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元素在动漫中的产业化运用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莱坞出品的中国味动画巨制《功夫熊猫》,在全球大获好评,成绩喜人。本文陈述了民族元素产业化运用的可行性,并具体分析了《功夫熊猫》成功的文化传播策略,最后对中国动漫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族元素;动漫;产业化;《功夫熊猫》
  
  由梦工厂出品的中国味十足的好莱坞动画巨制《功夫熊猫》()是2008年暑期最热影片。截至年底,全球票房6.37亿美元。[1]《功夫熊猫》在如何对待、发掘、使用民族文化方面,给了我国动画创作极其有益的启示。
  
  一、民族文化与动漫业的结合
  
  (一)中国动漫业的重要性
  动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形象和魅力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是一个国家形成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国制造”的动漫作品甚少。因此,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动漫产业的成功经验,加速具有我国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课题。
  (二)动漫运用民族元素的必要性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即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而服务。我国的动漫作品取材广泛,经典的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寓言故事都是丰富的资源。早期的经典动画《大闹天宫》(1964)、《神笔马良》(1955)等都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气质。《功夫熊猫》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这种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动漫受众研究的意义
  贾克·瓦伦提(Jack Valenti)说过:“电影制作是艺术和商业的联姻。”[2]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经济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之一。在电影市场中,电影的创作发行方是生产者而受众是消费者,这就决定了电影的创作发行方必须生产出适合受众的电影,最终完成一个电影生产过程。对电影受众的重视程度与否将决定一部动漫影片的命运。在中国动漫的市场进程中,创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受众的地位,并在创作中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功夫熊猫》的文化传播策略
  
  (一)奇观化策略
  本文这样理解“奇观”:奇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互补,以一种新的、观众不常看到的叙事方法而达到的视听效果。其不仅补充了电影的传统叙事手段,还拓展了叙事手段,改变了制作方式。影片视觉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精益求精的细节刻画。为了此片,美术总监Raymond Zibach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整部电影采用完美写意的中国山水意境为背景:落英缤纷的山谷,月朗风清的夜色,云雾缭绕的山影高殿,静谧幽深的天池。影片在色调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以传统色调红黄为主,奠定了影片的喜剧基调。不仅如此,动画人物穿上中国传统的服装,宫殿石柱上的龙形浮雕,也很出彩。
  (二)“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广泛地运用在影视领域,因为这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兴趣和共鸣。陌生化主要是针对受众的逆反心理的一种表达策略,通过变换表现方式来更新受众的接受意识,打破人们的接受定式,产生对作品的新鲜感,人们愿意继续感受和体验影视作品。电影的很多选材是非现实的,或者是“特殊现实”,营造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熊猫是憨态可掬、笨重可爱的符号,人们决然不会将这样的熊猫形象与“功夫”这一刚柔并济、干净利落的符号想象在一起。因此,梦工厂的《功夫熊猫》所塑造的熊猫形象通过“陌生化”的手法而赋予了其附加意义:熊猫阿宝调皮幽默,在学艺时也可称身手灵活矫健,对阵敌手时又果敢坚毅……它颠覆了我们经验视域中的熊猫符号。
  (三)快乐机制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能动性”选择的活动,由于缓释压力、转换心理情绪的需求和融洽人际关系需求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这也正是娱乐化的媒体大受欢迎的原始动因。《功夫熊猫》对娱乐性的注重,除了表现在温情、幽默,还重在为受众营造惊险刺激的内心体验。首先是影片中人物形象设计的夸张。阿宝像圆球一样臃肿的肚子和短小得失调的双腿,夸张的处理极具滑稽感。其次是人物动作的夸张。在雪豹太郎出逃的片断中,太郎从监狱底层的“翻腾跳跃”,躲过万箭齐发、万石坠落的一系列动作都很有表演性。再次是场景设置的夸张。类似巴士底狱的啸岗监狱、高耸入云霄的玉殿,为武学蒙上一份神秘的色彩。
  (四)受众的偏好
  受众对影像的消费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特质,苏联美学家鲍列夫将这种现象称为“接受定向”。[3]受众在长期欣赏影视艺术的时间活动中,形成了特定的欣赏习惯,形成特殊的选择、鉴别、喜爱和排斥的欣赏方式。《功夫熊猫》中众多好莱坞大师级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影片让熊猫成为功夫英雄、将中国的国宝和文化精粹相结合更提高了受众的观影期待。影片适当的上映时机也有重要意义。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非西方文化的东方大国举行,中国将演绎东方智慧和奥运精神对接,这是一个可以凝聚世界所有目光的时候,一部以奋斗励志的主题电影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三、中国动漫业发展建议
  
  (一)前期策划应重视受众研究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忽视市场反应,缺乏与观众群的互动。这种互动并不是单指宣传活动,而是指制作前对观众是否喜爱动画角色造型及故事情节的调研。以日本动画为例,漫画——动画的流程不仅增加了观众对动画角色造型的熟悉程度,也为其衍生产品的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二)加强行业文化教育
  近年来,我国动画片的生产数量不断增多,表现手法却日趋单一,主要是由于缺乏具有较高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策划和编导人员,动画工作人员对所谓先进技术的运用也显得手忙脚乱而不成系统。技术是用上了,但动画与电脑的结合又显得生硬而缺乏美感,忽略了精湛画功和精细作风等中国动画最宝贵的传统。我们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水墨、剪纸、木偶、皮影这些手法在动画片中的运用,在我们盲目模仿他人的时候,一部《功夫熊猫》竟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源于古老中国的卡通画卷。我们的创作人员应深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使其有效融合到动画中去。
  (三)培养动画消费习惯
  在欧美及日韩,动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深入人心,而中国的动漫文化还处于民族亚文化的状态,其在大众中认可度不高,各大媒体的宣传应从主流文化角度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纠正动漫长期的边缘地位,形成理性认识。重视动漫产业链中的上游产品——漫画卡通的发展,注重有原创性的漫画形象的设计和创作;同时打造民族动漫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种动漫原创大赛和展览等活动, 推广动漫原创精品。要重视动漫学术研究, 构建动漫理论体系,实施动漫“精品”战略。
  
  近几年来,国外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力量”开始打响本土的动漫保卫战。这不仅是传媒业的一场文化保卫战,更是一场经济安全保卫战。在“中国热”中,国外抢先开发了我国文化资源,也应该引起国人思索。我们期待我国动漫产业与悠久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结合完美的影视精品。
  
  注释:
  [1] 《2008年动漫电影票房总结 功夫熊猫拿下6亿》,(http://comic.people.com.cn/GB/123931/8618187.html),2009年1月4日。
  [2] 衣凤翱:《好莱坞电影的受众策略分析——兼评〈教父Ⅰ〉》,《电影评介》2008年第9期。
  [3] 参见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红狼,本名李国仁,诗人、作家,《荒原》文学杂志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成都市文联创作员,著有诗集《生命放逐》、散文集《回家的路》、长篇小说《农历》等。  摘要:诗人峻冰是一个生、长于农村而在现代都市生活的人,诗人在他的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中,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游子内心对乡情的难以割舍,对故乡的父老乡亲以及那片土地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峻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诗人生命体验的结晶,体现了他对时间的独特思考。本文从第十二首诗中分析莎士比亚透过时间概念传达的“向死而生”的积极生存理念。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间;向死而生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诗人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的记录,也是后人研究莎士比亚文学主题的重要文本。历来,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有爱情、友谊、时间、对真善美的歌颂等说法。其中对时
期刊
摘要:在大量农民工问题小说之中,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他不仅揭示了乡下人进城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时也从这些生活的表面提炼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意义。本文就针对荆永鸣小说的独特性作出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荆永鸣;外地人;底层;独特性    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的大量农民工问题小说一样,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小说揭示的也是乡下人进城的问题。在他的小说中有着与其他类似作品相似
期刊
摘要:爱拥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包容一切,融合一切,当我们每一个人把爱发挥到一种极致,这时世界将不再有战争的硝烟、信仰的误解、恐怖的噩梦。可汗看清了妈妈交给他的一切,然后把自己的能量转化为爱,用信念与行动,把爱传达给每一个人,书写了人性的篇章。  关键词:爱;信念;人性;民族    仅看《我的名字叫可汗》这部影片的片名,就让笔者对影片的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力。简单的句子结构,如白开水一般无味,同时还充
期刊
摘要:女性的一生中基本上都会扮演女儿、妻子、母亲这三种不同的角色,而妻子这一角色对古代的女性来说是一个相当不幸的身份定位。她们的这种不幸不仅与自身的懦弱个性和主观上强烈的依赖性有关,而且更是封建樊篱的束缚和男性世界的独裁压迫所致。  关键词:妻子;不幸;懦弱;封建樊篱    幸福,男男女女一直都在追寻。当中国古代的男人们在享受着自己莫大幸福的同时,中国古代的女性则是扮演着“跪着的,闺房中的女人”[
期刊
摘要: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城里姑娘静秋到西坪村学习编写教材,认识了高干子弟孙建新。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静秋一直很自卑,但爽朗的“老三”孙建新却一直不离不弃地追求静秋,直到静秋毕业、留校。原本苦尽甘来的幸福就要实现,电影却以孙建新不幸得白血病去世打造了一个纯美又凄美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爱情;《诗经》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地
期刊
摘要:本文借用英尼斯的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分析电视媒介产生之前的媒介、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特点,以受众在媒介仪式中的地位变化——从单一的客体到符号的解读者、建构者再到主客体的融合——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网络传播中媒介仪式的变化。网络传播中,媒介仪式不仅是呈现的传播内容,受众同时也成为了其参与者,个性化的情感在此得到满足,消解了仪式的神圣性、权威性,媒介仪式正从宏观的仪式特性向人性回归。  关键词:网络
期刊
摘要:对于写诗的动力和灵感,笔者在本文中作了详细的叙述。诗歌如果不在意象独到的新、奇、灵、美、巧的构思和语言艺术上下功夫是不行的。每写一首诗,都可以视为是在创造一次用只言片语去夺人心魄的奇迹,这种精妙的写诗追求确实值得提倡。  关键词:诗歌;生活;灵感;感情    一、写诗缘起    笔者最初对诗歌是一种朦朦胧胧的爱,没有抱任何希望和目的。6岁那年识字不多,读了李白写的《静夜思》以后,心里感到很舒
期刊
摘要:影片《老男孩》告诉我们情感的指向是难以琢磨的,但集体记忆却是社会学的一个课题,具有共性。人活着总是有个无形的寄托,当偶像不再,总有一些人身先士卒地去纪念,聊以慰藉自己逝去的青春和梦想,不为别的,只是埋葬曾经的梦想和挣扎。青春很短,却又很长,不是心理和生理能简单划界的。青春可能会阴差阳错,也可能是命中注定。也许现实就像是黄河,源头如雪水般纯洁,流着流着就成了混汤子,泥泞不堪,却还是奔流到海(有
期刊
摘要: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钢琴家》讲述了一位钢琴师在二战中求生的悲惨经历,揭露了纳粹屠杀犹太人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影片进行分析、解构,探索影片的深层次寓意,试图呈现出一幅清晰、明朗的结构图。  关键词:《钢琴家》;叙事分析;罗曼·波兰斯基;人性    《钢琴家》的要义是宽恕与希望,它展示了个人的求生力量,当然它也展示了音乐的力量,展示了音乐是如何帮助斯皮尔曼在战争中幸存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