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诱导学生乐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整合实践探究活动,增进体验感悟;运用多样评价,煽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乐学 培养 感悟 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呢?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初浅体会。
1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诱导学生乐学
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新课程是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创设的,为我们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数学教材中就提供了一幅幅以鲜艳的画面配合简洁的文字出现的情境图,形象、生动,而且都是专家经过仔细推敲、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主题情境中蕴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有趣且现实的情境中投入到新知的探究过程。如,我在教“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图,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创设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里,瓶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接着问:“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了上来。石头把水挤上来,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最后引导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这样以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乐于去学习这一知识。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文本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讲故事、做游戏、猜想验证”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先让学生感受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合作交流后会得出:这个故事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永远讲不完。我趁机说:“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出现。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循环现象了吗?”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最后引导说:“你们知道的真不少!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不断重复、循环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咱们就一起去探究发现吧。”这样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乐于学习和探索。
2 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着眼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掌握课堂上的各种动态情况,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思路,有的放矢。
例如,我在教“认识几时几分”一课,当我教会了学生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但这“几分”仅限于分针刚好指在钟面数字上。以为大功告成时,突然有位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怎么办呢?”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是教学目标中没有要求的,它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与观察中发现后而提出的。那这时的我该怎么做呢?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我应该尊重学生的所想所问,要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我就对学生说:“你真棒,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聪明的我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来学生们时而自主探索,时而合作交流,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做,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出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保护和鼓励,学生学数学的良好习惯得到了培养。
3 整合实践探究活动,增进体验感悟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体验性的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晴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十分注重整合实践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并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应用数学。
新课程的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活动内容,如,“有趣的七巧板”、“小小商店”、“量一量”、“铺一铺”、“打电话”等等。教师应着力开展好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增进体验感悟。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自主开发实践活动内容。如,在学生学了“人民币” 后,我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商店,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钱去“购物”,让学生尝到用人民币购物的乐趣。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不但让学生拿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学具,动手去拉一拉。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感知到三角形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形状会改变,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最后还找来木条和工具,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修理班上那几张会摇动的课桌。学习了“利息”、“千克的认识”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做学生会更好地获得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会感到数学课堂是“学中玩”、“玩中学”的好地方。
4 运用多样评价,煽动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多样化的评价可以煽动学生学习热情。评价的方式,可由老师评价,也可由学生、小组长评价,但都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如,“你的想法于众不同,老师为你鼓掌。”“你是一个数学‘小博士’。”“你比老师还棒!”……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另外,根据学生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如,在课堂上设个“最佳思路奖”、“数学小博士”、“优秀小老师”等奖项,获得奖项的学生再给予小礼物。我还针对个别自控能力差、不听课的学生设了个“听课进步”奖。给学生封个“奖”,送个小礼物,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更有热情。从而把学习本身那种枯燥、艰苦的劳动,变为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学习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要积极研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师生、生生保持有效互动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乐学 培养 感悟 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呢?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初浅体会。
1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诱导学生乐学
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新课程是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创设的,为我们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数学教材中就提供了一幅幅以鲜艳的画面配合简洁的文字出现的情境图,形象、生动,而且都是专家经过仔细推敲、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主题情境中蕴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有趣且现实的情境中投入到新知的探究过程。如,我在教“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图,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创设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里,瓶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接着问:“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了上来。石头把水挤上来,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最后引导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这样以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乐于去学习这一知识。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文本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讲故事、做游戏、猜想验证”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先让学生感受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合作交流后会得出:这个故事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永远讲不完。我趁机说:“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出现。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循环现象了吗?”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最后引导说:“你们知道的真不少!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不断重复、循环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咱们就一起去探究发现吧。”这样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乐于学习和探索。
2 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着眼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掌握课堂上的各种动态情况,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思路,有的放矢。
例如,我在教“认识几时几分”一课,当我教会了学生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但这“几分”仅限于分针刚好指在钟面数字上。以为大功告成时,突然有位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怎么办呢?”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是教学目标中没有要求的,它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与观察中发现后而提出的。那这时的我该怎么做呢?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我应该尊重学生的所想所问,要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我就对学生说:“你真棒,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聪明的我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来学生们时而自主探索,时而合作交流,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做,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出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保护和鼓励,学生学数学的良好习惯得到了培养。
3 整合实践探究活动,增进体验感悟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体验性的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晴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十分注重整合实践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并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应用数学。
新课程的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活动内容,如,“有趣的七巧板”、“小小商店”、“量一量”、“铺一铺”、“打电话”等等。教师应着力开展好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增进体验感悟。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自主开发实践活动内容。如,在学生学了“人民币” 后,我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商店,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钱去“购物”,让学生尝到用人民币购物的乐趣。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不但让学生拿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学具,动手去拉一拉。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感知到三角形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形状会改变,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最后还找来木条和工具,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修理班上那几张会摇动的课桌。学习了“利息”、“千克的认识”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做学生会更好地获得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会感到数学课堂是“学中玩”、“玩中学”的好地方。
4 运用多样评价,煽动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多样化的评价可以煽动学生学习热情。评价的方式,可由老师评价,也可由学生、小组长评价,但都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如,“你的想法于众不同,老师为你鼓掌。”“你是一个数学‘小博士’。”“你比老师还棒!”……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另外,根据学生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如,在课堂上设个“最佳思路奖”、“数学小博士”、“优秀小老师”等奖项,获得奖项的学生再给予小礼物。我还针对个别自控能力差、不听课的学生设了个“听课进步”奖。给学生封个“奖”,送个小礼物,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更有热情。从而把学习本身那种枯燥、艰苦的劳动,变为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学习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要积极研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师生、生生保持有效互动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