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首先靠基础教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的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对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及我市新课改的要求,下面就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三个转变作如下三个方面的总结。
一、教师角色的民主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一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教育”的工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以及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整合教育资源,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改编,拓展,延伸。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教材应该称之为资源性的圣经,圣经性的资源。
在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会学,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点拨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同时,教师又须重新认识素质教育与备考应试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在国家规定的框架中进行的。笔者认为,我们外语教学者必须清楚,适度的应试训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只是不能以备考训练取代素质教育。而且升学考试又是一种检测学生素质教育成效的办法,应试训练的过程中本身也含有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运用英语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理解表达能力,故此为备考应试做点准备也未尝不可,但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火候。
二、课堂结构的主体化
学生进入外语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新时代呼唤“人性化教学”。“授人以渔”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推出了《新目标》(Go for it!),体现了课堂结构的主体化。
首先,语篇教学主体化。新课程克服以往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训练的不足。由于目前的英语教学已由句单位教学进入语篇单位教学,语篇存在于交际活动之中,语篇单位不像句单位,仅仅去了解词句形式结构规律等,而要立足于上下文、交际活动和文化背景三者之中。三者互相依存,所以说语篇教学是立体的。
其次,教学人物立体化。新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平面化,环境空间仅为课堂,内容仅为书本,而且以中等水平者为主的局限。而《新目标》课堂的参与者应有“三维”学生,教师和语篇中的人物,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笔者在这一方面深有感触,在教学中经常对编者科学的编排和奇思巧想而赞叹不绝,使“死”教材“活”起来,使学生会学、巧学、乐学。使学生的个体,小组和集体、人人有任务,有活动、人人有收获。
最后,教学环境立体化。《新目标》能充分发挥当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的直观作用,使课堂成为超越时空,背景的立体化交际活动环境,弥补了过去一块小黑板,一台收录机的教学设施的不足。
三、教学活动的任务化
《新目标》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材的编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素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原则。
例如,教现在进行时的活动:T:SA. Come to the blackboard!在学生A向黑板前走的过程中,教师再问:Is he going to school? Where is the student A going now?克服过去“例句→规则→套用”的框架,而按“结构性技能→交际性运用训练→概括性规则总结”的程序设计任务;又如在现在进行时结构性技能训练之后,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际,即兴发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 Are you writing?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What?蒺s the boy with glasses doing? Why are you laughing?等。
为了体现英语语法的内涵化——淡化语法,不为学语法而去教语法,寓知识教学于运用能力训练之中。例如:Gina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er pen pal. She wrote it last week.
While-task: Lucy has seen the film.
She saw the film yesterday.
We have bought a new computer.
We bought the computer last week.
使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区别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总之,新课改在我市正全面展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的探索,群策群力,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相信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教师角色的民主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一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教育”的工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以及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整合教育资源,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改编,拓展,延伸。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教材应该称之为资源性的圣经,圣经性的资源。
在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会学,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点拨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同时,教师又须重新认识素质教育与备考应试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在国家规定的框架中进行的。笔者认为,我们外语教学者必须清楚,适度的应试训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只是不能以备考训练取代素质教育。而且升学考试又是一种检测学生素质教育成效的办法,应试训练的过程中本身也含有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运用英语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理解表达能力,故此为备考应试做点准备也未尝不可,但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火候。
二、课堂结构的主体化
学生进入外语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新时代呼唤“人性化教学”。“授人以渔”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推出了《新目标》(Go for it!),体现了课堂结构的主体化。
首先,语篇教学主体化。新课程克服以往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训练的不足。由于目前的英语教学已由句单位教学进入语篇单位教学,语篇存在于交际活动之中,语篇单位不像句单位,仅仅去了解词句形式结构规律等,而要立足于上下文、交际活动和文化背景三者之中。三者互相依存,所以说语篇教学是立体的。
其次,教学人物立体化。新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平面化,环境空间仅为课堂,内容仅为书本,而且以中等水平者为主的局限。而《新目标》课堂的参与者应有“三维”学生,教师和语篇中的人物,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笔者在这一方面深有感触,在教学中经常对编者科学的编排和奇思巧想而赞叹不绝,使“死”教材“活”起来,使学生会学、巧学、乐学。使学生的个体,小组和集体、人人有任务,有活动、人人有收获。
最后,教学环境立体化。《新目标》能充分发挥当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的直观作用,使课堂成为超越时空,背景的立体化交际活动环境,弥补了过去一块小黑板,一台收录机的教学设施的不足。
三、教学活动的任务化
《新目标》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材的编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素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原则。
例如,教现在进行时的活动:T:SA. Come to the blackboard!在学生A向黑板前走的过程中,教师再问:Is he going to school? Where is the student A going now?克服过去“例句→规则→套用”的框架,而按“结构性技能→交际性运用训练→概括性规则总结”的程序设计任务;又如在现在进行时结构性技能训练之后,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际,即兴发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 Are you writing?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What?蒺s the boy with glasses doing? Why are you laughing?等。
为了体现英语语法的内涵化——淡化语法,不为学语法而去教语法,寓知识教学于运用能力训练之中。例如:Gina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er pen pal. She wrote it last week.
While-task: Lucy has seen the film.
She saw the film yesterday.
We have bought a new computer.
We bought the computer last week.
使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区别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总之,新课改在我市正全面展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的探索,群策群力,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相信会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