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 感悟人生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从小吃苦耐劳,勇敢坚强,聪明睿智,才能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受到启发感染,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美好人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一、树立榜样,自强自立
  “自古英雄出少年。”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描写王二小、海娃、雨来、乌塔等少年英雄模范人物的课文,为少年儿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学习英雄,渗透爱国教育。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我爱阅读”中的《王二小》一文,讲述了小英雄王二小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声中思考:你对“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和“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这两句话有什么感想?随后,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王二小牺牲得光荣,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学生讲:“王二小一个人英勇牺牲,是为‘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是为革命胜利立了大功劳”;有的学生满怀激情地说:“正是王二小和无数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因此,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要高唱国歌。”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渗透了热爱祖国的教育。
  2.树立榜样,培养自立能力。俗话说:“好钢是从熔炉里炼出来的”。由此可见,要让学生从小树立艰苦奋斗,刻苦磨炼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如课文《乌塔》一文,讲述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故事。乌塔独自到异国他乡旅游,吃、住、玩样样都安排得周到,甚至“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乌塔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你有什么启发呢?学生通过同桌、同组、班级的交流互动,感受深刻。随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课堂小练笔,写《读〈乌塔〉一文的感想》。许多学生写出了带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如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我今年春节要到广州阿姨家里玩,妈妈要我单独从泉州坐高铁去广州,而我心里忐忑不安,害怕没人照顾,害怕遇到坏人。最后妈妈联系到一位熟悉的阿姨也要去广州旅游,可以带我去,这时我才破涕为笑。跟乌塔比起来,我真害羞,太难为情了……”这样联系实际让学生与乌塔进行对比,既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又教育学生从小要自强自立,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名人,追求梦想
  华罗庚曾经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向科学家、文学家、英雄人物学习,用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从小树立雄心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
  1.学会质疑,追求梦想。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讲述了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又跑去问爸爸,“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后来李四光经过探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的由来,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地追求、探索,终于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李四光善于质疑的品质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会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严谨踏实,一丝不苟。如《詹天佑》一文讲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工作中严谨踏实,身先士卒,他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从这句话中具体体现了他的一丝不苟、极端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而他心中总想着:“一定要把它修好。”这句话则体现了詹天佑为中国人争气,实现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伟大理想。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3.立下志向,报效祖国。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讲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体现了他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他为解放全中国,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理。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周恩来“为中華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写“我的理想”“我的梦想”等文章,让学生在名人的事迹与号召下立下志向,长大了报效祖国。
  三、阅读美文,感悟人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祖国各地,有许多风景美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令人赞叹不已。通过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文章,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笔者让学生学习作者巧妙拟题,布局谋篇,巧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方法写出优美的文章。
  1.仿写比喻句,赞美山石美。如笔者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结合“‘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伸着手臂指着前方”这一句让学生仿写一句“像……”的比喻句,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武夷山的玉女峰’就更有趣了!远远眺望,玉女峰像三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紧紧靠在一起,多亲热。传说老大爱戴花,老二爱抹粉,老三爱抱小娃娃。真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玉女彩图啊!”这样的比喻多么生动、形象,突出武夷山的风景美丽迷人。
  2.仿写排比句,赞美鲜花美。如笔者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结合“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美丽极了”这一句让学生仿写练笔,学生纷纷动脑思考。有一位学生写:“泉州公园秋天的菊花一盆接着一盆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有的红似火,有的粉如霞,有的黄如金,有的白如雪,五颜六色,菊花真是美如画啊!”这样巧用排比句仿写,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多形式练笔,赞美环境美。在学生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鸟的天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草原》等课文后,笔者通过问卷、知识竞赛、抢答题、写日记、习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又渗透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四、了解家乡,彰显光彩
  祖国“一带一路”的建设,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在泉州港,就有无数的中国商船从这里出发到东南亚,到印度,到西亚,到非洲等几十个国家经商贸易,泉州人民与各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铭记郑和丰功伟绩。在学习《郑和远航》一文时,笔者结合课文讲述了郑和率领船队7次远洋都到达过泉州港,并运送了大量的丝绸、陶瓷器等物品到世界各国去经商贸易,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并突出了郑和率领的船队“每到一个国家”的做法:一是与各国君臣交往,“先把国书交给国王”,再“赠送礼品”,并且“态度友好亲切”,因而受到各国君臣的“热烈欢迎”;二是与百姓交往,当地百姓“争相……观看”,“用……换取……土特產品”,“赠送礼物”,表现了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地人民的亲切友好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阅读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让学生发挥想象,丰富“交往细节”,撰写交往短文:如郑和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双方对话的内容;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地说了些什么等。通过小练笔,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又对学生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2.参观历史名城景点,感悟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泉州市历史文化的优势,让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跟随父母和亲友游览“泉州博物馆”“清源山”“泉州开元寺”“泉州东西双塔”“泉州公园”等风景名胜古迹,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并从课外书、从网上查找资料,结合游览的收获写日记和习作,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如一位学生在《清源山风景如画》一文中是这样介绍的:“清源山是泉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春天,山花烂漫,百鸟啁啾,是踏青寻芳的好去处;这里有大量的独具魅力的文物古迹,有老君岩、弥陀岩、清源洞等,特别是老君岩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艺术珍品,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精妙传神,令人惊叹宋代泉州石雕工匠的非凡智慧与才能。”又如一位学生在《游览泉州博物馆》一文中这样写:“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古称‘东方第一大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导游小姐说:古时候,中外商人通过泉州港进行丝绸或其他物品买卖。意大利旅行家亚格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哇,我跷起拇指夸奖:‘泉州港历史悠久,真棒!’”
其他文献
虽说小升初免试入学,但课堂体验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筛选形式。2016年小升初距今近一年,2017年的小升初家长、老师们正紧锣密鼓展开。数学是小升初课堂体验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快速有效掌握2017年小升初的备考动向已经成为昆明市多数老师、家长们关注的风向标。现就昆明市第一次统一民办初中招生课堂体验作分享说明与评析,希望家长、老师、学生有所借鉴。  第一部分:昆明市2016年民办初中招生课堂體验反馈  2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那如画、如诗、入情的优美语言,并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揭示课题  1
期刊
教材研磨: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篇课文短小,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情节曲折,主题鲜明。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常常这样,只要你善于思考,劣势往往可能转化为优势,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学生对课文
期刊
一、运用国学经典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起点和核心,农村小学相对城市小学而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差。随着外出务工父母的增加,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是摆在农村基础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最好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蒙学读物,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最好教材,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
期刊
设计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2~114页总复习关于“分数乘、除法”“比”的內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用分数乘、除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比的相关概念、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  3.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增强数感
期刊
一、教材简析:  《树和喜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是著名作家金波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树和喜鹊》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只是通過树和喜鹊在数量上的变化,阐述了友情所带来的快乐。该篇课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文字的画面感强。全文共6个自然段,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依次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着→后来这里有了好多树、好多鸟窝、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例6及相应练习。  设计理念:  新课标十分重视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利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指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好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并获得情感体验。本节课在设计中力求体现:由情境来引入,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最终实现解决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期刊
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课堂上那充满诗情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使笔者情不自禁地与学生一起,在王崧舟老师的引领下,乘着心灵之舟,在语文这一蔚蓝的大海中扬帆远航,沉浸在美的诗境中。  教学片段一:导入——设疑引领,诗样含蓄  “文学是人学”“一切文学都具有诗的特质”,语文教学也是人学。陶行知先生便以“营造诗的教育”为终生奋斗目标,他说:“我要用诗的真善美来创造教育,让每一个同学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具体到数学教学上,应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感、符号
期刊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计算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是对计算过程的深刻理解。理解计算过程不光要知道怎样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实质上是一个算理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这一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一位数笔算乘法”及“用整十数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基础。“乘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