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与产业需求对接调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各领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高职类院校毕业生进入行业面临着不少的障碍与挑战。本研究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特点,从各方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从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身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 社区管理与服务; 毕业生质量; 产业需求;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52-003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政策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90年代新增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始培养专业社会保障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一方面,我国目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中,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人数少,在岗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都不是学习相关专业的,他们缺乏专业化的素质,出现了专业队伍不专业的现状。①另一方面,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存在障碍,专业毕业生大量流失,只有极少比例的毕业生最终走向相关专业岗位,并且在相关岗位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失衡现象?
  一、南华工商学院劳动关系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背景
  南华工商学院是广东省总工会于1993年在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广东省唯一的“国有民办”新机制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而劳动关系系成立于2010年4月。建系至今已培养2011、2012、2013届毕业生共139人,专业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下简称“劳保专业”)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以下简称“社区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办于2003年,此专业已为珠三角地区培养输送了毕业生近300人。2008年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现已有3届毕业生。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与分析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的整个调查过程,向2011、2012、2013届共139名毕业生发放网络调查问卷,总计回收有效问卷130份。调查还采取了访谈的方式,采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毕业生,探访了部分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了解行业情况以及通过采访南方人才市场的相关工作人员获得相关的信息与资料,随后结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从样本个体特征表可以看出,女性在进入数据分析的样本比例略高于男性,为57.69%,这与文科专业中女性较多有关。劳保专业人数为84人,占64.62%,社区专业人数为46人,占35.38%。生源全部来自广东省,目前的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的一、二线城市。从政治面貌来看,共青团员占78.46%;中共党员为14.62%;群众与民主党派人士占6.92%。从学历程度统计,大专学历占84.62%;有15.38%的毕业生在获得大专学历后选择继续升学,大部分已获得本科学历。
  2.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呈现功利化趋势
  通过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在择业时呈现出较强的现实化和功利化趋势。从毕业生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统计看出,毕业生考虑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的人数最多,占40%;其次为个人发展机会,占39.23%;考虑工作稳定性的为11.54%;比较少人关注专业知识的应用等因素。
  而对毕业生择业前考虑的其他因素统计,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单位的声誉、能解决户口问题等都是受毕业生欢迎的选项。
  从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单位性质统计,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最受欢迎,75%左右的毕业生青睐此类单位,其次为外资企业,而青睐民营企业等其他类型的单位与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紧随其后,对单位性质无任何意见的人数最少,只有5人。
  而从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统计,目前已落实稳定的就业单位人数为110人,占84.62%;另外有4人选择继续升学,3人选择灵活就业方式,3人选择自由创业,7人仍在求职中,3人选择暂时不就业。在已落实就业单位的110名毕业生中,在民营企业就业人数最多,比例占34.62%,其次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就业比例都占13.08%(无编制占大多数),然后在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的人数比例占7.9%,其余的零散分布在各类单位。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党政机关等设立的门槛较高,需要考试或高学历才能进入。
  在对毕业生进行理想就业地区统计时可以看出,70.77%的毕业生愿意在直辖市与省会城市就业;非省会城市的占23.08%;愿意到乡镇或农村就业的只有4.62%;国外就业的有1.54%。这与本系毕业生所学专业性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对而言,本系毕业生专业在一线城市就业相对容易找到对口类工作。
  根据毕业生对已确定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统计,非常满意工作的为9.1%,比较满意自己工作的为50%,一般与不满意的占40.9%。而对目前工作感觉一般与不满意的集中表现为对薪酬待遇不满意。有88%左右的毕业生期待职位薪酬为每月3000-4000元或以上,但实际只有20%左右的毕业生薪酬待遇基本符合期望值。这说明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中间位置,其就业质量在三类专科院校的大部分专业中处于中等偏下地位。有45%左右的毕业生希望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换工作岗位或者行业,以期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
  而对20名还没有稳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几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外,其他的毕业生中有单位接收,但对薪酬待遇不满意的占大多数。大部分毕业生都认为,学历不够、能力不足、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是主要因素。
  3.毕业生专业认知度与产业需求对接分析
  对于学习专业与工作性质对口的问题上,8.46%的毕业生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42.31%的毕业生选择可以找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而其余的毕业生选择先找一份工作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而从已落实工作单位的110名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程度看,完全对口的占10%;比较对口的占32%;一般的也占32%,而不对口的为26%。可以看出,劳动关系系毕业生找工作不难,但是该系毕业生就业大部分与专业关联性不大。
  但是如果区分开劳保专业与社区专业分析,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呈现不同的就业情况。
  劳保专业的毕业生只有较少人从事完全对口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通过调查与访谈可知,大部分同学在择业时,首先还是会考虑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有关的工作,例如工会工作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社会保险专员等,只是此类工作就业机会极其有限(主要是通过考公务员、考取相关证书或者获得本科以上学历实现),因而很多毕业生从事了与劳动保障类相关但并不对口的工作,例如有五成多的毕业生去了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些在对口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坚持下来。例如有毕业生在访谈中谈到,其曾在广州市某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工作近一年,整个中心只有她一人是科班出身,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最为系统与全面,但她却是个临时工,没有正式的编制,工资比正式员工少一半,没有住房公积金,年底没有年终奖等。时间一长,这位毕业生的心理便有了不平衡感,再加上面对现实的较少的收入、较多的工作任务,最终使这位毕业生转行。
  此外,劳保专业毕业生自身素质的欠缺也限制了他们去从事相关工作的机会,调查显示,毕业生主要拥有的是英语A、B级证书和计算机一级证书,小部分毕业生考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证书,目前还没有学生考过相关的社会保障类从业证书或者劳动争议与纠纷协调员证书。
  而社区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另外一个状态。
  在调查范围内的社区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多,但是专业对口度比较高,大部分毕业生初次就业都能在街道、社区、居委会或者社工机构找到岗位。这首先得益于各省市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型社区建设,加大了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力度。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粤发〔2005〕19号)中明确指出:“按照每300户左右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最少不低于5人。”配齐配强城市社区的专职工作者,主要是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其次得益于各地招聘社区工作者的对象广泛,应聘资格要求宽松,一般只需要应聘者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凭即可,也就是说相关行业的入行起点不高,所以使得社区专业毕业生能比较快地进入相关的行业。但是根据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社区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不难,但是流失量非常严重,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专业对口类行业工作两至三年后选择离职,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不高,以广州市为例,70%从事社区工作者的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在2000-3000元,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后(以下简称“社工证”)薪酬待遇会有所提高,但是幅度不大;其二是社区工作比较繁琐,从而导致有些男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排斥社区工作或者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下去;其三是因为专业知名度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虽然近年来社会对社区专业与社区工作者作了相当多的舆论报道,政府就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目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对社区专业不了解,对社区工作者存在偏见,认为大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层次太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找工作的意向或缺乏在岗位坚持下去的动力。
  综上所述,虽然劳动关系系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但是从整体而言,都体现出毕业生本身素质与产业需求的不对接。毕业生认为对就业帮助最大的因素从高到低分别为:社会关系、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学历层次、形象气质、有效的就业信息、专业、学生干部经历、学校知名度、专业证书、性别、学习成绩等。而统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学历不符合岗位要求、没有相关证书、专业优势难以发挥、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对社会缺乏了解、能力不足等。
  而在对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走访时,单位相关负责人对实习生、毕业生工作能力的反馈中给予了中上水平的评价,除了肯定学生们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之外,还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指出学生们知识面还有所欠缺,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有差距,沟通交流能力有待加强等。
  三、劳动关系系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分析及对策
  1.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合理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加强职业能力培训
  市场需求调研是专业建设的前提,首先要了解目标市场的具体需要,通过走访,了解到相关单位对劳保方面的人才需求主要为三类:一是社保经办机构的从业人员;二是企事业单位从事“五险一金”具体工作的从业人员;②三是劳动关系协调员/师。那么,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就要有所调整和偏重,在目前全国劳保专业教育中偏重理论教育的特点下,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就要通过了解学校相关专业的支撑,发展专业群,利用相关专业发展自身,明确自身的优势所在,加强相关课程的学习,特别加强技能的培训,从而确立专业特色。总之,劳保专业培养的技能人才应该既博又精,既懂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又精通一、二种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技能,以满足产业需求。
  而以社区专业为例,专业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人数与现实的社会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有数据显示,国外每千人中就有2名~2.5名社会工作者,按此标准,我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300万人。但是截至2013年底,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123084人,③与300万的数据相距甚远。而我国目前有2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全国每年的毕业生培养能力约1万人左右。从人数上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以现有的教育能力,再过20年,社会工作专才也不能普及。④尽管社区工作人才的缺口很大,可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先后,社区发展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像珠三角等一线城市急需相关的专业人才,但是二三线城市却很不乐观。所以社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有所调整。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政策的出台,社区工作职能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手段将更加先进,这些都将对社区工作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培养的社区人才除了巩固原本专业的知识基础外,还可以加入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培养范围相比较社区工作者的更为宽泛与丰富,还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社工知识,考取相关的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与拓宽职业发展平台;其次,鼓励学生在紧缺社区社工人才的珠三角地区就业,或者是急需相应专业人才的乡镇村委或者企业,同时还应及时地向学生宣传国家为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引导学生全面认清就业形势,对社区工作的职业前景形成正确的认识,消除职业偏见,巩固学生的就业信心与信念。   2.加强教改、课改与考改的深化
  要适应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调整,就要进行相关的一系列的教改、课改与考改。围绕着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系部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校企合作、新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例如采用个性化教学改革,分模块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考核环节,采取师生共同对每个项目从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到评估总结等全过程进行评议的方式来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在考试方面,大部分的课程都取消了纸质考试的方式,通过社会调查报告、活动策划书、比赛等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课改等还需要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深化,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做中学”、“做中熟”,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单位的工作任务中去。
  3.确立合作办学思路,以行业带动教学与培养
  首先,以共赢为合作原则,充分发掘能合作办学的行业单位,充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行业知名人士、劳动法方向的律师、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聘请他们到学校开设讲座或兼职授课,通过与行业的联系加强专业宣传,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专业的行业知名度,还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模式,提前做好心理适应与准备。
  其次,还可与有合作意向的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促进行业单位对学生的了解和指导。以社区专业为例,目前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到社区,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直接参与基层处理社区事务,对于他们而言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做好群众工作还需要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任,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如果学生能参加到实习基地的实习中去,以上的两个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那么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参与调查的毕业生肯定了参加实习的作用,特别是认为参与到对口实习单位的工作非常有助于毕业后就业,其主要体现在能够比较好地了解核心的工作内容,提高岗位的操作动手能力,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拥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增加就业资本,增加了对职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如果在实习单位表现优秀,还能获得未来的就业机会。
  4.有效利用社会相关培训,通过成立培训点与考点为学生考证获得便利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学历层次是硬伤,在就业时由于学历层次的原因造成就业困难的例子也不在少数。那么要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在招聘场上脱颖而出,获得相关行业的执业证书或水平证书,是证明毕业生具备相关知识技能条件的考核标准之一,是求职、任职、开业和上岗的资格凭证,所以要善于有效利用社会相关培训。社区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考取的是“社工证”。而劳保专业的学生能考的证书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师资格证”、“劳动关系协调员/师”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CLSSEP)等考试,⑤那么除了鼓励学生参与培训考取证书外,作为学校方还能够利用本身的专业资源和师资优势,申请设点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方便学生参加培训。而且学校还能够通过申请成为考试的考点,提高学校知名度,从而使得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学校,关注本校毕业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毕业生顺利进入专业对口类行业。
  参考文献:
  [1]周斌.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23-25
  [2]侯卓.关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民政部.民政部发布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OL]民政部门户网站,2014-06-17
  [4]张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7):77-79
  [5]李薇,赵丽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供需问题及对策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2(7):46-47
其他文献
摘 要:复习课是巩固和发展知识、技能的重要课型,它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梳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多数教师往往为了追求活跃、欢快的课堂氛围,而忽视了复习课应有的实际价值。欢乐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一味地追求游戏、轻松、玩乐,不顾实质性的内容,这样的复习课是苍白的,是低效
摘 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时并不多,作为重点的没有重点教,只是“识过而已”,学生印象并不深。即使老师教了,但由于教法索然无味,学生早已厌烦。目前,写字教学的整体情况极不乐观,小学生在书写时,笔画不规范、书写不到位、笔顺不正确的现象相当普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践行有效识字教学。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日益成为数学教育和教学及其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仍然值得研究。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谈了几点想法,主张从“经历”走向“经验”,以“经验”锻造“精神”。关键词:小学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 经历; 经验 ;精神
摘 要:小学英语复习课是巩固和发展知识的重要课型,它能帮助学生整理旧知,并对已经获得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复习活动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氛围下完成复习环节中的各项任务。关键词:小学英语; 复习课; 枯燥; 转变观念; 快乐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本文就学生年龄段和教学文体这两方面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式,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笔者自身教学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导入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导入; 小学语文; 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00-00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则是艺术中的艺
摘 要:当今社会,大众娱乐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本文对电子媒体在幼儿发展过程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电子媒体; 农村幼儿; 影响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06-001一、现状分析1.电子媒体在农村的发展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产生了全新的媒介文化现象,由此而产生
摘 要:从《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小红花”评比方式表现出“红花开遍”、“模式僵化、“教师独裁”三个特点,不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教育与管理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优化“小红花”评比需要做到让“花儿”姹紫嫣红,幼儿尝试反思;让评比栏“活”起来,幼儿不骄不馁;让“种花人”多起来,奖评民主化。关键词:幼儿园; 小红花; 教育评价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科学探究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4—5岁),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关键词:科学探究; 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11-001事件一:长三条尾巴的“怪物”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涌向了自然角,看看自己喜欢的小宠物,喂它们吃点心……突然,豆豆跑过来,拉着我的衣服着急地说:“张老师,不好了,小蝌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的系统教学。顺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合格毕业生,是中职汽修教育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法的出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挖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本领,全面培养学生汽车维修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关键词:分层教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食品雕刻课作为烹饪专业课程中一项对动手能力、技艺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单纯的授之以“渔”,可能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此出发,具体的分析了在食品雕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的实施激趣,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激趣; 学生;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TS97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27-001授之以“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