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让数学走向生活”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ba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数学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
  生活中充满学问,同时也充满数学。学生数学知识与才能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初一数学。 在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我认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新课标中已经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点出发,创建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引入对数的概念时可用“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引入排列的概念时可用“五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早就被不懂数学的木工师傅在弹墨线时得到应用;房屋屋顶支架、自行车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 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加强整合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水池有一进水管,单独进水需20小时把空水池注满,有一出水管,单独放水需24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
  有观点认为,像这样的数学内容,无法联系实际教学。因为这一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采用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来把水池放满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没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打开的情境呢?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同时打开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现象几乎十分普遍,如:
  ①排队候场。不断来排队的人和不断进场的人,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人,就会有等候的人。
  ②草场。不断生长的草和不断被吃掉的草。
  ③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的补充和不断的消耗。
  ④社会人口的增减。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出生的人多于死亡的人时,人口就增加;反之则减少。
  ……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在学生的理解里,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对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是一种多么有价值的数学体验!
  数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现实的生活并不等于现实的数学,现实中的数学原形要经过概括,提炼才能上升为数学模型。现实生活要走进数学,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必须加强整合,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数 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源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3 布置作业时把数学带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布置作业,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学生不仅要会把生活带进课堂,还要懂得把数学知识带入生活,走向社会。
  如,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作业,让学生更加留心周边的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把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点点滴滴用“周记”的形式记下来,培养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影子的意识。课堂教学要缩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离他们很近。
  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 孔炜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与学整体设计》
  [3] 张平哲:《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进浅谈》,《科技教育》,2009(5)
  [4]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
  [5]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其他文献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要赶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高新技术。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层出不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来源于学校,所以学校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笔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作用  Effect evaluation in p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学困生”的案例,探讨了这类“学困生”的特点、 成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表现;情感因素;朋友  Become the friend of “learn to trap to living”-the thinking caused from one growth case of high school student  Gao xiao-lan  【Abstract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在作文时思路闭塞,难以下笔,不少学生到作文时,不是东拼西凑。就是照抄作文选。作文少有鲜活的思想,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提高缓慢,思想单一,有的文不对题,言不由衷,有的会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理由有千条,但最关键的是学生缺少创新精神,怎样扭转这种不良局面,我的做法是从以下几点做的:  1 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
期刊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古已有之。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他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代希腊的教育,论辩研讨之风盛行,苏格拉底用“问答法”进行教学,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的答案;以上的教学方式都遵循了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师生的双边
期刊
【摘要】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结合党校图书馆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Library in the party school reader service work I see  Jin wan-yan  【Abstract】The service is t
期刊
作为一线教师,我曾无数次阅过学生的作文,并和他们进行了很多的交谈。结果发现:学生的写作材料基本就是胡编乱造,根本没有来源。而导致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除了学生的写作态度不端正以外,另一个因素就是没有材料可以运用。这还真应了那句古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学生的阅读面不广所致。为此,我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结果发现:不是阅读面窄的问题,而是读了也不会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煞费苦心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入城市经商和务工。针对进城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尽快的让他们融入新的群体、适应新的环境,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让进城务工子女重新找回学习自信心,引导和启发他们主动融入课堂,“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树立信心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校接收了很多进城务工子女入学,这些
期刊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感情地朗读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情感,陶冶情操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读音、语气、语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朗读在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朗读的指导,对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指导朗读的一些做法。  1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1.1 看电视、听广播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