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力量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毗舍离,这仅仅是梵语音译的地名吗?”
  “是,那里是佛陀最后一次讲法的圣地。”
  “车要开多久到啊?”
  “3个多小时吧。”印度导游发仔回答。
  3个多小时,我竟松了一口气,这是此次印度之行,我们从这个遗址到那个遗址,车程最短的一次。
  这几天,追寻着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足迹,我们从博帕尔的桑吉——佛教的起源地,经鹿野苑、菩提伽耶到巴特那,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特别是沿途的路上一个坎坑接一个泥潭,经常随便一个坑便将我们的汽车颠跳半米多高,坐着的人头撞到车厢顶。在崎岖不平,不能称为路的路上行走,它还能将你的五脏六腑全部颠翻,转个方向。因而一上汽车,就条件反射地开始紧张,先问一下路,了解一下路上受罪的时间。
  毗舍离,正好在从巴特那前往拘尸那罗(佛陀涅槃之地)的中间略偏一些,要拐个小弯,我们算是顺道。
  和前几天一样,太阳刚梦醒,我们一行便迎携着它淡粉色的迷蒙之光,和它一样似醒非醒、似梦非梦地前行着,做着探寻之梦……坐在车上,我想象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每每晨起行走,四处讲法,定也是和我们一样早起,一样沐浴在相同的阳光中。
  国内长期的城市生活,每天晚睡晚醒,我几乎没有和太阳同起过,这次在印度重新走一遍唐玄奘西行之路,已是第七天了。每天我们比太阳还早起,真是扎扎实实地回了一趟史前的公元时期,和当年的先人们一样,痛苦地享受了一番人类农耕习作的原生态作息时间,享受与日月升落到同等待遇,跟着它们同醒同睡。但这最高级别的待遇,真是受用不起,好累。
  在前往毗舍离的车上,导游向我们介绍说:这毗舍离城,在佛陀灭度后百年,曾进行了经典的由他弟子耶舍比丘召集700名上座部长老的佛教结集。
  “释迦牟尼是印度教创造神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目前我们印度主要有6种宗教流派,印度教占80%,佛教只占0.7‰在我们当地印度教信徒的理解中,佛教与锡克教是印度教的分支。”信奉印度教的导游发仔对佛教旅游点的介绍,仿佛仅能讲这些了。
  在导游生硬的中文语言声中,我默想:印度人可能无法理解,佛教在中国和古印度一样,有着极为重要的精神影响力。为了信仰,当年我们的法显、玄奘是如此跋山涉水、排除万难地来天竺参拜悟道。但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1500年前的毗舍离,已出现萧条景象。
  而如今,在我们眼前的毗舍离,仿佛连玄奘眼中的衰败景象也不如了。
  遗址旅游的人非常稀少,好像除了我们和当地看守的人,未见到别的人影。眼前是一扇很简陋、涂着蓝色油漆的栅栏状铁门。跨入铁门,是一片广袤的平地,在平地的遗址之中,仅仅见到了阿育王石柱过高地耸立着,它和周围很不匹配和协调。旁边覆钵式的佛陀入灭舍利塔遗迹及僧院遗迹,低调沉默地陪伴着它。而毗舍离在古印度时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占地广阔,目前只挖掘出遗迹的部分区域,其它仍被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
  眼前的阿育王石柱高11米,在我们的汽车尚未入遗迹公园前,远远就看到这座传奇壮丽的石柱。
  石柱由独块精美的砂石柱筑成,柱顶雕有坐狮雕刻,其线条流畅,比例均衡优美,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下面倒扣着一朵造型优美的莲花。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其西北有率堵坡,无忧王所建,旁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狮子像”。柱项上的狮子雄伟有力地张着大口,面向西北方对着佛陀入灭的拘尸那罗。上面并没有常见的阿育王的诰文,但有笈多时代的文字雕刻。这尊石柱被认为是目前全印度保留最完整的阿育王时代最早的石柱之一。
  毗舍离有许多佛塔遗址。据唐玄奘的书中说,有一座佛塔与一则佛本生故事有关:有一只母鹿生了一个女孩,这女孩十分美丽,只有脚长得像鹿脚。她的脚走过的地方,能够生长出莲花。国王梵豫打猎发现莲花,顺着莲花找到鹿女,便把鹿女带回宫中成亲。相面的人说,这个鹿女能够生1000个儿子。梵豫王的其他妃子听了都很嫉妒。到了分娩的时候,鹿女生出了一枝干叶莲花,每片叶上坐着一个孩子。那些妃子们趁机进言,说这是不祥之兆。于是,千子被投进恒河,顺流漂走。下游一国王得到千子,抚养长大,个个都成为大力士。国王依靠他们的力量扩展疆土。不久,千子率兵攻打梵像王的国家。梵豫王自知不敌,非常震恐。
  鹿女知道这是她生的孩子来了,便主动请缨,说自己能够退兵。鹿女登上城楼,等待敌军。千子果然率兵前来,包围了都城。鹿女说:“你们不要做大逆不道的事,我是你们的母亲,你们是我的儿子。”千子不信,说这是一派胡言。但鹿女双手按住双乳,1000支乳流喷射而出,分别注入千子口中。于是,千子当场放下兵器,拜认父母。从此两国交好,百姓安乐。
  据导游说,陪伴在阿育王石柱旁,那个覆钵式的红砖砌堆,就是佛舍利塔。
  在当年佛陀入灭火化后,恒河平原上的8个大国将佛舍利分为8份,每国各持一份,毗舍离也分得了其中八分之一的舍利。是否存放于这个覆钵式佛塔中供养,现在不得而知,但它旁边,高高的阿育王石狮柱倒又像个守护神一样,忠诚地面对着它,从形式上来推论,倒是有些真实性。
  当年玄奘大师西行到此处,见到毗舍离覆钵式的佛舍利塔是如此的吗?他会怀疑这里是否有佛舍利吗?我想应该不会。可能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见到现代宣扬造假的太多,对佛舍利的宣传也有些夸张。因而,跑到外国来,也不自主地对什么都抱怀疑态度吧!
  “这里面还会有舍利吗?你研究的史记中也有这样记载吗?”我问一旁的张博士,“应该有吧,听说佛教中是允许将那些被供奉者长期供奉的供奉物视为佛舍利的。”“哦,怪不得,2500多年了,至今还到处出现佛舍利,那该是一种寄托了无数精神的圣物吧。”后面的这句问话有些自言自语,这是句容易得罪人的问话,看来谁都不敢给我肯定的答复。
  印度许多著名佛教古迹的考察发掘,据说均是依据中国玄奘大师著作的记载,找到明确的地点和论据参考,《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有关古代印度佛教的历史、地理、文化的宝贵资料。看着眼前的遗址,我不自觉地想起我们的玄奘大师,当年仅凭借简陋的交通,竟能跋山涉水翻越喜马拉雅山,来到这里取经。而我们今天坐飞机、汽车,都累得如此不堪忍受。
  四月底印度的气温已四十度,到五月份会近五十度。我身感同受了大师们当年的部分艰难,真了不起。
  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撑他们吧。
  毗舍离,是释迦牟尼最后一次讲法的圣地,离此地不远的拘尸那罗就是佛陀的涅槃之地。想当年佛陀在此最后一次讲法时,他的肉身还未离尘而去,预言自己即将入灭时,能想象到他的思想在今天的力量吗?恩格斯对佛教曾评价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这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也吸收了古代佛教中先进的养分。
  这种看不见的精神力量,在2500年前或说是印度贵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如同印度教提倡的梵我合一,西方基督教提倡的博爱正义,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的礼仁智信。这些都是人类的精神寄托,或说是人类和谐社会生活所需,因为在物质上,个人付出的不同,所得不同,难以平等。但是人类在精神上,是可以达到相对简单的所需一致。
  这些大众的共同所需,使得它们形成一种无形的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仿若看不见的力量,千年传承。
其他文献
广州  广东美术馆 1—12号厅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  2013年2月5日~2013年3月13日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将于2月5日—3月13日在本馆内开展,展览主题来源于诗经,“风”即各国当代艺术精品,“雅”即花鸟风景、静物陶瓷等致雅小品,“颂”则是颂美新生活的主流经典,旨在展现各个时期艺术家对社会形象及意义追寻的不同面向,为观众提供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2月5日~3月
期刊
一直以来,西方博物馆总是通过对艺术的公众性来制定艺术公众政策,就其路径而言,大致分为调查统计,分析各社会阶层、文化阶层和各年龄段的需求和兴趣,和对“艺术接受”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公共教育措施。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艺术市场开始井喷,各类公、私立艺术馆、博物馆相继出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公共教育处在一个怎样的真实状况之下?作为尚处尝试阶段,缺乏理论支持的艺术公众政策,
期刊
新加坡  新加坡季节画廊  新加坡季节画廊“盲人之盲”—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个展2013年3月22日~2013年4月13日  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在新加坡的个展“盲人之盲(The Blind for the Blind)”于2013年3月22日开幕。Choi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他对于人体结构理解的超级写实艺术技巧以及对其中的深邃寓意的极致体现。  3月22日~4月13日  法国
期刊
“对一个写实画家来说,没有比此种满怀敬意将物之真实带上前来的虔诚摹绘更令人沉醉和期待的方式了。‘寂静之吹拂’,吹来的是淌过我内心的时间之河,寂静的物之自身悄然谢幕,真实涌上前来。  我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特别是在画到顺手的时候,会有一种恐慌感。因为写实绘画会有这个问题,你说这是对于画画始终有一种危机也好,警惕也好,我要有一些时间停下来想一想。”  50年前,中国美院附中,一位叫着来汶阳的学生的才气
期刊
重商主义下的学院派  提及学院派,往往和庸俗文化,僵化保守等这样的略含贬义的名词连结在一起,这种批判性质的异乎寻常的高度一致性也体现在不同版本的艺术史专著中。故19世纪的学院派被不约而同地打上了“无视艺术家个性自由和创造”、“脱离现实生活,回避艺术社会性”的标签。再加之晚期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等现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的蓬勃发展,学院派的教化无疑作为一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而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一种反动的、
期刊
卡米拉·英格曼出生于1966年,家乡是瑞典小镇Trollh睏ttan。从那里开始,她用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记录下那些大多数人只会匆匆扫过一眼、然后迅速遗忘的碎片。长大后,卡米拉在歌德堡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并迅速成为瑞典乃至欧洲在艺术与设计博客领域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举办过9场个人画展,作品遍布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画廊。  卡米拉的创作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油画、拼贴画、铅
期刊
2012年9月16日,当我第二次来到奥赛博物馆,懵懵懂懂地跟着人群进了馆才发现没有买票。后来才知道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是免费日,这样的好运气,让我瞬间感受到奥赛的亲切。  走进奥赛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大师的画室,满满的精彩作品让人不知如何取舍。米勒和莫奈,这是我上一次来奥赛印象最深的两位艺术家。米勒的《拾穗者》中那种安静朴实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没有强烈的环境色,一切都在柔和的光线下,人物的动作充满
期刊
话说玄奘法师登上了灵鹫山,站在释迦佛像前面,心中思潮起伏不已。他想灵山缥缈,佛迹难寻,自己冒了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现在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宗教徒的信仰,和哲学家的思想,纠缠在一起。作为一个宗教徒,他是信仰释迦佛的。他想起了晋朝的法显,以70多岁的高龄,渡过流沙,越过葱岭,来到这里,还在灵鹫山顶上,露宿一宵。这种无比的宗教热忱和对于事业坚持不懈的毅力,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是醉心
期刊
大学,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长得什么样子,大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大体都由这些部件构成,而这次我所参观的大学,也差不多都有这些部分,但却是一所将近2000年前建造的佛教最高学府,连著名的“唐僧”——玄奘,都曾在此学习。这里就是印度东部的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在5世纪到12世纪之间,是印度最高的佛教学府,曾有多达900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据说当时这里有个水池,池中栖息了一只名为那烂陀的龙,支
期刊
印度,比哈尔邦。盛夏。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阳光是用“刺眼”来形容的,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讲,在印度的白天,除非乌云密布或是下雨,其它时间都是睁不大眼睛的。当地人对我的穿着感兴趣——我的包、我的发卡、我的墨镜。他们很友善,总是冲我微笑。我看到他们的眼睛,浅棕色的,比我的浅,像奶茶一样,于是开始怀疑,如果在这里待很久,并且从不戴墨镜,那会不会,我深棕色的眼睛也会变得这么浅?那么,玄奘的眼睛变成奶茶色了吗?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