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讲方式”在课堂中实施运用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对于学讲方式,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只是形式,换汤不换药。而我认为既然徐州市教育局大力推广,肯定有它的科学的地方。结合自己的一堂课上的一个方面,谈谈对学讲方式的理解。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对吗?问题出来了,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课文的理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正确的,这篇课文的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现在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语双关,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同时,文中又说,我已不再是孩子了。通过对课文中的一些事情的概括,爸爸在我上学的问题上,对我很严厉,甚至是打了我,从此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爸爸还让我自己出去闯练,特别是替爸爸到邮局寄钱。经历了这些事情,我的自立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所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但是,我已经长大。也就是爸爸虽然去世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个果实就是指:我的长大。听到孩子们这样有理有据的回答问题,我很欣慰。这是我从没有想到,因为这些内容,以前都是教师讲出来,学生听,然后记下来的。
   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还没有完,还有其它小组的同学不同意这种理解。学生急不可耐要说,我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赶忙让他分析:既然题目设计了,你认为对吗?这里面就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大多的孩子感觉到愕然,也都是伸长了脖子,仔细听他的见解。我鼓励他讲下去。文中几次写到:“爸爸种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很不像样子。”“石榴花开的没有那么红,那么大”“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爸爸生病很重,也为后文爸爸的去世做铺垫。但同时也预示了可能结不出丰硕的果实了。文章还写到“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就数你大”“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中”这些又充分说明了,文中的我也还是个孩子,上边有妈妈要照顾,下边还有六个不懂事的妹妹和弟弟更需要照顾。可想想文中的我幼小的肩膀承担起这样的生活的重担,我的生活应该是很艰辛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很高兴终于又听到不同的声音。在以前这种学生能积极与文本对话,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不同的看法,这是很难的。居然在现在学讲的方式下实现了。在学讲方式下的课堂实现了。这正体现了学生的学进去,讲出来。这也正体现了罗杰斯“学生中心”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培养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真诚、尊重和移情性理解。据此,“学讲方式”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用尊重、理解学生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有见解,哪怕是非常浅显的,甚至是不科学的见解,只要学生能有所发现,教师就应当鼓励。这也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学习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前,只要教师一进课堂,那么课堂就属于教师,教师口如悬河,学生不知东西,甚至是昏昏欲睡,这样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疲于应付,何谈教学效果,何谈学生素质的提高。还有的时候,教师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去记忆,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都唯唯是诺,不敢发表见解。这其实也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做一个引路人,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感悟那动人的文字。
   通过这样一堂课,我发现学讲方式其实是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会创出新的一片天。
其他文献
学讲课堂模式已经在全徐州得到迅速的推广,各地围绕学讲课堂模式开展各种研讨、实践探索都得到几乎一致的肯定。用一种模板去建构另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学习形式,如果创新的教学方式适合自己,那这种模板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模板不会被复制。   “学讲方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
期刊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求知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讲《扁鹊见蔡桓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中考语文命题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语文复习模式呈现多格化的趋势,但总的来说,仍属于考练和讲析相结合的流线型思路。面对这种命题思路,复习中常常出现的讲得精、练得多但收效甚微的状况,导致广大师生陷入困惑的境地。2016年中考即将来临,新的《考试大纲》表明今年语文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又将出现变化,对此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采取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要先得有“米”。尤其是写景作文,需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好景物。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只有从人体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观察去发现和感知,抓住景物特征,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一、抓住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   不同的时候,景物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所变化。让学生观
期刊
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老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创设自学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
期刊
电化教学即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育方式。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 “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股强劲东风冲击之下,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学科,更是与多媒体技术相见恨晚。多媒体技术不光是现代科技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大发现,也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语文
期刊
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历年的高考中,学生在这道题上都丢分严重,原因在哪里呢?从历次考试的试卷分析中不难看出,根本原因是学生读不懂诗歌,进入不到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体会不到诗人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体会感悟,重视古诗本身传达的内容,从而读懂诗歌。   首先,
期刊
先秦诸子中,孔子像一位君子,庄严正定温文尔雅,让人敬佩;孟子像一位辩士,舍我其谁咄咄逼人,让人信服;韩非子更像一位行者,怀才不遇孤单冷峻,让人同情。说起庄子,却让人为难,他身份多变,他是思想家,是诗人,他像流浪汉,像隐士;他尖锐犀利,慷慨激昂,多愁善感,激情浪漫,谬悠荒唐,汪洋恣肆……也许,他更像一位至情至性的谪仙人,以他的睿智开示着芸芸众生!   荒唐无端有深情。看多了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面临不少挑战。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肩负着很多任务: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他凭着一颗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在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