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做题作为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个手段,错题率也反应了逻辑思维能力高低。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能够正确回答习题,理解错题,改正错题,保证下次不再犯同类错误,也是一种逻辑思维锻炼。错题本的产生,对如何分析错题,找到遗漏的知识点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解使用错题本的原因和意义,如何更好地使用错题本,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小學数学;错题管理;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376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数学因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当学生经常性出现某一类型题目错误时,这种错误还会延续在之后的学习当中,通过不断的错误重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心降低,还会使得教师无从琢磨和下手,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错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就目前所做的诸多研究和实验来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结束后,如果没有对错题进行反思,下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会再次出现相同错误。这次实验所选取的学生为中学生,而相对来说小学生的错题反思能力就更加低下,因此进行错题管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制定错题本
在对小学高段数学易错题进行管理和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制定错题本,将错题作为一种全新学习资源,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改善薄弱环节,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很多数学教师会发现在课上反复强调过的问题,学生在实际做题时依然会出错,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制定错题本,将教师强调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在下面附上易错题,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错题卡,上面是一些较为典型的例题,附上容易出现错误的解答过程以及正确过程,并在上面总结出出错原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做题准确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章《负数》这节内容教学时,有这样一道数学计算题:0.38+(-1.68)-(-1.68)+0.38-1。学生在进行计算时的易错点是对“负数计算的规律”运用不到,导致其直接去括号和“负号”,将其变为:0.38+1.68-1.68+0.38-1,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这时数学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该例题记录在错题本中,并将错误计算过程写上,同时还要用其他颜色的笔将正确过程写上去,在旁边标注“负数计算规律”。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错误,可在下面接着标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次次的回顾即可加深其印象,逐渐学生会发现该类型的错误已经很少出现,甚至已经不存在,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
二、深度学习,学会分析错题
在错题集整理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在错题分析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错题代表着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思维习惯、知识点遗漏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知识体系的整合思路。
以“多边形面积的公式”为例,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易错点,如梯形的高是6cm,下底是10cm,如果上底增加7cm,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求解梯形面积是多少?在求解过程中涉及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内容,从学生错题来看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学生求解时将上底增加7cm看成了上底是7cm,导致梯形面积计算错误;另一项是在计算梯形公式时,学生将公式应用错误,虽然可以从题干中得出上底是3cm,但在计算过程中(3+10)×6=78(cm2),这说明学生在梯形公式知识体系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基于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对于第一项错误归属于思维错误即按照固定的惯性思维认知而没有认真读题干,没有从题干中有效提取信息导致错误,在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后一项是公式记忆不清也说明知识点存在遗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巩固学习,帮助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将多边形公式推导过程备注在错题旁边,强化对公式的记忆。
三、注重构建错题交互机制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习题训练的时候,学生在反复检查自己错题的时候,就是找不到自己错在哪里,此时就可以鼓励与同桌或者其他同学形成小组,在小组范围内相互检查彼此做题的情况,并且询问实际做题过程,由此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错题的原因。另外在错题交互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渐渐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错题资源,不是选择去逃避,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并进入到理想的数学学习环境之中。
以“分数乘法”的课堂测试为例,在对应测试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与同桌形成合作关系,彼此检查对方的测试题目,看看哪些地方有错误,然后将其标记出来,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就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分数计算法则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比如,在分数乘整数的运算中,本应该是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但是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总是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地找到实际错误的原因,找到错误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实际计算法则的认知,熟悉度也会不断提升,并且有意识地去规避对应的错误。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而言,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和不足,然后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去改正,就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错题交互机制时,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不能将错题作为嘲笑同桌的借口,而应该将其作为提升自己、帮助别人的契机,由此确保错题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针对这种错题交互合作机制,还可以将奖惩元素融入进去,比如,同类型的错误在出现一次之后,如果下一次再次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演唱一首歌,这样既促进了学生间的友好关系,对于提高错题合作交互机制的效率也很有益处。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在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类型,这些是因为题目较为复杂,也是因为学生在以往做题过程中没有留意错题的出现和原因而导致的。而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错题管理时,应该在过程中多加干预,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错题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治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策略的干预探讨[J].考试周刊,2020(87):76-77.
[2]詹东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3]李清丰.因错溯源,提升学力——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数学错题分析本[J].生活教育,2018(12):81-82.
贵州省桐梓县楚米镇庄子小学
关键词:小學数学;错题管理;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376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数学因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当学生经常性出现某一类型题目错误时,这种错误还会延续在之后的学习当中,通过不断的错误重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心降低,还会使得教师无从琢磨和下手,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错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就目前所做的诸多研究和实验来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结束后,如果没有对错题进行反思,下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会再次出现相同错误。这次实验所选取的学生为中学生,而相对来说小学生的错题反思能力就更加低下,因此进行错题管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制定错题本
在对小学高段数学易错题进行管理和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制定错题本,将错题作为一种全新学习资源,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改善薄弱环节,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很多数学教师会发现在课上反复强调过的问题,学生在实际做题时依然会出错,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制定错题本,将教师强调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在下面附上易错题,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错题卡,上面是一些较为典型的例题,附上容易出现错误的解答过程以及正确过程,并在上面总结出出错原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做题准确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章《负数》这节内容教学时,有这样一道数学计算题:0.38+(-1.68)-(-1.68)+0.38-1。学生在进行计算时的易错点是对“负数计算的规律”运用不到,导致其直接去括号和“负号”,将其变为:0.38+1.68-1.68+0.38-1,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这时数学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该例题记录在错题本中,并将错误计算过程写上,同时还要用其他颜色的笔将正确过程写上去,在旁边标注“负数计算规律”。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错误,可在下面接着标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次次的回顾即可加深其印象,逐渐学生会发现该类型的错误已经很少出现,甚至已经不存在,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
二、深度学习,学会分析错题
在错题集整理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在错题分析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错题代表着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思维习惯、知识点遗漏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知识体系的整合思路。
以“多边形面积的公式”为例,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易错点,如梯形的高是6cm,下底是10cm,如果上底增加7cm,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求解梯形面积是多少?在求解过程中涉及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内容,从学生错题来看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学生求解时将上底增加7cm看成了上底是7cm,导致梯形面积计算错误;另一项是在计算梯形公式时,学生将公式应用错误,虽然可以从题干中得出上底是3cm,但在计算过程中(3+10)×6=78(cm2),这说明学生在梯形公式知识体系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基于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对于第一项错误归属于思维错误即按照固定的惯性思维认知而没有认真读题干,没有从题干中有效提取信息导致错误,在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后一项是公式记忆不清也说明知识点存在遗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巩固学习,帮助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将多边形公式推导过程备注在错题旁边,强化对公式的记忆。
三、注重构建错题交互机制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习题训练的时候,学生在反复检查自己错题的时候,就是找不到自己错在哪里,此时就可以鼓励与同桌或者其他同学形成小组,在小组范围内相互检查彼此做题的情况,并且询问实际做题过程,由此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错题的原因。另外在错题交互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渐渐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错题资源,不是选择去逃避,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并进入到理想的数学学习环境之中。
以“分数乘法”的课堂测试为例,在对应测试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与同桌形成合作关系,彼此检查对方的测试题目,看看哪些地方有错误,然后将其标记出来,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就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分数计算法则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比如,在分数乘整数的运算中,本应该是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但是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总是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地找到实际错误的原因,找到错误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实际计算法则的认知,熟悉度也会不断提升,并且有意识地去规避对应的错误。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而言,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和不足,然后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去改正,就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错题交互机制时,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不能将错题作为嘲笑同桌的借口,而应该将其作为提升自己、帮助别人的契机,由此确保错题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针对这种错题交互合作机制,还可以将奖惩元素融入进去,比如,同类型的错误在出现一次之后,如果下一次再次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演唱一首歌,这样既促进了学生间的友好关系,对于提高错题合作交互机制的效率也很有益处。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在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类型,这些是因为题目较为复杂,也是因为学生在以往做题过程中没有留意错题的出现和原因而导致的。而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错题管理时,应该在过程中多加干预,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错题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治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策略的干预探讨[J].考试周刊,2020(87):76-77.
[2]詹东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3]李清丰.因错溯源,提升学力——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数学错题分析本[J].生活教育,2018(12):81-82.
贵州省桐梓县楚米镇庄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