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本”教育体系,共建幸福校园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本教育;幸福;积极心理学
  
  2011年,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工作主题是:发掘心本,构建“心本教育”体系,建设和谐校园,增进师生幸福。此工作主题的提出,标示着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已跨入了办学发展的全新平台,度过了求生存的摸索阶段和特色发展的救急阶段,大踏步地进入了成熟稳定的资源整合、实现教育本质化发展阶段。
  
  一、 为什么现在提出“以心本教育实现教育的幸福本质”
  
  1. 是我校办学和管理水平的发展必然
  以“心理特色”立校的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是自2003年至今短短七八年时间,学校创造性和前瞻性地提出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立校”的战略发展策略,奠定了学校成为苏州市乃至全国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实验学校的地位,高中部面临校园易地重建、转评四星级学校,谋求更大发展阶段;初中部也已奠定了鲜明的心理特色,面临新的实验发展阶段,以“心”为本既是特色的延续发展,更是学校整体水平的深化及飞跃。“心本教育”成为学校发展和管理的全新定位,有着得天独厚的机遇和历史必然性。
  2.是改革教育的局限和缺失,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
  从现实来看,教育的幸福指数不容乐观。教育部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曾直言,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缺失爱心教育、择业教育和婚姻教育,而这三点正是幸福人生的三个支点,我们的学校缺失了“幸福教育”,说白了就是我们没能教会孩子们将来如何把握幸福,远离了“心本”。
  实施“心本教育”,就需依赖于全体学生和教师有一致认同的发展目标。这目标就是教育的本质——服务于人心,让教师和学生的心都感觉到幸福。实施“心本教育”,增进师生幸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教育使命和追求目标。
  3.是我校积极心理教育优势资源整合和深化的必然
  我校心理发展中心几年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培训课程体系,带动出一批幸福快乐成长的心理教师,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师生。相关经验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延伸和服务于学校的管理,必将更有效地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和层次,也必将发挥学校在苏州地区甚至全省、全国中小学中独胜一筹的榜样作用。
  
  二、有关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目标厘清
  
  1.心本教育
  以“心”为本,心指“心理品质”,人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个体的人格、个性、心态等因素,还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心本指“以心为本”。心本教育一方面指对全体学生进行的人格、心态、情意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指学校教育和管理以心为本,以心为先,从“心”开始。教育的关键是抓住人的心,让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觉自发地参与教育活动,自觉而真正充分地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2.幸福
  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体验“幸福地教、幸福地学”的情感,让教育过程成为一种幸福。重点一是解决“为什么教和学”的动力问题,二是提升“教”和“学”的能力水平,让师生幸福地教和学成为可能。
  3. 积极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199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强调人要满意地、乐观地面对现实与将来,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者的关系:“幸福”是“心本教育”的目标和终点,是行动指南;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技术帮助我们有效地实现和达成目标,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操作指南。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心本教育”的实施要点是:以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为指导,探索和发掘以师生幸福为根本目标的“心本教育”体系。
  
  三、心本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发展规划
  
  1.建立心本教育体系
  (1)建立有超级影响力的管理系统,提升学校管理者水平。影响力是指改变别人思想与行为的能力,管理者的超级影响力从哪里来呢?来于三方面:一是其人格魅力,包括人格、气质、品质、风貌(如容人、用人……);二是其凝聚力,主要指说服力(如敏锐、幽默、亲和、信服……);三是其智慧风采,即丰富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的智慧。这三方面构成一个文化整体。每位管理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文化素质,既管好自己的心,又能改变别人的心,做到“三个一致”,就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作为指导,把探索和发掘以师生幸福为根本目标的“心本教育”体系为已任,从而共同汇聚成学校的整体影响力、凝聚力,学校“心本教育”就会真正落实!
  (2)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和评价系统,提升师生幸福指数。把人“心”激起来后还要“稳”得住,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系统作为引导和制度保证。在现有的“分数本位”的评价体系下,必须改变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才能使幸福的心本教育科学化、制度化、持久化。包括:以幸福为核心的幸福学生、幸福教师评价标准和相关评比、管理制度的确定等,都有制度和舆论导向方面的引导和保证。
  教职工管理中要以现行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和岗位设置及其聘用方案为基础,逐渐摸索出适合校情,以保护教师幸福,激励教师幸福成长为目的的激励制度和评价方案,同时建立智慧教师、幸福教师和魅力教师的评比评选制度,针对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分别以幸福教育回顾(老年)、和谐人生展示(中年)、幸福话成长(青)等主题召开幸福研讨会或展览宣传。
  把幸福指数引入学生评价中,制定校内幸福学生评价体系,把体验幸福的感受、追求幸福能力的提升细化为幸福学生评价指标,建立魅力学生、幸福学生评选制度,树立为人生幸福负责任的榜样,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增强其受肯定的幸福感。
  (3)建立面向全体成员的培训系统,提升师生创造幸福能力。所谓“有效能”的培训,是指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受训者急需,可快速转化为生活和工作能力,提升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同时培训形式轻松有趣,受训者在体验和参与中完成技巧的练习和能力的提升。
  目前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培训林林总总,但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换心工程”即“心态、信念和态度系统”培训;二是“换能工程”,即技能,业务系统培训。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态度培训比技能培训更重要。但是培训的形式和设置落后陈旧,仍是传统的灌输和说教,致使教师们抵触反感,使培训流于形式,出现了培训极大的浪费和低效。
  在校门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和社会中培训事业如火如荼,校内十余名心理教师也加入到自费受训的行列中乐此不疲,其中原委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心本教育是“管心的文化”,实现幸福的“心本教育”, 使三个系统达成“三个一致”惟有借助培训,惟有实施有效能的培训!可以说,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独特有效的培训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是“心本”教育实施的标志。
  2.开展心本教育的首要着力点
  (1)以帮助教师“幸福”为宗旨,开展幸福教师培训。教育的发展就是帮助每个人自我实现,通过帮助每个教师自我价值体现,完成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奠基。我们要用半年时间规划完成培训需求的调查和整体规划。学校管理者、教师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要考虑到教师在不同角色中有不同的受训需要,如生活角色如何幸福的需要(儿、女、夫妻、父母),职业角色的幸福需要(教师、教育管理者),会有相互重叠的部分,也有相互独立的部分。比如:“积极的人生信念”“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技巧提升”“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快乐亲子关系”“和谐幸福的婚姻”等内容是所有角色都需要的;而“轻松高效的教与学”和“成功快乐的教师”主题则可帮助教师们提升自己。
  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急需的培训主题要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以有效的培训形式和管理方式,在教师们积极主动的心态下享受到,这是培训安排的技巧和用心所在,要符合积极心态的调动规律,变成教师自觉要、抢着要、主动要、有自主权地要,把培训变成一种福利,一种享受,一种资格和荣誉时,培训就是真正地服务于教师们了!(体验式、菜单式、封闭式、以人的成功幸福为宗旨的专题培训,是学校名师吴文君老师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各机构服务于各种不同人群的有效资源,而校内多名心理教师的快速成长,也是这些培训效能的真实体现,把这种效能延伸到全校教师的幸福成长,让现有心理教师资源有效运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2)以帮助学生“幸福地学”为宗旨,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第一突破口,教育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只有研究学生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才能给学生最直接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会学习、会自学”的前提是自觉主动的内在动力——“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校心理发展中心曾在初高中学生调查中发现,97%的学生不爱学习,人生无目标,职业无规划,可他们100%都渴望有“好的未来”。学习无动力,制约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技巧的运用,可以想象得到老师教得多苦,学生学得多累,何来幸福可言?教育的失误以牺牲师生的幸福为代价,这种现象要彻底改变了!
  先要解决学生的内在动力问题,解决为谁读书、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能力只有在激发了动力,找到了方向之后才会调动出来,就像一辆车加了油,要按照既定的目标行驶,才会到达目的地。如何将这些只会梦想未来的孩子们带到现实的学习中,带到个人生命的策划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设计课程迫在眉睫!这样的课程需要全体教师先接受培训,形成共同理念,学到实用有效的技巧,再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让学生成功幸福地学习成为可能,这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是帮助学生“幸福地学”,也是帮助教师“幸福地教”,需要全体教师在观念和技能方面都有改变和成长,所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职业生涯培训必须先行。
  3.开展心本教育的具体措施
  (1)提升管理者和教师的状态调控能力。积极心理学启示我们:个体在工作中的心态是起决定作用的。必须将个体调节到一种积极的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绩效。管理者要思考和学习用怎样的方法和技巧把每学期、每位教师的状态调到最佳。教师要时刻反思每堂课、每个学生心态如何调控到最佳。在“状态调控”这个专题中,心理老师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可以分享。
  (2)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观念、行为、个性方面均给予培训和引导,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与每位教师共同设计符合其个性的职业规划并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档案袋,满足每位教师职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当教师们培养了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之后,在坚实有效的教学理论支撑下,通过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来实现自身不断的专业成长和超越。
  (3)关注教师精神生活的幸福。成立“教师幸福联合体”,设体育锻炼、心灵成长、幸福家庭等俱乐部,为教师丰富文化生活、健身娱乐提供方便的空间,创设幸福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每年九月份为教师风采展示月,开放宽广的舞台,炫出全体教师全方位的风采。在高中部新校区规划中,心理发展中心增设“教师幸福成功心理工作坊”功能区,通过教师心理减压和疏导,先服务于学校的老师,再惠及苏州市的心理教师,这也是“苏州市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指导中心”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延展,将填补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
  (4)打造“幸福课堂”“魅力课堂”。课堂生活质量是师生幸福感、成就感的主要来源,也是心本教育的工作重点。开设“成功幸福的教师工作坊”和“幸福课堂”专题研讨会,每月一期,由德育处、教务处分别组织班主任教师、学科教师和心理教师参加,就教师们困扰的学生个案和班级管理案例做专题研讨,发挥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作用。
  (5)构建有利于学生实现幸福人生价值的校本课程体系。为高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目标设计课程,为高二、高三学生开设沟通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重塑亲子关系、幸福婚姻的创造等直接关乎“幸福生活”的校本课程;初中部从初一开始,探索实践“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课程”,以团队研讨的方式,了解课程体系,探索课程的校本化,将课程资源用于班级管理、班会活动、融合于学科教学及个案辅导研究。教育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生活,学会保护自己;教育学生学好知识,学好技能,学好本领,解决生存问题;教育学生懂得意义,懂得价值,懂得幸福。让学生们明白:不是成功的人才幸福,而是幸福的人才成功。
  (6)整合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人力资源。仅就心理发展中心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例,我们已拥有了丰富且在国内都属超前的培训资源,在课程设计、课程督导、专题型导师训练、合作型导师团队的带领、社会资源支持配合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只要充分利用,就可以分层次,分专题,分对象设计和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既为心理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又更直接服务和帮助了教师,节约了培训成本,一举多得。
  我们期待,有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描摹得出学校未来的愿景:“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他眼前的如茵芳草、葱笼树木、诗意奇石、幽雅修篁、陈色古阁、风华碑亭、无不激情飞扬,灵气浩然;拥有积极心态的教师,他心怀中的如山书叠、五彩粉笔、淘气学生、温馨同行、纵横课堂、龙虎操场、神奇实验,无不幸福涌动,意境豁然。所以积极的心理多么重要和宝贵。掌握和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开展教育,那是一种幸福的孵化,那是一种美的力量和造化,那是一种缔造快意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苏州,215009。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何 妍 吴九君 终校/李益倩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辅导;亲子关系;家庭治疗    一、个案背景  小海,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非婚生子。父亲与法定妻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四人居住在香港;母亲与前夫有一女孩。小海幼年时,父亲与小海母子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父亲住在香港,小海母子住在深圳,父亲开始是每周,后来是每月一次前来看望小海母子。小海对父亲的香港身份比较骄傲,但是父子感情不是很深。在小海二年级时,父亲与母亲分手。之后,母亲、姐
期刊
〔摘要〕幸福是外部事物对主观内部进行“刺激—反应”的心理过程表现,由此产生各种“心理效应”现象。影响幸福的因素不仅包括人的基本需要,还有其他诱因,而最主要的是人的心理品质。了解幸福的“心理效应”现象,有助于幸福感的建构,也有助于对人的心理教育。  〔关键词〕幸福;心理效应;现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07-03    一、对幸
期刊
九月属于收获,九月属于教师,继九月上半月刊推出“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题之后,本期我们特别策划和编辑了“教师的幸福感”专题。幸福是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特殊活动,教师必然是通过自身来改变学生、发展学生,而改变学生的前提是自己的成长、发展,不断提高改变学生的能力。我们常常发现:一旦教师体验到专业成长和教学成功的幸福,便会自然远离职业倦怠。  什么是教师
期刊
〔关键词〕中职生;主题班会;感恩教育  【活动目的】大人的忙碌,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影响,使得大多数90后的中职生情感价值观还不够成熟。他们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内心孤独,待人冷漠,处事草率,行为偏激,思想上也就缺乏了感恩意识,缺少了对自己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感。为此,我们将用“一棵苹果树”的故事作为引子,向全校师生展开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希望中职学生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并能从中感悟到:感恩,
期刊
〔关键词〕工作小结;心理教育;实践探索    到2010年底,我已是一名在一线工作了20年的中学心理教师了。我于1991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学硕士学位,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991~1994年,我回老家靖江斜桥中学,改行教初一、高一英语和初二历史,做了一年班主任。1994年,调入南京五中,在初中部工作四年,1998年以后一
期刊
【关键词】家长会;家长;心理伤害  【家长会目标】  1. 认识家源性心理伤害现象。  2. 引导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  3. 掌握消除家源性心理伤害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家长会重点】  启发家长识别家源性心理伤害现象。  【家长会难点】  了解消除家源性心理伤害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用于家庭教育之中。  【适用年级及课时】小学生家长会,建议用两课时。  【会前准备】  1.
期刊
〔关键词〕高中生;适应不良;心理辅导    一、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一个秋意正浓的下午,心理辅导室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的另一头是一位母亲焦急的声音:“老师,求您帮帮我家小帆好吗?她吵着要回老家,我急得不得了,今天刚买好火车票准备赶往上海,麻烦您能不能找她谈一谈,先稳住她,我马上赶来……”  于是,高一女生小帆进入了我的视线,“老师,您好!”走进心理辅导室之前小帆先大大方方地打了个招
期刊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
期刊
〔关键词〕留守儿童;意象对话;习惯性偷窃  案例背景:来访者小松,男,小学五年级学生。因经常偷窃,管教无效,由父母带来咨询。父母外出务工多年,初中文化水平。    一、父母的困惑    小松母亲说,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偷东西,原来是偷手表、mp3、mp4、收音机等小件物品,现在发展到偷钱、手机。我们不断地向失窃者赔礼道歉,丢尽了脸面。他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没有抓到“现形”就死不承认物品是他偷的。
期刊
〔摘要〕去个性化是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其本质是在群体环境中的个体自我观察与评价水平降低了,对来自社会评价的敏感性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的关心程度都降低了。因而通过集体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社交困难学生的自我评价机制,促使其增强自信心、正确评价自己,以达到悦纳自己、自如社交的目标。  〔关键词〕去个性化理论研究;积极;社交困难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