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师生成长的地方。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理想的课堂呢?
我认为,应该回到教育的原点,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去吸取养分。当我们大声疾呼“课堂改革”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做得过于绝对的地方?有没有陷入到二元对立的思维中去:“非此即彼”“非好即坏”,有没有把宝贵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丢弃了?
在我们提出课堂理想的时候,应该有“文化自觉”的意识:除了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和欣赏别人创造的美,更要将自己之美和别人之美兼容并蓄,以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鎮各校“同课异构”活动。尽管如此,同中有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拓宽我们的教育教学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的课堂才能被大家一致认可、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未来的理想课堂又是什么样子、在今日的课堂中能找到影子吗?这一系列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我曾反思过当今的课堂,认为存在着四种类型:原始课堂、功利课堂、道德课堂、审美课堂。我曾提出过构建新课堂的两个原则:一是建立理想,二是回归常态。我更竭力提倡构建“洋溢着道德光彩的审美课堂”。我经常说,我是一个“边缘人”,竭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木乃伊”;一个一味只讲理想、不懂现实的人,是个“疯子”。我们既不能做“木乃伊”,也不能做“疯子”。在课堂建设上也应如此,既要有理想,有浪漫情怀,又要脚踏实地,能面对现实,切实回应时代提出的命题。
为此,我提出构建的“洋溢着道德光彩的审美课堂”要有两个层次:第一,要着重基于国家考试制度下的有效课堂建设;第二,要基于诗性教育的有效课堂建设。即我所理解的基于国家考试制度下的有效课堂层面和基于诗性教育的有效课堂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求,是立体的、多维度的,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大家都有所启示。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就是一段历史。再回首,就会有新的比较、新的感悟。对我们学校而言,则标志着一段新的里程的开始,是我们新的课堂行走的开始。
我们相信,未来的几年,我们学校的课堂会有一个大的改变和改善,只要坚持,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
我认为,应该回到教育的原点,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去吸取养分。当我们大声疾呼“课堂改革”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做得过于绝对的地方?有没有陷入到二元对立的思维中去:“非此即彼”“非好即坏”,有没有把宝贵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丢弃了?
在我们提出课堂理想的时候,应该有“文化自觉”的意识:除了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和欣赏别人创造的美,更要将自己之美和别人之美兼容并蓄,以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鎮各校“同课异构”活动。尽管如此,同中有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拓宽我们的教育教学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的课堂才能被大家一致认可、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未来的理想课堂又是什么样子、在今日的课堂中能找到影子吗?这一系列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我曾反思过当今的课堂,认为存在着四种类型:原始课堂、功利课堂、道德课堂、审美课堂。我曾提出过构建新课堂的两个原则:一是建立理想,二是回归常态。我更竭力提倡构建“洋溢着道德光彩的审美课堂”。我经常说,我是一个“边缘人”,竭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木乃伊”;一个一味只讲理想、不懂现实的人,是个“疯子”。我们既不能做“木乃伊”,也不能做“疯子”。在课堂建设上也应如此,既要有理想,有浪漫情怀,又要脚踏实地,能面对现实,切实回应时代提出的命题。
为此,我提出构建的“洋溢着道德光彩的审美课堂”要有两个层次:第一,要着重基于国家考试制度下的有效课堂建设;第二,要基于诗性教育的有效课堂建设。即我所理解的基于国家考试制度下的有效课堂层面和基于诗性教育的有效课堂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求,是立体的、多维度的,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大家都有所启示。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就是一段历史。再回首,就会有新的比较、新的感悟。对我们学校而言,则标志着一段新的里程的开始,是我们新的课堂行走的开始。
我们相信,未来的几年,我们学校的课堂会有一个大的改变和改善,只要坚持,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