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兴趣—自主”的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我们摸索出课堂教学新模式——“情境—兴趣—自主”的课型。这种课型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情境—兴趣—自主”模式主要有四个环节:确定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协作对话;自主学习,意义建构;系统总结,拓展导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情境;兴趣;自主
  新课改实行了十二年,但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先写出教案,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记笔记,背答案,教师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多年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我们摸索出课堂教学新模式——“情境—兴趣—自主”的课型。这种课型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
  一、“情境—兴趣—自主”模式的理论依据
  1. 自主探究的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实现自我发展。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保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提高课堂实效!
  3. 启发性教学理论
  在教学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发学习。学生的学习,是自身大脑思维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任务只能促进,而不能代替学生思想活动。
  二、“情境—兴趣—自主”模式的特征
  “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是跟他乐观地感知世界分不开的。”“情境—兴趣—自主”教学模式,出发点就是创设情境,感染、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内心世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探索”。
  三、“情境—兴趣—自主”模式的教学策略
  1. 运用情境教学法,从激情着手,以情动人。限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如果从道理到道理进行教学,势必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如果从激发学生的情感着手,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情绪上受到感染,并获得感性的认识。
  2. 强化反复实践训练。在教学中,坚决克服学生坐着不动,单纯听讲的弊端,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具备较强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
  3. 善于激励学生,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愿望,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4. 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以达到“促其思,激其情、开其智、利其行”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兴趣—自主”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情境—兴趣—自主”模式示意图:
  “情境—兴趣—自主”模式说明:
  (一)确定目标,创设情境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目标真正地成为学习中的意向动力。
  学习目标确定后,教师就要围绕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指学习环境与学习心境。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
  创设情境常用方式有: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多媒体是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电脑与学生可以互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的情境。
  (2)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组织角色表演,不但能模拟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现情境,而且能使学生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特别在创作表演时,儿童平时积累的有关森林、小河、田野等表象,小动物的头饰,人格化的雪花、腊梅、大萝卜、春姑娘、冬爷爷,连同儿童的情感,都会在表演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
  (3)动手操作,引导体验。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思考,接受教育。
  (4)语言描绘。像讲故事、诗歌朗诵等。
  (二)激发兴趣,协作对话
  学生要理解、掌握课文,必须要经过大脑能动反映。因此,在创设好情境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脑能动反映的效果更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演一演,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感知课文,探索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协作对话,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协作对话有以下几种方式。
  (1)比较—补充式。由一位学生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自学成果作比较,互相补充,由小组长归纳。
  (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意见,并摆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由小组长综合归纳。
  (3)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
  (三)自主学习,意义建构
  学生协作对话的开始,也就开始了自主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联系实际,补充事例,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直接参与体验,甚至思想产生矛盾冲突,促进知识的内化。学生在对真假美丑、是非曲直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归纳当中潜移默化地使教材的观点成为自己的观点。常用的方式有:
  (1)小组讨论。
  (2)实话实说。
  (3)直观演示。
  (4)表演评析。
  (5)读记有关警句、谚语或儿歌。
  (四)系统总结,拓展导行
  下课前的三、五分钟,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再以此为基础,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类似的短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情境—兴趣—自主”模式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善于激情。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2. 以情动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天然具有“向师性”,他们的情感有易被感染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所教的内容怀有深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享受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从而分享文本的快乐。
  4. 教学当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做到导学练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J].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1(04).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属于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课题批准号2014YQJK032)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学习错误是教学过程的生成资源。在关注错题的前提下,引导辨析,利用错误,突破易错题,能让错题成为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错误的价值,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错题;数学课堂  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原生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要怕孩子出错,而应充分发掘错误,利用错误,化弊为利。  一、关注错误,加以重视  关注孩子的错误首先是发现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的
摘要:以人为本,体现出新中国60年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新中国发展实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文透过新中国60年的时空变换,梳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脉络,探析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新中国; 60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4-0026-04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核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注意精心设问,注重思维含金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回答积极性,判断评价延时,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应答性的提问多,不断追问、深问少,提问缺乏思维含金量。学生常处于应对场景,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而课堂热闹,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最佳时机,注意要精心设问  
【摘 要】本文从学校校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学校的品牌文化,结合具体事例,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有效阐述了打造学校品牌文化的有效做法,对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品牌建设;学校校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无论采取如何的策略、运用如何的方法,学校品牌的建设最终都必须以学校文化为根本依据。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和谐高效的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基于“研学后教”的理念,从走进儿童生活、营造和谐氛围、把握动态生成来构建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品德与社会;课堂;高效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
【摘 要】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它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进入课程。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程资源;教材;数学学习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如果一味的固守“教
【摘 要】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玩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感悟,在游戏中创新,让他们的数学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玩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数学;兴趣;教学;玩  一、玩让学习由枯燥变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它能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事学习和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探究;合作  “自主探究”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去从事学习活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
【摘 要】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满足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班级管理  《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满足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
【摘 要】生命教育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校园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开展精神活动、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课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理解与领悟。  【关键词】生命教育;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教育特色  一、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