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 婉畅多姿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让之作为咸同年间的书家,诸体皆能,尤擅篆书。其篆书由仿汉入手,又“拟近代名工”。终能于清代碑学名家中以篆书名世。其篆书艺术的形成及其发展,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或能于其研究中探究篆书书法艺术从临摹到创作的规律,以利于当代篆书艺术创作。
  关键词:吴让之;篆书;书法
  清嘉道以来书风丕变,帖学盛极而衰,碑学逐渐取代帖学而成为书坛主流。崇碑之风遂大盛。碑学的热潮带来的大量访碑活动,加之前期乾嘉学派“朴学”外化于书坛的“崇古”思想。碑学乃得以乘之,荡涤了后期帖学的靡弱孑遗。书坛兴起了以篆隶为主的创作风气。正如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 篆书艺术尤其是小篆,在经历了秦篆、唐篆的辉煌后,又一次达到了高峰。一时高手如云,名家迭起,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咸同年间的吴让之便是清碑派书家中以篆书闻名的佼佼者。
  吴让之(1799—1871),原名廷飏,字熙载,更字让之,别署让翁、攘翁等。江苏仪徵人。著有《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印谱》、《匏瓜室词》等。《清史稿》卷五百三有传。
  吴氏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时人所重。现就吴让之学书历程特别是其篆书艺术的形成,略作论述。
  从吴让之系年的作品来分析其篆书艺术风格,大致有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前属于自学和模仿名家阶段。吴氏五十四岁时在其自用印《仪征吴熙载收藏金石文字》的刻款中云:“余童年即喜弄笔墨,盖不自知其工拙,以贻笑于大方。厥后集诸名家之真迹而扩充之,庶几朝夕揣摩不止,终为门外汉也。”上述得知让之童年以自学为主,用功尤勤,但终未入门。迄今没有见到吴氏此时模仿名家的篆书作品。魏锡曾《吴让之印存跋》云:“让之弱冠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模仿十年。凡拟近代名工,亦务求肖而已。又五年,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 跋文虽言及刻印没涉及篆书,但从其二十岁所刻《芳茂山人》印中可窥见吴氏于二十五岁前没有形成自己的篆法,此时吴氏篆书也尚处“拟近代名工”阶段。道光八年到道光二十九年(1828年—1849年)属于篆书风格逐渐初步形成期。在此期间,吴让之从包世臣学书法,且尽弃前学开始学习完白山人篆书。其篆书受邓石如篆书及玉箸篆影响颇深,同时还吸收了汉碑额的特点,受篆额倒薤书弧曲飘拂、出锋锐末的影响,篆书用笔逐渐出现了中段敛腰、尖锋出笔的特征,初具吴氏篆书风格。其时吴氏篆书虽传邓石如衣钵,但邓氏于六十三岁卒时,包世臣三十一岁,让之才七岁。包世臣二十八岁时结识包世臣,后虽只有数次交往且讨论书学,但其书学思想却深深的影响着包世臣。包氏对邓石如推崇备至,曾于《艺舟双辑·国朝书品》中评:“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 吴让之三十岁左右受业于包世臣门下。通过包世臣对邓法的口传相授,加之包氏的论书思想,邓石如的书学思想便早早的植入吴让之心中。吴让之三十四岁作《观沧海者难为水》,此印即体现了“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篆法绝似邓石如,可以窥见此时吴氏篆书风格已经初具邓氏眉目。五十岁书篆书七言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以武乡侯》,此联线条纤细,稍欠流美之感,篆法仍似邓石如。此联也可见吴氏受玉箸篆的影响颇深。道光三十年到同治九年(1850—1870)属于篆书风格形成并日臻完善期。六十二岁篆书四屏《安世房中歌十七章之一》。此作凸显了吳氏篆书笔法的特点。笔笔中锋,线条于起止处与转折处抑扬顿挫,特别是其转折处由于用笔顿挫常形成外方内圆的特点。六十五岁有《临天发神谶碑》,篆书七言联《心情杂念麾之出·天地清光画不来》。此作线条圆润、笔力挺健、气息高古,篆法已多出己意。此外吴让之篆书还有许多未系年的作品,多署款吴熙载、吴让之、让之吴熙载等。四屏有《梁吴均与朱元思书》、《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按:原作为联屏,后人改装为册页)等。对联有《度白雪以方睫·干青云而直上》、《茗杯瞑起味·书卷静中缘》等。横披《无事此静坐》。立轴《篆书录尚书大禹谟句轴》。
  关于吴让之篆书的艺术成就,历来褒贬不一。吴氏生前其篆书即为天资瑰异的赵之谦所赏誉,曾于《临峄山刻石》册页中云:“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惟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荄甫(按:荄甫为胡澍之字)。”赵之谦差吴让之三十岁,两人未曾谋面,而赞誉如此,足见吴氏篆书在当时书坛的影响。时人杨翰赠诗云:“乞向竹西来菊本,萧疏清气满乾坤。笔枯有韵秋心化,墨影如无古意存。摹研世惊遗老在,求书人识布衣尊。怀宁蝉蜕安吴逝,篆势苍茫孰与论。” 吴昌硕《吴让之印谱》跋:“让翁书画下笔谨严,风韵之古隽者不可度,盖有守而不泥其迹,能自放而不逾其矩。” 然吴让之篆书亦不无微词。康有为于《广艺舟双楫?说分第六》评吴书:“程蘅衫、吴让之为邓之嫡传,然无完白笔力,又无完白新理。真若孟子门人,无任道统者矣。” 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云“篆体以长势取姿,如临风之草,阿靡无力。” 确实吴氏少部分篆书作品稍显靡弱,但大部分作品刚健婀娜、风韵古隽。批评之辞虽稍显刻薄,也从侧面道出了让之篆书比完白山人之作姿媚有余而古法不足。但吴让之篆书所表现的舒卷自如、婉畅多姿的特点完白山人却略有逊色,故其篆书足以为后世典范。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79.
  [2](清)魏锡曾. 吴让之印存跋,见郁重今编纂,历代印谱序跋汇编[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3]马宗霍辑.书林藻鉴书林纪事[M]. 卷第十二,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240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哈佛学院的建立是美国早期高等教育开始的标志。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共建起九所高等学院,成为现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本文对美国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初建及早期发展的情况及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分析。  关键词:殖民地;美国高等教育;基石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作为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学术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完整、全面、系统和客观地理解美国高等教
期刊
《三国演义》之中,英雄谋略之士如星斗漫天,数之不尽。陈宫在这乱世纷扰,诸公称雄的时代,是极容易被淡忘的。先是身份卑微,官居区区一中牟县县令,不若卧龙先生名噪天下,深居隆中,自有玄德三顾茅庐,请君出山。再加上未觅得明主,侍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奈何主上有勇无谋,有良计而不从,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供他施展“空城计”“借东风”这等妙计,无法引人注目。即使如此,陈宫在白门楼上与曹操的一番对话以及他
期刊
吃 青  ——代自序  吃青,有两种解释。其一,头年打下的口粮告罄,当年的稼禾还没黄熟。去地头掠割些青稞小麦穗头,或摘取少量蚕豆豌豆角煮了吃,以缓解青黄不接的饥谗。其二,品尝新鲜五谷。豆粒将饱未饱,麦穗将黄未黄时节,无论生吞还是熟吃,清爽怡目,香脆可口。拿时尚话说,是十足的绿色食品。吃它,即可解馋,又可愉悦精神。  自儿时起,每年仲夏有乡下亲戚送来现摘的青豆角,或者已经煮熟,簸净麦衣的小麦、青稞
期刊
摘要:作为以诗歌创作出名的作家,雷平阳的小说创作也受到了其诗歌创作思维的影响。他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诗歌创作中,以短句为主,参差交错的语言组合与运用丰富跳跃的想象,构造画面的特点融入了小说的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小说创作的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铁匠;语言特点;诗化  雷平阳的《铁匠》获得了首届“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授奖词中用“玄妙“二字来形容《铁匠》。正如这“玄妙”二字所说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呈现的是导演心目中的某个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相互呼应但又有所不同。創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生活,而是为了补充生活。创作者的工作就是展现出人们所缺失但又可渴望得到的那一部分世界。比如,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中,受到命运束缚的人从《蓝色》中解读到对“自由”的渴望;遭受冷遇的人从《白色》中品尝到“平等”的复杂含义;焦虑和孤独的人从《红色》中体味到的则是“博爱”的可能性。  
期刊
摘要:在西方的艺术史中,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某种社会环境等因素,人们的精神得到适当的发展或依托于时代文化,成为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层次的变化,推动了艺术的高峰期的不断出现,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现象,体现了人性意识不断觉醒和创造的历程。西方艺术高峰发展的内在规律表现为:“神性”的迷狂与消解,以及“人性”的觉醒与创造的精神发展历程。  关键词:神性的狂野;神性的消解;人性的觉醒
期刊
从美术史的发展来看,民国以前的国画可以统称为古画。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的统称。近现代以来,为区分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才有了中国画这个名字,通常也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水墨和颜料等中国所独有的工具,依照长期积淀下来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反映了中华
期刊
摘要:文章从龟兹文化和舞剧《千泪泉》入手,从传承、发展、创作三方面对我国民族舞剧的创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民族舞剧;龟兹文化;创作  我国的多民族促使了多种形态民族舞蹈的存在,历经几千年繁衍、发展的民族舞蹈,经过几代人的发掘和整理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但我国民族舞蹈的蕴藏量远比我们目前已知的要丰富得多,所以在民族舞剧的编排上以民族文化素材和舞蹈元素为基因进行新的编排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
期刊
摘要:以马拉默德小说《伙计》中男主人公弗兰克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中主体理想自我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来解析弗兰克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从而提示出“他者”在自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弗兰克;拉康;镜像阶段;理想自我;他者  一、引言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小说家,与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等比肩而立。其小说《伙计》一问世就受到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为
期刊
摘要: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文化建设。同时根据图书馆的业务特点、岗位特点,重视读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图书馆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模式  图书馆是普及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公共平台,作为社会公共智力资源服务体系,其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全面性等特征,在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文化建设的创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