来
  
  赵玉霞:
  2006年夏,我在吴忠、银川等地接受课改的洗礼,装满了“一脑子的”新思想、新观念,怀着满腔的热情,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回首三年来的路程,我累过、苦过、怨过、惶惑过,但有辛劳,就有收获。
  我的课题就是从一堂课中产生的。下面是《蘑菇该奖给谁》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 小黑兔是怎样说的?
  生: 小黑兔得意地说。
  师:什么叫“得意”?
  生: 就是骄傲。
  师: 谁能读出得意的劲儿来?
  (生读文,语气平平)
  师: 谁再读读,看谁比他读得好?
  (又有一名学生读了,但还是没有读到位)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以鼓励的语言让学生读书,但是学生为什么就读不出味儿呢?因为对关键词“得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虽然老师再三地说,还采取了赛读,但效果并不好,学生根本没有弄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词是抽象的概念,怎样帮助学生去理解它,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呢?这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这时,市教研室的任菊莲老师动员我,一起参与到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题实验中来。于是,我从上面课例受到启发,申报了《小学低年级词义教学研究》课题。很快,我的课题就成为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立项课题,而且听任老师说,我们青铜峡市的立项课题有28个呢,我真高兴有这么多同行者。
  课改需要研究,研究需要合作,我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调查研究,反复实践。两年多来,我听课达到80多节,收集案例70多个,我带头写随笔、反思记录,带头上研讨课、观摩课,为其他教师起引领示范的作用。我还对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提出修改意见,并利用小学语文论坛建立课题资料小口袋,发布案例、随笔、图片,与网上的老师进行交流。这些做法既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又把课题做得扎实有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为了上好一堂词义教学课,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课题组的几个老师得空就坐在一起,常常听到小组里的成员这样的话语:“你的这个词是怎样教的?”“我认为,这堂课应该……”这些话中有我们的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有反思,有改进,反映了课题组教师主动学习、思考、研究,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探索,去创造。在这样的“闲聊”中,我们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前进,不断更新。课题研究极大地调动了课题研究小组同事们的积极性,他们已经把课题研究当作一种习惯,每天坚持做下去。不知不觉中,课题研究改变了我们的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师本位为生本位。
  任何一种课题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正因为如此,认真写好反思记录有助于实验走向成功。像“我发现……”“失败的原因在于……”“为什么……”等话题,常在我们的脑海中出现。课题研究的步子螺旋式上升,失败了,改进,再实验,再改进。课题研究使我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角色转换,从一名教学实施者变成一名教学研究者、指导者。
  教研之路很苦,但苦的汗、苦的泪换来的却是肩上行囊饱满、胸中气慨昂扬。我们一边钻研理论,一边总结教学,写出了几万字的教学论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课题又成为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母语教育研究》的子课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会不断努力,全身心地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以不断取得新成绩。
  (宁夏青铜峡市三小)
  
  ○我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唐宝艳:
  扎扎实实做课题,收获才是沉甸甸的。2006年9月,我开始参与《关于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课题研究中,我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回顾走过的课题研究之路,我劳累着,却幸福着、快乐着。
  记得课题刚开始时,我不知从何处入手,感到很茫然。在教研负责人任老师的指点下,通过查阅资料,与其他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交流,才渐渐地有了些眉目。我通过网络查阅、浏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通过听课、交流,讲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努力增强研究意识。我还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在研究、反思状态下的工作习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的教学视野更加开阔,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艺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也在课题研究中稳步提升,这都是课题研究带给我的进步。
  因为要研究,就要想办法解决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教学生写日记就要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初期,每写一篇日记,我就及时收上来批阅,然后推荐一些写得有特点的日记,并让学生亲自到讲台上读给同学们听。而其他同学每听完一篇,要努力记住别人文中的好词佳句,或评价一下这篇日记的优缺点。逐渐地,日记交流由要我读评变成了我要读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的读、听、评中变得越来越强,兴趣越来越高。后来,总是学生催促我上日记交流课,有时甚至下课了,一些学生也不依不饶。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许诺学生,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交流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而每节课前交流的人数有限,班级人数又多,难以照顾多数,于是,我每周又专门抽出一两节课,让学生交流展示,先小组交流学习,再集体交流。我适时抓取学生交流当中的一些好词佳句,让大家谈谈对某个词句的理解或该怎样运用,或是描写哪方面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
  创造性的劳动使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更近了,我常常被学生的情趣所感染,为学生的突出表现而惊叹。现在,学生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了。我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创造性地工作着,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我深感,自己和孩子一起在课题研究中成长。我的课题研究之路还很漫长,我一定会以更积极的心态、更主动的行动把课题继续做下去。
  (宁夏青铜峡市汉坝小学)
  
  ○课题研究给我幸福和快乐
  
  李红霞: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实施苏教版小语教材实验以来,我与《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同行,课题研究带给我快乐,伴我成长,使我对这句话体验得特别深刻。
  1. 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价值。一个教师若长期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主动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倦怠。但一旦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情况便大为不同。教师用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工作,会惊奇地发现,每天上课都有新东西,常教常新。长期坚持研究,其成果必然会得到承认,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 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潜在创造能力的发挥。有些教师讲,他们教学工作忙,没有时间从事研究。持这种观念的教师是不了解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内在关系。既然不需要研究,当然就以搬和抄为主,于是把自己工作降格为不动脑筋的“匠人”,一生就卖弄从师傅那里学来的“一点手艺”。这种状态在今天是行不通了。在21世纪,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课题研究让我变得敢想、敢说,课题研究让我变得愿思、愿想……如今,尝到研究甜头的老师们积极性更高了,每当这时,我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3. 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加上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指点帮助,使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参加课题研究几年来,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课外作业,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愿意做、乐意做、喜欢做,并从中学到知识。
  我发现,课题研究能够发掘出教师的潜力,教师不再是被动劳作者,他们开始在主动的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教育的幸福。今后,我还将会继续尝试,继续让课题研究伴我成长。
  (宁夏青铜峡市叶升三小)
  
  ○给学生一片自由交流的蓝天
  
  何宝山:
  我们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的15名教师,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摸、爬、滚、打,终于从“雾里看花”走到了“柳暗花明”。我们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中期交流时,得到了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专家的肯定。研究组的全体教师开心地说:“课题研究之花总会在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中孕育、开花、结果,雨后的彩虹更美丽,汗水中的鲜花更鲜艳。”课题研究工作听起来难,做起来更难,但它喜欢和有心人交朋友,只要你“做真课题,真做课题”就不难了。下面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儿点收获。
  1. 给学生一片自由交流的蓝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但必须坚信一条:课堂上,若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没有学生的合作交流,没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就无法上活,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是一纸空文,更谈不上升华和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片自由交流的蓝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达,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以表达促进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把交流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最终还取决于教师为他们搭建了怎样的平台,是否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欲望,是否为他们的交流指明了方向。因此,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词、一句话的理解进行探讨,说出自己的理解,可以是交流,可以是讨论,甚至是争论。两年来,学生们形成了交流的好习惯,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很快。
  2. 教师在交流中抛砖引玉。学生要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与教师引导大有关系,因此,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中一定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适时、适量地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当好学生的向导,并注意讲究趣味性,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把一些内容以“笑话、故事、寓言、成语、谜语,诗句”等形式出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听后不但明白了问题的主题,而且兴趣浓厚,还想方设法地去找到答案,使课堂气氛活跃、精彩,达到最佳效果。
  3. 让交流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环节。有道是:“生活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捕捉生活,给表达交流提供源头活水。教师要用心捕捉生活现象,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比如,安排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观看电视节目、了解时事政治、听他人讲故事……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组织学生讲故事或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这样,激活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爱说、敢说的良好习惯。而交流和表达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得到体现,不断升华,有益终身。
  (宁夏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
  
  ○课题研究中的收获
  
  吴淑琴:
  我幸运地成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的一名参与者。当课题研究从理念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我的心灵正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虽然有时会有苦与痛的感觉,但更多地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
  开展课题研究时,我发现高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了中低年级时那么强的表现欲望,我常常抱怨学生不回答问题,不和自己配合。但课题组何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我把学生的每次发言都当作与自己的一次对话机会,努力与学生做真正的沟通,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交流的条件,促进其主动交流、乐于表达、快乐学习。渐渐地,学生们的话多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描述画面、质疑问答、评说、朗读、背诵、想象、讨论、表演等形式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文中的插图或看图学文中的图画,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图意,训练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课堂回答也是常用的训练方式,教师要求学生想全面、答完整,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等;学习完课文,有些段落让学生复述或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仿说、续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另外,朗读和背诵,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学生的语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准确、熟练、流畅、完整的说话习惯。同时,通过教师善意的、真诚的评价,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准、说好。
  学生有了表达的兴趣,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进行说话的一种积极准备状态,但只靠每星期的几节语文课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说话需要的。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给表达交流提供源头活水。我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如每节课前“古诗背诵”“两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说”“课前美文欣赏”,结合时政信息述说情感等,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引导他们多学多练。同时,还用心捕捉生活现象,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把老师说的话转述给家长。
  我们将不断地把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开辟更多“培养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新航道,寻找“培养小学生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真谛,“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
  (宁夏青铜峡市沙庙小学)
  
  ○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
  
  马梦雨: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课上老师布置了题目为《梦》的说话作文,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梦”。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说:“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笑起来……
  转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大学毕业,在省高检院工作。他在给当年的语文老师的一封信中,把那没说完的说话作文写给了老师:
  我想变成一只老鼠,
  把冬的光辉偷回,
  还给迷人的金秋;
  把盛夏的鲜花盗去,
  装扮春天的风流。
  我想变成一只老鼠,
  把世间的黑暗偷走,
  雪白闪电划破云头,
  哪怕寒风把心刺透,
  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手。
  面对这封来信,这位语文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我当时能多一点耐心,就不会打碎这个孩子美丽的梦。”
  多么奇特的想象呀!在孩子童话般的意象中,老鼠也可以是代表真善美的英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上要学会倾听!
  2003年2月,当苏教版小语教材似一股春风吹进我们大西北的小城青铜峡市时,师生喜滋滋地捧着美观大气、文质兼美的实验教材,兴高采烈、信心百倍地踏上了课改之路。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暗地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苏教版教材属于南方教材,不适合我们北方的孩子。那么,是不是苏教版教材真的不适合我们北方孩子使用?怎样才能用好苏教版小语实验教材呢?
  2006年的春天,在青铜峡市教研室任菊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些来自各个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聚集一堂,研讨怎样用好苏教版小语教材。这时,任老师提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她自己的研究课题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听到这,我们犹如醍醐灌顶,眼前一下子敞亮了。于是,任老师又给我们压担子,手把手教我们选择研究的小课题,针对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课题《关于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顺利立项了,接下来便是课题实施研究阶段,这一路可谓风雨兼程。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每一堂课上都细心观察学生倾听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在两周一小结的课题研讨会上各抒己见,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表扬学生:“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针对合作学习,老师相机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倾听的效果也明显地提高了。更令我们惊喜的是,课堂上多了这样的声音:“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我们理论素养不够,底气不足,这点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明显。于是,在下班以后我们又自觉多了一件事,就是进行理论学习,从课堂教学到教学评价,从课题研究到论文写作,我们如饥似渴地读着、吸纳着。
  你看,开课题研讨会时,原来的教师一个个目光低垂,现在是说得神采飞扬;原来是上完课就结束,现在知道及时收集课堂上的信息,积极参加有效课程培训,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有效备课,保证教学时间,开展有效教学,布置学生参加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倾听教学的实效。
  一篇篇案例、一份份论文、一个个故事,从我们的笔下流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一张张奖状就像一个个脚印,勤恳、扎实、坚持,而我们自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悄然变化着、成长着。一个又一个的骨干教师、优秀人才从我们中间脱颖而出。
  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虽有坎坷,有艰辛,但好在有贵人相扶,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的领导专家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任老师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让我们收获多多,感受到学校的发展、课程的发展、教师的进步。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历时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就要告一段落了。不过,在我们心中,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自奋蹄。”对我们而言,课题研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而是一项事业,我们找到了属于我们的路,属于我们的人生,我们愿在这条路上永远走下去。
  (宁夏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一、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
期刊
光阴荏苒,转瞬已过五十个春秋,岁逾古稀的我,在祖国六十华诞之际,取出这帧珍藏半个世纪的照片,思绪又回到那难忘的时刻。  1959年,我在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小学担任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这所美丽的校园,曾是南京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所名小学之一,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荣膺过诸多荣誉,因此被省、市外办选为定点接待外宾学校。  9月初的一天,团市委学少部的同志来到一中心小学,找到校领导和我,交给我们
期刊
这学期,我专门从事学校“小学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我以语文教师的专业身份,体验着诸多的学科教学,范围涉及到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甚至是我们学校汉语国际推广实验部特有的“世界”课程。  我是一个喜欢琢磨的人,越是手忙脚乱,越是要找到规律化解难题。整整一学期的多学科代课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且都对语文的教和学有所启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 跨学科的“大语文之旅”    1. 音乐课,我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及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揭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指出
期刊
李伟忠,1990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在读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副校长。他作为南通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曾荣获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新长征突击手、启东市“十佳园丁”等称号和南通市第四届“园丁奖”。执教的《题西林壁》《恐龙》曾获得全国“创新杯”课堂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执教的《鼎湖山听泉》获全国第六届小学青年教
期刊
真正接触李伟忠与他的课堂是在2004年的11月,那是在南通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观摩展示活动上,因为那一次我的任务是在他们上完课后进行即时点评,而李伟忠便是那一次参与展示的四位教师之一。记得那一次他上的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恐龙》。在那次课堂上,他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了遥远的侏罗纪时代。教师上得潇洒自如,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课上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学生上得很“疯”。说实话,因
期刊
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如何去查阅工具书,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发掘、确立与课文相关的学习主题等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一、 预习是学习本身的需要    课前预习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在预习中,有针对性地对课文难点、重点进行提示和分解预设,再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学习的目标就
期刊
一年级,我们该怎样指导孩子读?笔者在实际指导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 揣摩读,让朗读因交际而有意义    片段一:(《东方明珠》第1自然段第1句)  师:上海广播电视塔在什么地方呢?能通过读这句话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练读后,一生读)  师:老师还是听不清楚广播电视塔在什么地方。  (几生读,注意突出“黄浦江边”)  师:老师听明白了,广播电视塔在黄浦江边。  学生在读中揣摩怎样读怎样答
期刊
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 老师这里有条谜语,小朋友想猜吗?(出示谜语:从不离开水,摇头又摆尾,无脚也能走,有翅却难飞。)生回答是小鱼。(师出示小鱼图片,板书:小鱼)  2. 下面猜个更难的了:“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他热,冬天有他冷。”冬天来了,刮起了呼呼的北风,(板书:北风)北风给你什么感觉?  3. 老师用一个字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和。  4. 指导识写生字:“和”是左右结
期刊
一直很喜欢“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和“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他俩平和、真诚、幽默,能倾听、接纳嘉宾和观众的声音,注意营造主客不分、和谐融洽的氛围,对话中常常出现话语、思维、智慧的共鸣和撞击。在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老师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电视节目与语文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