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又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已充分地认识到数学活动的意义,并努力组织各种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去经历、去感悟。但是,在数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总存在一些缺失的现象: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数学自主活动的技能不强;数学活动形式单一,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活动仅理解为动手操作;课堂上由于活动过程失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活动的数学价值不高,学生不能很好地从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数学活动不能发挥最大的数学学习价值。
  比如有一个实例,曾不止一次地被应用于课堂,小学二年级《认识时分》,老师让学生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活动是设计是这样的: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分钟动画片,接着让学生摸自己的脉搏,数数自己一分钟心跳是多少,最后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活动充满兴趣,但是,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摸自己的脉搏设计得不太合适,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摸自己脉搏的能力,所以造成绝大多数孩子摸不到,或者摸出来的心跳与正常范围相差很大。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其数学价值并不大,学生不能从活动中有所感悟,这样一个活动应该说没有什么效果。
  诸如这些,无效的数学活动占用了其他内容的学习时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有效教学已逐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在单位时间内学习了最多的知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这就成了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和追求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有效活动材料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孩子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但是由于受40分钟的上课时间的限制,老师们往往舍不得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当一小部分孩子有了活动感悟之后教师马上让所有孩子都停止活动,活动只成为一小部分孩子的活动,大部分孩子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没有真正地经历活动的过程,更谈不上在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感悟了,这样的活动就流于形式。所以既然花了时间让学生去活动,教师就要好好利用学生活动的资料,关键是会用,否则会降低学生进行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
  二、有效选择活动内容
  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但是不能理解为一定要创设数学活动,每个内容、每节课都要创设数学活动,教师要有效的选择活动内容。可以为数学知识的引入提供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通过收集学生喜欢食品、课外活动项目、电视节目等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可设计观察、实验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要让孩子充分的动起来,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在讨论和交流中推导出来,让学生都来做做手工,让孩子都来体验一下小小数学家来发现知识。
  三、有效组织活动过程
  活动的质量如何,与活动的组织密切相关,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例如例子,这一堂课在设计活动中笔者认为有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所以课堂效果比较好,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深刻。那就是是全体学生人人都参与了活动,大家都是活动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要关注的是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收获。这样的活动过程才是有效的。
  四、有效引导活动思考
  活动后要有思考,这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活动是一种外显行为,思维是一种内在活动,外显的活动和内隐的思考结合在一起才会转化为数学化的行为。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因此数学活动应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9根小棒摆成任意多位数,看是不是3的倍数,如72、117、5112都是3的倍数,观察摆的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再用8根、6根、3根小棒摆一摆,发现8根摆的数不是3的倍数,6根、3根小棒摆的数是3的倍数——提出猜想(小棒的根数,即各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探索验证(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各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实际应用(判断某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以上只是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实践,希望教师每实施一个教学行为,都问一句自己“有效吗?”,多问一句“这样的活动有效吗?”,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
  
  
  
其他文献
尊重是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层与深层的道德品质的确证与表征。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尊重。就教学而言,尊重,即是让我们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谈心聊天,与学生共享欢乐,共解忧愁。并对学生的选择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学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等。  一、尊重学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课堂讨论便成为教师们转变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重要课堂组织形式。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理论问题或某一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它体现了
期刊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一、创造良好的分层教学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
期刊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倡导运用“解决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把学习置于丰富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一经济常识《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激活新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的正式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
期刊
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作为出发点。根据不同章、节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师生状况,教学条件和手段,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合理配合,进行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组成对具体教材来说是优化的教学方法组合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组合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与之有机地整合起来,可实现语文的“色”、“香”、“味”俱全,构建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效果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兴趣形成,让语文看起来舒服,顺眼,语文教学有声有“色”。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语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考说明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条件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内容连贯,文理通顺,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很高的要求,在教和学的实践中达到却非易事。历年高考,师生日夜拼搏努力,书面表达得分率总是偏低,即是证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如何来全面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呢?  一、滴水穿石  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周两月之功,必须
期刊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他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重心和策略,进行有效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存在种种问题,比如,作业内容大量重复,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形式简单机械,缺乏弹性;作业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期刊
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课题。不同时代所赋予的内涵与要求有所不同。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数学课堂教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  一、从数学思想方法这一角度对数学可以尝试有效教学  《标准》要求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
期刊
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只会令他们讨厌,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永恒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一、建构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