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首先靠基础教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的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对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及我市新课改的要求,下面就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三个转变作如下三个方面的总结。
  一、教师角色的民主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一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教育”的工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以及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整合教育资源,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改编,拓展,延伸。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教材应该称之为资源性的圣经,圣经性的资源。
  在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会学,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点拨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同时,教师又须重新认识素质教育与备考应试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在国家规定的框架中进行的。笔者认为,我们外语教学者必须清楚,适度的应试训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只是不能以备考训练取代素质教育。而且升学考试又是一种检测学生素质教育成效的办法,应试训练的过程中本身也含有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运用英语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理解表达能力,故此为备考应试做点准备也未尝不可,但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火候。
  二、课堂结构的主体化
  学生进入外语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新时代呼唤“人性化教学”。“授人以渔”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推出了《新目标》(Go for it!),体现了课堂结构的主体化。
  首先,语篇教学主体化。新课程克服以往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训练的不足。由于目前的英语教学已由句单位教学进入语篇单位教学,语篇存在于交际活动之中,语篇单位不像句单位,仅仅去了解词句形式结构规律等,而要立足于上下文、交际活动和文化背景三者之中。三者互相依存,所以说语篇教学是立体的。
  其次,教学人物立体化。新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平面化,环境空间仅为课堂,内容仅为书本,而且以中等水平者为主的局限。而《新目标》课堂的参与者应有“三维”学生,教师和语篇中的人物,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笔者在这一方面深有感触,在教学中经常对编者科学的编排和奇思巧想而赞叹不绝,使“死”教材“活”起来,使学生会学、巧学、乐学。使学生的个体,小组和集体、人人有任务,有活动、人人有收获。
  最后,教学环境立体化。《新目标》能充分发挥当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的直观作用,使课堂成为超越时空,背景的立体化交际活动环境,弥补了过去一块小黑板,一台收录机的教学设施的不足。
  三、教学活动的任务化
  《新目标》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材的编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素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原则。
  例如,教现在进行时的活动:T:SA. Come to the blackboard!在学生A向黑板前走的过程中,教师再问:Is he going to school? Where is the student A going now?克服过去“例句→规则→套用”的框架,而按“结构性技能→交际性运用训练→概括性规则总结”的程序设计任务;又如在现在进行时结构性技能训练之后,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际,即兴发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 Are you writing?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What?蒺s the boy with glasses doing? Why are you laughing?等。
  为了体现英语语法的内涵化——淡化语法,不为学语法而去教语法,寓知识教学于运用能力训练之中。例如:Gina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er pen pal. She wrote it last week.
  While-task: Lucy has seen the film.
  She saw the film yesterday.
  We have bought a new computer.
  We bought the computer last week.
  使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区别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总之,新课改在我市正全面展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的探索,群策群力,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相信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Ⅰ.词汇    A) 翻译下列短语。  1. 你的双肩背包____2. 他的文具盒____  3. 用英语____4. 一枚金戒指____  5. 失物招领____6. 电子游戏 ____  7. 一串钥匙____8. 她的字典 ____  9. 我的姓____ 10. 学生证 ____  B) 将括号中的字母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拼写单词,完成句子。  1.Is this your ____? (bc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中考写作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何辅导学生书面表达,使学生写出语法规范、内容健康,语言地道的优秀作文呢?    一、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辅导
期刊
Ⅰ.单项选择    1. ——Is Tom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____.  A. Yes, h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B. No, he isn’t   C. Yes, he looks at the blackboard  D. No, he is    2. ——What does Lin Tao like, footbal
期刊
I.词汇。  (A)根据英语释义完成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1.f_____:somethlng to eat  2.e_____:not cheap;dear  3.t_____:the day after today  4.c_____:of course;sure  5.q_____:something for you to answer  (B)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期刊
Ⅰ.选择填空   1. ——____ the weather there?  ——It’s windy.  A. What isB. How is C. Which is D. Where is   2. Look!The boys ____ in the river.  A. swimmingB. are swimmingC. swimD. is swimming   3. Last Sunda
期刊
在“新课改要着力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理念引领下,我校于2011年3月承办了南通市开发区“高效课堂建设与推进研讨会”并取得圆满成功。笔者有幸执教了牛津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中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获一致好评,而其中亮点——有效的德育渗透更是获得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笔者就以这节公开课为例,与大家共享香溢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    一、花开两朵
期刊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以外的情况,这就是英语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一方面会打乱教师预设的
期刊
Ⅰ. 下列每组字母中,哪一项含有题前所给字母含有的音素。    ( ) 1. A A. BCB. JKC. LHD. GJ  ( ) 2. UA. XQB. VSC. QWD. EQ  ( ) 3. IA. YIB. NLC. AKD. TO  ( ) 4. SA. QMB. CDC. RXD. FZ  ( ) 5. PA. CEB. TIC. UQD. WV    Ⅱ. 根据所给首字母,写出以该
期刊
摘要:人们交际能力的高低与自身语言能力直接相关,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与他人语言、思想的交流取得。目前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应付考试的倾向,“哑巴英语”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极为普遍,学生的英语成绩很高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却很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对话与表演,使学生在对话与表演中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成为当前英语教学发展的一大倾向。本文正是针对此种教学方式做了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对话 表演 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的成分。有了兴趣就会萌发创新,渴望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会再次促进创新。《基础教育课程纲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