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任务重,课时少,如何给孩子一个“高效性”的优质课堂是每位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落实课堂改革要求的重点和关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始终应围绕以学生为本、依托教材、科学实验为核心三要素展开。本文试从激发兴趣、调控课堂、改进实验三个方面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科学探究;课堂调控;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308
小学科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织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有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而为保证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则必须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使教学按照预订流程顺利地、有效地开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学习的一半。小学生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科学课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正好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灵。作为科学老师,要利用好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1.课前引入小实验。在上《物质的变化》课前,引入了“瓶子吹气球”的小实验。实验过程:先把白醋倒进空的啤酒瓶里,气球里事先装进小苏打,然后把气球口套在啤酒瓶口上,最后用手竖直气球,让气球里面的小苏打进入啤酒瓶里。学生看到气球一点一点的鼓起了,老师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物质的变化,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2.课后开展科学小分队。为能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在班级成立了科学小分队,小分队成员定时会有所变化,有时是考的好的学生,有时是班里进步大的学生,有时是课堂上最认真的学生。总之,紧紧抓住每个学生的好奇心,牢牢拴住每个学生的进取心,营造科学探究的浓浓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始终对科学课保持热情和企盼。
二、调控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点
课堂是教师的“战场”,教材是教师的“作战图”。但课堂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动态的,而教材是几乎不变的,作为教师不能唯教材是论,要因时、因重难点、因不足认真处理好教材与课堂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会处理教材上的课时安排。由于课时少,有时要大胆合并课时,有时还要舍弃一些内容。如四上《溶解》单元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第6课《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完全可以合在一起。课的设计如下:四个组做100毫升水溶解多少克食盐,四个组做100亳升水溶解多少克小苏打。通过比较就可以完成笫四课的内容。
2.重难点要解析到位。找到孩子容易接受的思维来突破重难点,真正做到高效课堂。如四下《声音的变化》中,学生对音高和音量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较为困难。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我和学生这样打比方:一个重又大的物体和一个轻又小的物体用相同的力推它们,哪个摇摆快?得出音高与物体本身有关;一个同学你轻轻推他一下和用力推他一下哪次摇晃的幅度厉害?得出音量与对物体用的力有关。
三、改进实验是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实验为源头的,有时实验就是课程,因为它能揭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情境。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如何提高实验的效果呢?我们不仅要提供好实验材料,更要有心地、有效地设计和改进实验。
1.实验是否直观直接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中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如右图。
存在问题:一很难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且纸巾容易掉下来,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面的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现象不够直观;三是课桌上丢满了纸巾,影响环境又浪费。
改进:实验时,先用手按住漏斗上的小孔,再用漏斗把塑料泡沫垂直扣入水中,塑料泡沫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塑料泡沫不能浮上来。然后放开按住漏斗小孔的手,让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水就进来,塑料泡沫跟着就浮了上来,说明这时水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即可以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被水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见右图)
2.实验是否可操作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热是怎样传递的》课中第二个探究活动是: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要求在金属圆片上涂上均匀的蜡油,分别在中心点和边缘加热。在上课如此短的时间内涂上均匀的蜡油层难度可想而知。会出现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很薄,有的根本没涂到等情况。这样的实验得出来的实验结论当然就会五花八门,离事理很远。而“涂蜡油层”并不是此课的重点,观察“蜡在金属圆片上是如何熔化的”才是重点,因此这是一个操作性不强的实验。基于以上考虑,大胆将学生涂蜡油层这一环节舍弃,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两片涂好蜡油层的金属圆片。这样做,则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实验、观察、发现、解释…这一小学生“经历科学,理解科学”的过程中,从而加深对“热传导”这一现象的认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们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善于调控课堂、勇于改进实验三条主线打造“智慧”课堂,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我们也要认识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科学探究的有效、高效是一条漫漫长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今后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章正统.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http://www.zjxxkx.com/Article/ Upload Files/20 0903 /200 90302 10502140.doc
[2] 沈海軍.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www.xsgqxx.com/xxkx/down_UploadFiles/2008415135920170.doc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科学探究;课堂调控;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308
小学科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织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有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而为保证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则必须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使教学按照预订流程顺利地、有效地开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学习的一半。小学生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科学课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正好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灵。作为科学老师,要利用好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1.课前引入小实验。在上《物质的变化》课前,引入了“瓶子吹气球”的小实验。实验过程:先把白醋倒进空的啤酒瓶里,气球里事先装进小苏打,然后把气球口套在啤酒瓶口上,最后用手竖直气球,让气球里面的小苏打进入啤酒瓶里。学生看到气球一点一点的鼓起了,老师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物质的变化,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2.课后开展科学小分队。为能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在班级成立了科学小分队,小分队成员定时会有所变化,有时是考的好的学生,有时是班里进步大的学生,有时是课堂上最认真的学生。总之,紧紧抓住每个学生的好奇心,牢牢拴住每个学生的进取心,营造科学探究的浓浓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始终对科学课保持热情和企盼。
二、调控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点
课堂是教师的“战场”,教材是教师的“作战图”。但课堂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动态的,而教材是几乎不变的,作为教师不能唯教材是论,要因时、因重难点、因不足认真处理好教材与课堂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会处理教材上的课时安排。由于课时少,有时要大胆合并课时,有时还要舍弃一些内容。如四上《溶解》单元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第6课《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完全可以合在一起。课的设计如下:四个组做100毫升水溶解多少克食盐,四个组做100亳升水溶解多少克小苏打。通过比较就可以完成笫四课的内容。
2.重难点要解析到位。找到孩子容易接受的思维来突破重难点,真正做到高效课堂。如四下《声音的变化》中,学生对音高和音量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较为困难。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我和学生这样打比方:一个重又大的物体和一个轻又小的物体用相同的力推它们,哪个摇摆快?得出音高与物体本身有关;一个同学你轻轻推他一下和用力推他一下哪次摇晃的幅度厉害?得出音量与对物体用的力有关。
三、改进实验是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实验为源头的,有时实验就是课程,因为它能揭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情境。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如何提高实验的效果呢?我们不仅要提供好实验材料,更要有心地、有效地设计和改进实验。
1.实验是否直观直接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中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如右图。
存在问题:一很难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且纸巾容易掉下来,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面的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现象不够直观;三是课桌上丢满了纸巾,影响环境又浪费。
改进:实验时,先用手按住漏斗上的小孔,再用漏斗把塑料泡沫垂直扣入水中,塑料泡沫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塑料泡沫不能浮上来。然后放开按住漏斗小孔的手,让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水就进来,塑料泡沫跟着就浮了上来,说明这时水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即可以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被水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见右图)
2.实验是否可操作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热是怎样传递的》课中第二个探究活动是: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要求在金属圆片上涂上均匀的蜡油,分别在中心点和边缘加热。在上课如此短的时间内涂上均匀的蜡油层难度可想而知。会出现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很薄,有的根本没涂到等情况。这样的实验得出来的实验结论当然就会五花八门,离事理很远。而“涂蜡油层”并不是此课的重点,观察“蜡在金属圆片上是如何熔化的”才是重点,因此这是一个操作性不强的实验。基于以上考虑,大胆将学生涂蜡油层这一环节舍弃,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两片涂好蜡油层的金属圆片。这样做,则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实验、观察、发现、解释…这一小学生“经历科学,理解科学”的过程中,从而加深对“热传导”这一现象的认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们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善于调控课堂、勇于改进实验三条主线打造“智慧”课堂,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我们也要认识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科学探究的有效、高效是一条漫漫长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今后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章正统.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http://www.zjxxkx.com/Article/ Upload Files/20 0903 /200 90302 10502140.doc
[2] 沈海軍.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www.xsgqxx.com/xxkx/down_UploadFiles/200841513592017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