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南汇区水务局担负着南汇“兴建水利、创百年基业,造福一方、树千年丰碑”的重任。2002年上半年,水务局始终以“三个坚持”为宗旨,既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统一;坚持基础性、战略性、整体性的统一。树立现代水利的观念,以保障南汇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三个代表”为导向,围绕南汇深水港、海港新城的启动建设,奋发有为创新业,整体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更新观念服务经济建设
“依水而居,靠水而兴”。人类千百年的发展史足以证明水环境是第一环境。目前,南汇地区原有的“引得进、挡得住、排得出、灌得着、降得下”的水网构架理念随着南汇大开发建设将被注入新的内容,因此,水务局根据时代的要求,勾勒出一幅现代水利的新蓝图,即“引排自如的科学水系,水清岸绿的样板河道,品高质优的水利工程,固若金汤的达标海塘,准确畅通的信息网络”。据金局长介绍,根据现代水利理念规划的水系工程正在付诸实施:疏浚区级河道3条(段),长度41.63公里,镇村级河道145条(段),长度168.5公里;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共建农村灌溉机口85座143台套,喷灌泵站1座,改建渡槽、倒虹吸31座,维修机泵350座,维修地下渠道400公里,改善可灌溉面积7.5万亩。为“三高”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利工程配套,新建泵站3座,改建11座,砌砼明沟24.8公里,埋设地下渠道28.7公里,平整土地2630亩,并投资259万元,修造了航头镇汇达村中央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灌溉面积2350亩,年节水量为3747立方米。积极配合深水港、海港新城的建设,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人工半岛三期工程内25万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图,港城人工湖放样5平方公里,芦潮港口外20平方公里的水下测量图;协同有关部门实地勘察,提出合理方案,对涉及公路建设有影响的电灌站、引水渠及时迁移;积极筹备建立水务投资公司及在芦潮港设立水务局服务办公室,参与到海港新城水系规划建设中去,为港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计划投资近千万元,按轻重缓急分批改造南汇地区的危桥100座,从而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南汇良好形象。
规划整治保护资源水系
由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水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了。所以说,用水、管水和治水,不仅关系到百年基业,而且与国脉民运休戚相关。
针对南汇地区存在的人为造成水网功能紊乱的现象,水务局认真反思。结合南汇水务现状,积极组织力量,从科学前瞻性出发,从治标要治本入手,以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水务的新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立足当前,规划长远,与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进行“南汇区水利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南汇工业园区水利规划工作报告”、“六灶鹿园工业区水利规划工作报告”、“康桥工业园区水利规划工作报告”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南汇区水利规划”,“惠南新城区景观河道规划”。届时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系布局将大大提高南汇全区的水网功能。
围绕区政府“宣传、规划、培训”的要求,水务局不断加大水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举行以“纪念世界水日暨保护南汇母亲河”为主题的群众签名活动和“水与南汇”征文、征集照片活动,并设点开展水法规宣传,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举报,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水法规的认识,增强了群众对水环境、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同时根据举报和投诉,2002年上半年,立案查处水事案例40件,从而将河道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根据市、区政府召开的南汇水系水葫芦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水务局研究并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步骤,展开了以水葫芦专项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整治攻坚战,由于整治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成效显著,得到了市农委、市水务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抗风防汛有备才能无患
夏季,是台风暴雨的多发期,而南汇区面临东海,是上海抗风防汛的第一道防线,在水务局工作的轻重缓急中,抗风防汛始终是重中之重。
据金局长介绍,入夏以来,南汇虽受到几次台风汛情的威胁,但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均安然无恙。究其原因,金局长只说了六个字:“有备才能无患。”的确,水务局对防汛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编制了2002年的防汛工作计划、修订了防汛应急预案,并早在入夏前就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敲响了抗风防汛的警钟,使今年的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始终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中;组织有关部门认真仔细地对一些海塘、出海水闸、水文站的防汛准备工作反复检查,对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在市财政投入480万元的支持下,完成了南滩顺坝加固、“九四塘”塘坡修复、撑塘防汛通道路面和堤顶路面维修,以及钻探灌浆等工程,并充分储备了草包、编织袋等防汛抢险物资;分别在东滩、南滩地种青11000亩,既增加防汛挡浪保塘的能力,又加快了滩地淤涨,为围垦造田打好基础。在区政府、区财政大力支持下,防汛局域网已初步建成,与市防汛指挥部连接的DDN专线也已完成,使南汇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面临“千年一遇”的大好时机,金局长坦陈:“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并表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宽视野、把握机遇、敢打硬仗,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利经济环境的同时,按照安全、资源、环境、景观为一体的要求,以改革为动力,全方位建设现代水利,使南汇水利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更新观念服务经济建设
“依水而居,靠水而兴”。人类千百年的发展史足以证明水环境是第一环境。目前,南汇地区原有的“引得进、挡得住、排得出、灌得着、降得下”的水网构架理念随着南汇大开发建设将被注入新的内容,因此,水务局根据时代的要求,勾勒出一幅现代水利的新蓝图,即“引排自如的科学水系,水清岸绿的样板河道,品高质优的水利工程,固若金汤的达标海塘,准确畅通的信息网络”。据金局长介绍,根据现代水利理念规划的水系工程正在付诸实施:疏浚区级河道3条(段),长度41.63公里,镇村级河道145条(段),长度168.5公里;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共建农村灌溉机口85座143台套,喷灌泵站1座,改建渡槽、倒虹吸31座,维修机泵350座,维修地下渠道400公里,改善可灌溉面积7.5万亩。为“三高”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利工程配套,新建泵站3座,改建11座,砌砼明沟24.8公里,埋设地下渠道28.7公里,平整土地2630亩,并投资259万元,修造了航头镇汇达村中央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灌溉面积2350亩,年节水量为3747立方米。积极配合深水港、海港新城的建设,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人工半岛三期工程内25万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图,港城人工湖放样5平方公里,芦潮港口外20平方公里的水下测量图;协同有关部门实地勘察,提出合理方案,对涉及公路建设有影响的电灌站、引水渠及时迁移;积极筹备建立水务投资公司及在芦潮港设立水务局服务办公室,参与到海港新城水系规划建设中去,为港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计划投资近千万元,按轻重缓急分批改造南汇地区的危桥100座,从而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南汇良好形象。
规划整治保护资源水系
由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水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了。所以说,用水、管水和治水,不仅关系到百年基业,而且与国脉民运休戚相关。
针对南汇地区存在的人为造成水网功能紊乱的现象,水务局认真反思。结合南汇水务现状,积极组织力量,从科学前瞻性出发,从治标要治本入手,以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水务的新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立足当前,规划长远,与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进行“南汇区水利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南汇工业园区水利规划工作报告”、“六灶鹿园工业区水利规划工作报告”、“康桥工业园区水利规划工作报告”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南汇区水利规划”,“惠南新城区景观河道规划”。届时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系布局将大大提高南汇全区的水网功能。
围绕区政府“宣传、规划、培训”的要求,水务局不断加大水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举行以“纪念世界水日暨保护南汇母亲河”为主题的群众签名活动和“水与南汇”征文、征集照片活动,并设点开展水法规宣传,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举报,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水法规的认识,增强了群众对水环境、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同时根据举报和投诉,2002年上半年,立案查处水事案例40件,从而将河道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根据市、区政府召开的南汇水系水葫芦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水务局研究并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步骤,展开了以水葫芦专项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整治攻坚战,由于整治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成效显著,得到了市农委、市水务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抗风防汛有备才能无患
夏季,是台风暴雨的多发期,而南汇区面临东海,是上海抗风防汛的第一道防线,在水务局工作的轻重缓急中,抗风防汛始终是重中之重。
据金局长介绍,入夏以来,南汇虽受到几次台风汛情的威胁,但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均安然无恙。究其原因,金局长只说了六个字:“有备才能无患。”的确,水务局对防汛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编制了2002年的防汛工作计划、修订了防汛应急预案,并早在入夏前就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敲响了抗风防汛的警钟,使今年的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始终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中;组织有关部门认真仔细地对一些海塘、出海水闸、水文站的防汛准备工作反复检查,对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在市财政投入480万元的支持下,完成了南滩顺坝加固、“九四塘”塘坡修复、撑塘防汛通道路面和堤顶路面维修,以及钻探灌浆等工程,并充分储备了草包、编织袋等防汛抢险物资;分别在东滩、南滩地种青11000亩,既增加防汛挡浪保塘的能力,又加快了滩地淤涨,为围垦造田打好基础。在区政府、区财政大力支持下,防汛局域网已初步建成,与市防汛指挥部连接的DDN专线也已完成,使南汇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面临“千年一遇”的大好时机,金局长坦陈:“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并表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宽视野、把握机遇、敢打硬仗,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利经济环境的同时,按照安全、资源、环境、景观为一体的要求,以改革为动力,全方位建设现代水利,使南汇水利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