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字姿势存在问题调查和分析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标”对“写字姿势”作出明确规定并已颁发执行多年了,身边的孩子们,他们写字的姿势怎么样呢?
  
  一、被调查群体问题非常严重
  
  1.调查对象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笔者所调查的本校初2012级和初2013级,均为12个教学班,学生主要来自城区的各所小学和区内较大镇的中心小学,生源构成涉及几十所小学。两个初一年级采用的是随机编班,参考各小学校推荐的序号,兼顾各小学的人数分散组成十二个教学班。调查时间是初一新生刚入学的前几周,初中教学所施加的影响小,比较真正地反映的是小学的情况。
  2.写字姿势的理论阐述和调查情况的概述:
  笔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的观察实践,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将坐姿分解为5个肢体部位的定位:一是双脚平放地下,与肩等宽;二是腰板挺直,胸离桌一拳;三是头微微前倾,离书桌一尺。此三项作为写字这个动作的支架部分。四是身体与桌子平行,习字本放桌子中间;五是双手配合,左手取五指弓状,压纸随笔,右手执笔。后两项为写字这个动作的直接参与部分。
  硬笔书法最好的执笔姿势为三指执笔法。简单讲就是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压住笔杆,中指第一关节指沿指甲处抵住笔杆,形成三面用力握笔,手心内空,指成弓形,纵向笔画只需手指伸屈便可书写,横向笔画较长时手腕才有小的摆动。三指执笔法将钢笔(硬笔)书写变成轻松、自如的愉快活动。个别同学中指特别长,可将中指的动作改为第一关节指沿抬住笔杆,拇指和食指改为对面受力压住笔杆,称“两指执笔法”。“两指执笔法”,是两个手指控制笔杆,其稳定性、灵活性和延展性均不如“三指执笔法”。以上是执笔最关键的因素,它包含了几个手指着力、着力部位、方向和方式。还有笔杆的倾斜度应在45度左右,指尖离笔尖2至3厘米,手指成弧形而非反弓状,手指之间彼此不挤压。用力大小以笔画畅流,主笔突出为宜。执笔姿势的优劣,再简化可以从五方面去考察,是否只有一个着力点,手指成弧形还是反弓状,手指是否彼此挤压,指笔着力点高矮适当,笔杆倾斜度适当。
  经过一番讨论,得出坐姿正确的5条标准,执笔优劣也有5条标准。我用上述标准去衡量613名学生,总体情况是:坐姿,大多数学生不规范,而且往往一个学生存在多项问题;执笔,绝大多数不规范,采用三指或两指执笔法的学生很少。
  3、被调查群体坐姿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部位双脚——双脚放在书桌横担上,或弯曲于板凳下,或一只、两只脚斜出的432人,占70.47%;第二个部位腰板——腰板无力,以胸抵桌沿,348人,占56.77%;第三个部位头——弯曲过度,离桌面太近,195人,占31.81%;第四个部位身子——身子歪斜,习字本不居中的161人,占26.26%。
  4、被调查群体执笔姿式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最僵硬和十分僵硬的姿势,列为问题十分严重者,人数为114人,占18.59%;把十分笨拙的姿势,列为问题严重者,人数322人,占52.53%;最后,问题轻微者、基本可行者和正确者177人,占28.87%。需要说明的
  是,如果把坐姿结合进来与执笔姿势一起考查的话,完全规范的书写姿势不足10%!
  
  二、写字姿势存在问题的后果分析
  
  不良的坐姿和错误的执笔姿势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会带来不良后果,并由此将付出不小的代价。下面,我们先讨论“眼前的代价”和“显性的代价”,再讨论“长远的代价”和“隐性的代价”。
  (一)眼前的代价
  1.相同的书写任务,需比别人多耗费学习时间和精力。
  前面提到“十分严重者”和“严重者”的执笔姿势中,包括食指包住拇指、手指互相挤压、四指执笔式、两指夹笔式、攥拳头方式以及拇指与食指构成杠杆式等6种姿势,占到调查学生总数的71.13%。这些同学错误的执笔姿势使手指与笔杆形成了两个及以上的着力点,对本来灵巧的人类手指设置了障碍,仿佛捆了绳索,与正常的执笔姿势相比,运笔的速度下降,力度却增加。
  (二)显性的代价
  2.损害班风,影响班级形象。
  3.天真烂漫里渗着僵硬和笨拙。
  (三)长远的代价
  4.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视力、脊椎和肺的损害。
  5.书法艺术难于由他们传承。错误执笔姿势严重影响笔画书写的流畅,难于准确学习借鉴书法范例,最终,难于传承祖国书法艺术。
  (四)隐性的代价
  6.滋长厌学情绪。错误执笔姿势,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书法优美的体验被抵消得所剩无几了。
  写字姿势不但影响学习活动,而且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不但损害群体形象,而且导致学生厌学怨学,确实不是一件小事。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强力推进九年义务阶段的写字课教学,并逐渐将书法引入中考、高考,这样才能从学校到社会,大家都来重视青少年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水平的培养。
其他文献
再次读罢《三国演义》,掩卷深思,感慨万千。  “自古英雄出乱世”绝无半点夸张,无论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发明家,凡是能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大多数是在乱世之中独显其才。英雄人才为乱世而生。在乱世,机会总是相对均等一些。在乱世中,常常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能耐,就可以成为英雄。三国时期,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性格向战乱频繁的时代诠释“胜者为王”的真理。奸诈的曹操,谦逊的刘备,老谋深算的孙权。似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予以大力提倡。”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性的明确阐释,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在教材编排上,绝大部分单元后面都安排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足见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
期刊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学倾向。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位置,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怎样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地使课时教学目标当堂实现;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几年来,我在教学实
期刊
1、多媒体评改:更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是电脑写作,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连机监控观看,写完后将文章设置“共享”,每一个人都可以调看任何一个人的文章并进行评改。由于有被同学观看评改的心理预期,加上中学生大都有表现欲的特点,动笔前就有了写作的先期刺激。教师讲评可以将文章上大屏幕,讲评就具有了直观性。如果学生是纸笔作文,教师可以将文章输入电脑
期刊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应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加入到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去,让他们尽量深度参与,自主建构。简而言之,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
期刊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而创设的一个场,这个场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课堂教学合作和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关键,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语文课堂教学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感情,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作者情感的清泉,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深深的感染和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学好语文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因此,教师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其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视频素材的丰富性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它也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的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节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视、听、读、写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提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尽管现在的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才写出一篇文章,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在作文教学这块天地,不同的教师、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提倡快速作文,有的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等等。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教学生勤练笔    对一
期刊
如何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突破,那就是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过去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为学生创设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的课堂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对于刚学习小说的学生来说,除了感兴趣,更多的就是疑问,而这样的疑问在文章中又多次出现,学生肯定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