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33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让课堂高效而又深受学生喜爱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追求。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那样的话,咱们的教学环节只能是走个流程,不可能深入扎实,这样的课堂何谈有效?
“一课一得”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意思是: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如果我们把每堂课的目标更明确一点,像于永正老师说的“要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学生就会了不起。如何落实有效课堂,践行课堂上的一课一得呢?
一、品味语言,夯实基础
品味语言正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咬文爵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领会运用的精妙,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大熊猫》时,抓住叠词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大熊猫样子的可爱,懂得品味叠词,积累叠词,运用叠词。
“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身子 胖胖的
尾巴 短短的
皮毛 滑滑的
像“胖胖的、短短的、滑滑的“这样具有重叠字的词语,我们把它们叫做叠词,叠词可以使我们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运用叠词也来写一写小动物可爱的样子!
二、揣摩写法,习得方法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咬文爵字,一咏三叹,但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写作方法的揣摩重视不够,造成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揣摩表达,习得表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经过整理,学生很容易明白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秋天的青色果子,最后寫十一月左右的成熟的果子。通过关注首尾两个自然段,学生清楚的体会出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当然,揣摩写法更多的是着眼全文,从整体的角度了解表达顺序的连贯,构思的巧妙,体会描写的细腻、用词的准确,从而习得表达的方法,打牢运用的基础,逐步内化为运用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模仿文本,优化表达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得表达方法,提升运用能力。读写结合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有效策略。读是学习运用的方法,写是提升运用的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读写结合,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了实处。
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静静地”“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本文是通过两个故事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捉甲虫,其中法布尔捉甲虫的故事课文描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而抓纺织娘的故事文中只介绍法布尔用三天的时间终于抓住了纺织娘,并没有具体描写法布尔是怎样捉住纺织娘的。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具体描写出法布尔捉住纺织娘的具体过程,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例如:孩子们,让我们来当当小作家,请发挥你的想象,想象法布尔是怎样寻找纺织娘的?他会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找到纺织娘又是怎样捉住的?捉住纺织娘后心情怎样?又会做些什么呢?你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其他更多的好词语,写一写,法布尔捉纺织娘的过程。
“一课一得”是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底线”。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要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使听、说、读、写等某一方面的能力切实得到锻炼和提高,不求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必须堂堂落实,才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能抛开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让自己简简单单地教语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语文,那一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让课堂高效而又深受学生喜爱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追求。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那样的话,咱们的教学环节只能是走个流程,不可能深入扎实,这样的课堂何谈有效?
“一课一得”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意思是: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如果我们把每堂课的目标更明确一点,像于永正老师说的“要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学生就会了不起。如何落实有效课堂,践行课堂上的一课一得呢?
一、品味语言,夯实基础
品味语言正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咬文爵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领会运用的精妙,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大熊猫》时,抓住叠词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大熊猫样子的可爱,懂得品味叠词,积累叠词,运用叠词。
“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身子 胖胖的
尾巴 短短的
皮毛 滑滑的
像“胖胖的、短短的、滑滑的“这样具有重叠字的词语,我们把它们叫做叠词,叠词可以使我们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运用叠词也来写一写小动物可爱的样子!
二、揣摩写法,习得方法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咬文爵字,一咏三叹,但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写作方法的揣摩重视不够,造成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揣摩表达,习得表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经过整理,学生很容易明白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秋天的青色果子,最后寫十一月左右的成熟的果子。通过关注首尾两个自然段,学生清楚的体会出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当然,揣摩写法更多的是着眼全文,从整体的角度了解表达顺序的连贯,构思的巧妙,体会描写的细腻、用词的准确,从而习得表达的方法,打牢运用的基础,逐步内化为运用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模仿文本,优化表达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得表达方法,提升运用能力。读写结合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有效策略。读是学习运用的方法,写是提升运用的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读写结合,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了实处。
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静静地”“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本文是通过两个故事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捉甲虫,其中法布尔捉甲虫的故事课文描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而抓纺织娘的故事文中只介绍法布尔用三天的时间终于抓住了纺织娘,并没有具体描写法布尔是怎样捉住纺织娘的。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具体描写出法布尔捉住纺织娘的具体过程,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例如:孩子们,让我们来当当小作家,请发挥你的想象,想象法布尔是怎样寻找纺织娘的?他会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找到纺织娘又是怎样捉住的?捉住纺织娘后心情怎样?又会做些什么呢?你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其他更多的好词语,写一写,法布尔捉纺织娘的过程。
“一课一得”是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底线”。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要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使听、说、读、写等某一方面的能力切实得到锻炼和提高,不求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必须堂堂落实,才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能抛开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让自己简简单单地教语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语文,那一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