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爸爸”和他的“天书”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长白山的森林和大树,就不能不说到她的探秘者和保护神——被人尊崇为“老树爸爸”的王战先生。王战无疑是撑起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大树,他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令人高山仰止。
  我和王战先生1979年相识于长白山。这年年底,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成立,王战是该定位站的奠基人和首任站长。我同王战先生交往不多,而每一次都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是精神的享受,灵魂的升华。王战先生不仅传授给我们全新的生态学理念,更身体力行,告诉我们怎样保持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心与良知。
  “森林是一本天书,长白山也是一本天书。”王战常常敦促他的学生们务必要读深读透这两本天书。他本人就是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破译解读天书的卓越典范。
  1943年,在抗日的烽火年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王战先生主持了我国对神农架林区的首次科学考察,发现了号称“植物界大熊猫”的恐龙时代孑遗树种——水杉。水杉的发现轰动了中外植物界和地学界,但奇怪的是王战却并未因此获得应有的荣誉。王战并不介意,他的女儿说“因为他对事业的挚爱远胜过名利场的角逐”。
  王战先生是我国天然林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先驱。他高度评价原始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价值与服务功能,称之是多学科研究的“天赐福地”。根据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红松林考察观测的材料,王战因人们大肆砍伐森林却心安理得、麻木不仁而心急如焚。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重重压力上书林业部,主张废除皆伐,采用生态系统择伐和间伐。这种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先进思想,本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却在当时遭到非难,被攻击为“惜林思想”,是“自然主义”,“做自然的奴隶”。
  看着滇西北、川西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天然林在皆伐中大片大片消逝,王战据理力争,大声疾呼:“不合理的采伐森林,特别是大面积皆伐,将会引发不可弥补的生态灾难!”逆耳忠言又招致了更加严重的打击,“文革”中王战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身心备受摧残。
  违背自然规律是不可能逃脱大自然的惩罚的。王战的警告果然应验。1998年,长江爆发了特大洪水。洪水过后,王战应邀赴西南林区考察,发现长江上游的高山森林已惨遭破坏,天府之国四川和长江下游的鱼米之乡正在失去绿色屏障。长江历来清水长流,如今浊流滚滚,黄河的灾难就要重演。“不要再做对不起祖宗,又对不起后代的事了!”王战联合了另外两位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长江确实有变黄河的危险》的文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引起一场大讨论。有学者认为,长江永远不会变成黄河,说变黄河未免言过其实,云云。这种歌舞升平的乐观论调,自然十分合乎要加大西南林区经济开发者的胃口,也为此后二十年继续增加的森林采伐找到遁词。破坏变本加厉,一直延续到1998年,我国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终于分崩离析,山川俱毁,长江再一次以怒水肆虐向人类进行惩罚。而与此同时,发源于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松花江也历史空前地发生洪水。这一切促使朱镕基总理痛下决心,在四川林区考察时指示“让森老虎(指从事木材生产的森工企业)下山(停产转产)”!随即国家投入巨资,在全国各大林区实施了“天字第一号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
  此时王战先生已经重病扯身。一日傍晚,体温升到39.8度,服药之后,未及退烧,就让女儿拿来笔和纸。他说:“这些天来,我老是想着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事。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把我的想法说出来”。王战口述,女儿记录,一篇《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议书》在病房中诞生。王战特意嘱咐女儿写下落款:“一个老者的最后陈词”!
  王战先生也是首倡建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奠基人之一。在他和一些科学家的呼吁下,我国建立了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1960年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时临江林业局已经将斧头砍到了长白山的西坡,多亏王战先生从“森老虎”的虎口下夺食,才保住了长白山这19万公顷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综合体!
  另一次“虎口夺食”发生在1978年,王战在四川九寨沟考察时发现阿坝州森业局的斧锯已伸向这座“人间瑶池”。王战向四川林业厅建言成立自然保护区,林业厅采纳了他的建言,九寨沟得以幸免于难。
  王战先生一生对长白山情有独钟,就是躺在手术台上做手术,也念念不忘长白山的一草一木。他说:“我在手术台上被麻醉后,就开始神游长白山。从山底下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先去一号样地拜访那些高大健壮的柞树、椴树、水曲柳、老红松。他们的形象和位置在我的脑子里十分清晰。继续上到海拔1100米后,看着那一望无际翠绿的针叶林、云冷杉林亭亭玉立,心里无比舒畅!在海拔2000米处的岳桦林和苔原带明显交界的地方流连忘返。看着大自然创造的这一奇迹,每每遐思万千……在苔藓大世界(指云冷杉林下),那下面有莫测的‘地下森林’(系谷底森林),这里有研究不完的奥秘。飞到天池上空俯瞰宝石一样湛蓝的水面、一望无际的林海,更令人陶醉……”手术做完了,王战先生的神游还沉浸在长白山美丽的绿色世界之中!
  王战先生对当地政府把长白山保护区当成摇钱树,进行过度旅游开发十分反感,特别是反复修筑和扩建上山的公路和野蛮施工,给苔原带造成的破坏更痛心疾首,以至于他说,“80年代,我上山一次,伤心一回;90年代我上山一次,犯病一场。我再也不想来了!”话虽这么讲,可是他放心不下,虽年事已高,只要迈得动步,年年还是要回长白山看看。
  1990年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风倒木生产已历经四年,我预测的生态破坏开始变成现实。听说王战先生来到北京林业大学开会,我便想当面向他报告自己了解的严重情况,却不料被他的博士生阻止。他们告诉我,捡集风倒木之事一直在瞒着王先生,怕他经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当年夏天,我返回长白山保护区时,听说一位专家无意间的泄漏,王战已经获悉西坡风倒区所发生的情况,于是便来到定位站看望王战先生。王战表情严峻,对我说:“长白山的气候、土壤、植物、动物等等许多门类知识,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这本天书很深奥,我们还没来得及认真研读,他们就去乱捡集风倒木,乱修旅游公路……这不就是在毁书、焚书、葬书吗!”王战先生痛感在当前体制下,专家学者对政府影响力的欠缺。他沉默良久,又说:“到时候,我要让我的灵魂去守在长白山上。谁要是再敢砍树,再敢破坏苔原,我就惩罚他!”听到治学如此严谨的学者发出的悲愤的诅咒,我深深感到震撼,久久说不出话来。
  王战的妻子王薇是植物学家,为研究长白山倾注了毕生心血,她于1992年病故。王战护送妻子的骨灰来到她生前工作过的一块标准地,边撒骨灰边说:“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永远陪伴在你 的左有。我们活着时日夜研究长白山,死后的在天之灵也要日夜守卫长白山!谁保护长白山就赐福于他;谁破坏长白山就降祸于他!”
  2000年1月30日,老树爸爸王战走了。这一年的8月7日,长白山敞开了母亲般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值得她骄傲的儿子回归。在这一刻,王战和妻子王薇的忠骨已经化入泥土,化入了草木,化入了大山。他们将与天地同寿,是永远守卫着长白山的保护神!
  2008年秋天,我又一次重返长白山,返回撒着一代宗师王战先生骨灰的这片神圣的土地。此时,新一轮的旅游大开发如火如荼,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一条条封闭式公路和四通八达的木质栈道任意切割长白山的森林、苔原和草甸各类生态系统,通向了保护区的缓冲区与核心区。旅游开发的触角甚至也伸进了“秘密花园”,准备铺设木质栈道的勘测作业已经完成……保护区的专家告诉我,打着保护生态的旗号修筑的栈道,恰恰导致了长白山温泉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狭叶瓶尔小草的灭绝,而通往“地下森林”的栈道又隔绝了两个马鹿种群,使之基因无法交流……这一轮空前的旅游开发,将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西坡和南坡(东坡在朝鲜境内)的千古秘境全面敞开。
  禁止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捡集风倒木的规定,是破坏了十年之后作出的;停止竞价拍卖承包红松种子规定,也是破坏了六年之后做出的;那么,当前这场将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开发区进行全山旅游的大开发,需要经过多少年和付出怎样的代价之后,才能得到改正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刚刚避免沦为风倒木生产基地和红松种子生产基地,又面临着变成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处境。在经历了这一轮轮无不打着“保护”幌子的重度人为干扰之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各类景观系统和生态系统,还能保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还有科学价值与保护价值可言吗?还称得上是“自然保护区”吗?
  为什么历次对长白山保护区作出经济开发的决策之初,专家学者和志士仁人提出的真知灼见与不同意见,当权者总是置若罔闻、一意孤行;终使长白山保护区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付出了难以恢复的代价,而这种代价竟无人需要承担责任?为什么在经济开发的强势面前,自然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显得如此软弱无力,无可奈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建立起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及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等有效机制,使国家不再为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付出高昂的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王战离开我们十年了,什么时候,“老树爸爸”的优良基因——伟大的人格和科学精神能够获得广泛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像他那样,淡薄功利,甘于寂寞,认真研读森林这本天书;也像他那样,宠辱不惊,坚持真理,视中国自然保护事业为个人的第一生命!
其他文献
导语:  植树是既要动员公众参与,更要考虑其对生态影响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的一项活动。十几年来,自然之友组织了数十次植树活动,数千人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之友既收获了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本文尝试梳理自然之友植树活动的历史,让大家看到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在发动会员参与植树的过程中,有过哪些感动,有过哪些反思。    前期的零星尝试  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之后不久所做的第一件生态养护的事是招募志
期刊
又是一年春来时,作为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秉数十载的绿色大地梦想,历半个多世纪的观绿、访绿、探绿、护绿之旅,积绿增绿减、绿浓绿淡的山林现状与过程喜忧在心。值此植树节来临、全国民众绿化祖国之际,谈一点我对植树与生态养护的看法与建议。    激发持恒的植树热情    自我青年时代,就有植树节的概念。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因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我们国家早在民国时期就把孙中山逝世的日子
期刊
正方  hai_ying_ma:  2008年参加过自然之友组织的植树活动,组织得很好,谢谢!希望能够在同一片地区继续植树,一来可以看到往年植树的成果,二来能够形成一定规模。另外,最好能给参加植树的朋友讲讲所植的是什么树,为什么植这种树,对改善当地环境或者人民生活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参加的朋友对植树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调动大家参与植树的积极性。    傅长新:  植树很重要,护树养树
期刊
黑鹳(Ciconia nigr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体长1m左右,头、颈、脚都很长。头、颈、胸和身体背面都呈黑色,颈具辉亮的绿色光泽,背和肩皆泛紫色与青铜色光泽,上胸有紫色和绿色光泽。下胸、腹、两胁和尾下等均白色,嘴和脚红色。  黑鹳分布十分广,国外从西班牙、葡萄牙到瑞典南部,德国北部、东欧、中亚等一直到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等整个欧亚大陆以及印度,泰国和非洲。在国内
期刊
结束了本月最后一次活动,坐在公交车上,随着车身的摆动,一刹那间,我有些恍惚。从今天开始,我将结束羚羊车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去负责另一项新的工作。想到这些我心里竟有些冲动,眼角竟有些湿润。这些徽征告诉我,我对刚刚结束的工作有些不舍。我从来没对自己的工作有过这样的感觉。想来这种感觉就是不舍,对羚羊车项目难以割舍的感觉。一瞬间,我竟觉得像要远别亲人一样,心里会一阵又一阵地痛。  回想我最初刚到自然之友的时
期刊
绝不能让  古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宝石,消失在苍茫大漠中    “绿希望”出发和民勤生态环境现状     2008年8月,作为自然之友“绿色希望行动”(简称“绿希望”)的志愿者,我参加了甘肃民勤的环境教育出行。经历了十余个小时的跋涉,我们一行来到了甘肃省会兰州。我们首先来到了兰州地理所,请那里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介绍民勤的情况以及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   联合国1997年拟订的标准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每
期刊
与遥感所读博的蔡博峰闲聊时,知道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三北防护林”评价方法的。我们的谈话有些内容事关生态,有些概念挺有意思。现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择其梗概,略述如下:     单:关于森林,地理所前所长黄秉维院士写过文章,曾发表在我们杂志(1981年第1期)上,题目是《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有的部门反应强烈,出现了一批反驳文章。  黄先生后来又写了一组回应文章《再谈森林的作用》
期刊
盛提醒要交文章,才想起关于新年回访灾区,还有一项任务要完成,那些半个月前的点点滴滴,又生动地浮现在眼前。我似乎又闻到绵春贡酒厂飘出的酒香,看到那青翠的龙门山,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与孔叔叔的侃大山,还有我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房东做的麻婆豆腐,梁师傅家的小卖铺,遵道学校黑板上的图片以及在双泉村的细雨蒙蒙……这次志愿者经历让我感受到不论生活中会发生怎样的灾难,生活仍会继续。面对灾难,我们会流血、会流泪,会感到
期刊
前一段时间,《自然之友通讯》编辑忽然给我打电话说,马上快到自然之友注册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她查了一下通讯录,能写文章并与自然之友保持十五年关系的人不多,所以请我无论多忙,一定要写一篇文章。  要不是她的这个求稿电话,我还真是没有仔细计算过,转眼间自己认识参与自然之友竟然已经十六载! 这十六是我从青年走向中年的十六,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为精彩丰富的十几年。而这些丰富和精彩中有许多来自于自然之友。   
期刊
南水北调引水进京规划延后五年,这使原本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的北京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原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于2010年引10亿立方米长江水进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的缺水状况。但是按照最新建设计划,南水北调引江水进京将推迟到2014年,这使未来六年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南水北调的背景    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大城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