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q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80年,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之时,他寄居在定惠院,有一天深夜在院里看着一弯孤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间,一时情感涌动,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中出现了两个意象:幽人和鸿雁。其实我认为“幽人”和“鸿雁”是二而一的,都是苏轼自称,彼时苏轼正幽居黄州的定惠院,因此自称“幽人”,而“飞鸿”则是他用来自比的意象。
  这个“幽人”,在残月挂枝、夜漏滴尽的夜晚,悄悄一人从寓所出来,显然是不想白天到处招摇;而且他又是孤傲的,并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自贬自卑,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
  任何人遭遇了几乎丧命的磨难之后,劫后余生都很难一下子走出那种紧张的阴影,苏轼亦当如此。“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以及后来全家团聚之后住在临皋亭,他都是比较低调的,通信来往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在《答李端叔书》中苏轼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不为人识”也就不会成为焦点,也少惹麻烦;亲友不与往来,也是怕惹麻烦。在信的末尾,苏轼交代:“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从此处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自己的言行还是谨慎的。
  这个“幽人”是不与外界多往来的,是低调的,是孤傲的。当然,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个幽居的人在眼前浮现,但他已经超越了那个“幽人”,成为一个观赏者。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他又说:“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承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因此,在写作的刹那,作者由一种兴发感动变为了冷静的反省,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用他高超的艺术手法“编码”,凝结成为永恒的艺术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了词作,用自己的理解去“解码”,在兴发感动的刹那,与作者心心相印。这个“幽人”的形象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依然在我们眼前和心里活着。有时,“幽人”是我们所怜惜的作者,有时这个形象又成为了自己,有时,“幽人”又可以表达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
  苏轼的诗词中总是以抒情和议论为主,叙述和描写的成分比较少。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多于议论和抒情,且在议论和抒情的时候似乎少了那种一贯体现的超脱和旷达的感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头就是描绘了一幅安静的月夜图,“缺月挂疏桐”,眼前立刻浮现出月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斑驳照在地上的画面;“漏断人初静”,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顿生一种萧索之感。“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寂静的月夜,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与亲友不通音讯,月光里的身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像一只孤单的飞鸿。词的上阕几乎都是在描绘一种寂寥的画面,无论是残月、疏桐还是幽人、孤鸿,都给人一种非常凄清、孤寂的感觉。
  下阕起句先描述后议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承接上文写如同孤鸿一般孤寂的“幽人”受惊回头,这般担惊受怕所为何来?在“乌台诗案”中大难不死,侥幸得生,又被贬到了黄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团练副使,不得不谨言慎行。按照苏轼的那种旷达的个性是不愿这样的,可是又不得不如此,因此内心自是无比的怨恨,这种怨恨谁又知道呢?谁又能理解呢?苏轼毕竟还是苏轼,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依然表露了自己的个性,那只孤鸿“拣尽寒枝”却依然不肯栖息,因为不愿苟同别人,不愿违背自己的理想,不愿背离真实的自己,宁愿栖息在寒冷的沙洲,独守寂寞。
  “烏台诗案”对于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在监狱里,他受过酷刑,并且一直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任何人在“鬼门关”走一圈回来,总是会心有余悸的,更何况差点造成死罪的是他的诗作,于是变得沉默和谨慎是肯定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里很显然描述了他这段时间的状态。这段时间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依然状态低迷,没有缓过神来。即便如此,最后两句依然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苏轼的影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总之,我认为,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怨恨,这种孤寂与怨恨是因为他的个性与目前的处境格格不入造成的。他希望的生活是自由的,而目前却不得不小心谨慎;他热爱交友,但目前却朋友很少,“始谪黄州,举目无亲”;他喜欢写诗作赋,但是却不得不收敛,婉拒了好多的求诗者;苏轼好动不喜静,每日不是朋友找他就是他找朋友,可是在这里,不得不独自一人,如同词中所写“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这段时间是压抑的,是真正感受到孤独的。
其他文献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多方面思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包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里简单谈谈。  一、营造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好课的基本条件。有了和谐、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
期刊
【摘要】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有良好的氛围,信息技术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活跃的。师与生间的教学也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这种交流具有交互性。  【关键词】生态 绿色 信息技术课堂  “绿色课堂”就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注重民主,追求生态和谐的教育。绿色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一、“绿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的营造  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有良好的氛围,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的
期刊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品德、学习、纪律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存在,他们不仅自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影响着周围的一大批同学,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转变他们,不仅关系到后进生自身,而且对班风乃至校风都有很大影响,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教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广进程中,从目前来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还是一项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要想保证并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文言文教学。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文言文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文言文教学措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效率 提高  当前,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课堂提问中预设多,激发思维少,提问方式单一,提问随意性大,提问难度把握不准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有思维性;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问题提出要有科学性。  【关键词】设问 提问 有效 科学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但在现实课堂提问中往往存在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的现象;要不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基本属于事实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中职学生电话使用中出现的涉及的合法性、安全性、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阐述加强中职学生规范使用电话教育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并就规范学生电话使用、树立良好电话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手机辐射 合法 安全 文明 规范  作为主要通信工具的手机,因其携带方便、联系快捷备受学生青睐。在学校随处可见学生使用手机现象。笔者所在班级58名学生中,未使用手机者仅6名,手机使用率高达90%。学
期刊
使动用法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易与其他用法相混淆,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使动用法,有必要明确区分使动用法和其他易混用法,其中应主要区分:动词的使动用法与普通用法;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与为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与普通用法辨析  1.形式方面。动词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普通用法中,及物动词后跟宾语,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使动用法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跟宾语,有时虽可省略宾语
期刊
【摘要】目前,体育教育事业在我国很多院校里得到了发展,现行制度的设计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要求,为体育教育的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行制度设计是体育教育非常有力的保障制度,要求其设计的过程必须满足科学化设计的标准,正确审视现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能充分地分析产生缺点的原因,从而确定明确的制度来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机制的设计力度,明确管理机制
期刊
【摘要】取消高考英语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争议。这一全新话题的提出要求高中英语的教育目标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找准高中英语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当代高中学校和英语教师,必须从取消高考英语的角度出发,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来对高中英语教育进行目标定位,以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育的教学效果。  【關键词】高中英语教育 目标定位 取消
期刊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