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把握好课堂有效的40分钟。课堂时间如果能得到充分运用,学生自然学有所得,而不必再耗费课外更多的时间,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要求教师在备课组安排下,制定出科学而周密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应详细而具体,每周完成哪些任务,甚至落实到每一课。古人在《礼记·中庸》中写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人也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从这些古今的名言可见,制定一件事情的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往往决定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有效的复习计划是对复习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率着复习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以课程标准为方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给教师和学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缺少计划的复习,就像航行缺少目标,是随意的,是低效盲目的。既浪费了大好的时间,也让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兴趣。
  二、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
  特别是课堂学案的设计务必精益求精,学案的制作既要考虑课程目标,同时在内容的设计上应科学合理。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降低要求“小步子”前进法。把每节分成几个目标,弄懂一个,前进一个,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就是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非常值得教师重视。补差要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的懒,一般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也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全面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保证课堂教学内容适度,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观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地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涵的丰富、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预习不是简单的做表面文章,而是吃透课本,找到问题,抓住重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互相配合,精心设计,才能共建优质高效的高三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相辅相成的过程,其中“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除了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之外,语文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教材与学生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   一、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1.教
期刊
学生获得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情趣的熏陶,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能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教师的失职。总之,不论精读还是泛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
期刊
教师怎么才能在成功应对高考的状态下,活出语文人的声香色味呢?教师怎么才能在社会齐喊升学的压力下,活出语文人的价值生命呢?   先得认清现实:认清当前学校重视高考的语文教学的现实,认清学生在语文学科上“雾里看花”式的得分的现实,认清当前学生投入语文学习的精力和时间的现实,认清语文教师尴尬旁落的角色现实。   不能只是站在语文人的角度大声疾呼:“我们要找回属于我们语文学习的时间,我们要找回属于我们
期刊
对于“微课程”这个概念,和时下的“微博”“微信”似乎多少有些衔接。曾经一度,有些人对“微博”这种信息渠道是有看法的,它的知识的片段性让更多的人对于文化的汲取满足于只言片语的浅层阅读。但因为它的互动性,这种方式更迅捷地满足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让人们更快地介入,更好地吸收。这些,与所谓的“微课程”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谈及微课程,不得不提“微课堂”。   一、“微课”真正提供了个性化学习  
期刊
当前的文言文课堂,为了应对高考,重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领悟,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加之应试教育的重压,网络文化的冲击,学生难以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妙处和思想,文言意识越来越淡薄了。基于此,文言文的教学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中的现象考察文化问题。”而本地的教学资源中,碑刻文化不失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主”,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是打造开放的阅读课堂。   首先是“占有”, 就是学生“要读”。就像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样,即让学生大量阅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感到最头疼的就是每当在课堂上要涉及课外知识或文学常识时,底下总是一片沉寂。学生视野狭小,知识贫乏,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这与他们课外阅读的不到位有着莫大的关系。  阅读和听、说、写一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
期刊
今年语文科目湖南卷的选做题有点变化,即从往年的二选一变成三选二。从阅卷中发现,学生确实在很多能力极待提高。   今年的第一道选做题如下:   六、选做题(12分。每小题6分)   注意:选做题共三道小题,请任选其中2道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直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
期刊
平日听课时间,看那些课堂上被点名发言的学生,表现往往都是底气不足,声音微弱,三言两语的表述,匆忙地坐下,都在透露着一种“气短”、一种“无奈”乃至一种“麻木”与“漠然”。本来应该是最有可能“出彩”的、师生个性张扬的、灵动斑斓的语文课堂,为何如此“低迷”?原因很多,但是似乎有一种“病因”是共同的:“积累缺乏综合症”。   教师的积累上不去,就容易做他人的传声筒、教参的转述者,就没有自己的识见,别人听
期刊
在很多次的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体验,那就是根据预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时,常常因为学生的课堂反应或是知识点的某种契机触发,而让已设计好的教学思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如果顺势推波助澜,将已经完成的教学环节,通过类型扩展、变更样式等方式向纵深拓展,就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认知,让教学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阶段检测题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有这样一个填空题:   在中国这样的诗的国度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