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品新人的长成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于雯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去通路报品时,忐忑不安的心情。那时她刚入行两年,所在的南方家园出版社也才成立两年。虽然已出版了五本书,但因为出书量不大,也没有特别想要与通路合作的活动案子,出版社并未请经销商帮忙约见通路。2009年11月,带着筹备了半年的出版品《总统先生》和《大使先生》以及2010年度出版计划,洪于雯第一次与通路采购见面。
  版型、封面、内文试读、行销计划,报品基本四项,于雯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紧张。因为她要提报的这两本小说,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去推它们——拉丁美洲的小说在台湾本来就很生僻;两本书都很厚;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影像或是其他相关的资源可以做行销活动。采购见到这两本时的反应,不出意料的冷淡。“这两本书不太具有销售的可能性”,采购一致给出这样的意见。不过,虽然书被批得体无完肤,但采购以前辈的身份和于雯分享了书的制作过程和怎么来推书,并给出中肯建议:通过换纸的方式把书做薄一点;不要同一时间推出两本书,会分散注意力;两本书的封面设计太相近,而且虽然漂亮但不太符合一本会被人关注的文学书的样子。资深采购们的真诚分享,让她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也对采购在报品中扮演的角色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资深采购看过太多太多的书,对出版社的编辑来说,他们是资讯的汇整站,汇整的是做书的人和买书的人的概念、意见和感觉。”
  菜鸟的初次试水并不成功,带着前辈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南方家园的同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检讨,最终“虚心接受并不修改”。因为一切都太迟了。封面已经做好了,整本书的概念已经想好了,纸张也已经选好下印刷厂了,更关键的是,作为出版社,南方家园有自己的坚持。“并不是我们不听通路的意见,而是想维持原来的编辑方针和出版计划,每年底我们都会出版兄弟书,这是出版社成立以来就坚持在做的事。”
  而在讨论“书的封面做出来很漂亮,可是如果做出来的样子并不符合阅读市场的习惯,让书跟读者好像有一些距离”时,南方家园设计师何佳兴先生的一席话,带给于雯很大的激荡,也是从那时开始,她会在报品中试着说服通路。何佳兴先生说,“所有的阅读习惯绝对不是由消费者(即读者)决定的,而是出版社要不断地去创新与突破,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市场并不会因为一两本书就有任何的改变,可是只要持续地去做,就会看到它的效应。”
  “听起来很理想,对不对?”于雯反问。“可那时我接受了这个观念,也慢慢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个达不到的理想。當我们有意识地发展出一系列的出版品时,读者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也愿意购买我们的书,因为他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后来我们都把持这样的原则,在兼顾书籍应有的清楚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外,从纸材到印刷,每一个小细节都会仔细执行。不用多花钱,但会找出便宜又新的可能性。”
  
  报品时要让采购看到一本书可能的样子
  随着报品次数的增加,菜鸟也逐渐掌握报品的技巧和门道。行销方式,包含折扣、活动时间、行销文案,是于雯在报品中接受资深采购意见并做出实际调整最多的部分,此外还有书籍装帧方式。“是装帧方式不是设计哦。”她强调。因为南方家园常常会“玩设计”,在整本书之外加一些零件,或是为一本书做不同的装帧。“玩装帧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在书店的陈设是否方便,如果不方便、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很容易对出版社和通路造成损失。通路的损失是在摆放的过程中会不小心弄坏书籍的包装,或是读者不清楚整体书的装帧方式,弄破了书腰或是其他的什么。”这种时候,通路采购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会告诉她实体书店的分布情况,这本书可能会被陈列的位置,以及变成NG书(已经损毁无法再贩售的书)的危险。
  提报《弘一大师手书心经金刚经》(简称《心经》)这本书时,通路采购在装帧方式上给的意见,让于雯印象深刻。
  《心经》是南方家园想要把古籍经典再现的一个里程碑。在提报这本书时,通路采购觉得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眼中,南方家园是主要出版文学书的出版社,怎么忽然做佛教的宗教书。于雯开宗明义解释了她们对这本书的定义。《心经》不是宗教书籍,在以前它是与《论语》、《孟子》、《老子》等一样的经典古籍,只是后来作为宗教书被读者认识。针对书的内容,通路采购并没有给出特别的建议,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样的书算是大众书,会有一定的销售量。可是當看到书的封面样稿时,他们提出了非常多的看法。
  “整个封面是黑色的,上面有两块白色,也不知道在画什么。”通路的采购这么说,“你们怎么能把《心经》做成这个样子?而且还是用一般的开本,不是惯常的佛教经典出版品的设计样子。”于雯不断地跟采购解释,“这本书的包装是精装,和一般的包装不一样的地方是外书很像一个盒子,不是以前那种硬邦邦的硬壳封面。”讲了好久好久,可是通路仍一直劝于雯要改设计,却也提不出具体的修改方案。
  
  南方家园再次发扬了“虚心接受并不修改”的精神,我行我素。书出来之后,通路的反应非常好。采购都很喜欢那个设计。事后,他们给于雯提了一个让她印象深刻也非常受用的建议。“在提报的时候,你只给我看图,那个图很不吸引人,我真的很担心这本书卖不出去。以后在报品时,有特殊装帧的,记得一定要带材质给我看,即便你们没有办法做出一本样书来,也一定要把所有能够相呼应的形式,类似的材质都备齐,这样我才会对这本书可能的样子更有概念,才有办法判断这本书到底能不能卖得动。”
  经过采购的提点,于雯才知道,“原来在报品时,不是简单地准备一个ppt,而是要把看到的好的行销概念,书的制作排期,在某个咖啡馆、艺文空间看到的PM,所有这些可以套用在书的行销、活动和制作上的东西都准备好。”后来再参加报品会议,于雯会准备非常多的资料,书籍装帧的材质、想做的文宣DM上的相关信息、打算做活动的很不错的艺文空间的照片……这些都是在让通路采购感受,南方家园虽然只是一个无论是出书量或是印量都很小的出版社,可是有心在做出版并有系列发展性。
  
  报品不是简单地准备一个ppt,而是要把看到的好的行销概念,书的制作排期,在某个咖啡馆、艺文空间看到的PM,所有这些可以套用在书的行销、活动和制作上的东西都准备好。
  
  从做好书,到卖好书
  与通路采购有更多的讨论和碰撞之后,于雯对报品以及通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心经》这本书来说,一开始,通路采购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直到我们有部分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样的一个冲撞和激荡下,书店看到了这本书的可能性,也尽量地让它曝光。如果當初我带了材质去报品,在报品会议上就让这本书脱颖而出,采购下的量会更多,一开始这本书就可以动起来。这是我提报的方式不好,经验不足导致的。可是书出来之后,通路真的很帮忙,已经没有档期了,他们还是努力地把书放在书店的平台上。一直到现在,这本书都是我们出版社卖得最久也最好的一本书。”
  “出版社、通路、经销三者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如果今天出版社推出的东西是很不好动的,基本上对经销和通路没有很大的损失,他可能摆一摆就收起来了。當出版社推出一个很好卖的书的时候,经销和路通采购都会跟着一起动起来。只要你本身的东西好卖,你的积极度够,这些采购都愿意把他们的经验丢出来,然后帮我们适时地修正。经销很大的作用是中介者,会帮我们汇整采购的意见,或是汇整我们的意见给采购。我必须要了解采购,因为他是第一线面对读者的人,我必须了解他汇报的读者的想法,和他们在实际通路运作上遇到的困难以及卖点,这些对我而言都是很大的激荡和反馈。”
  虽然已经从新人逐渐成长为报品的老手,每次去和通路开报品会议,于雯仍会紧张。这种紧张并不是因为害怕见到采购,而是她每次都会想,怎么让采购在有限的时间内青睐自己的出版品。在她看来,出版社和通路之间存在一种资源交换的博弈。“可是从大的方面说,通路也不尽然是要跟出版社博弈什么,他们只是单纯地看待每一本书,是不是符合他们阅读氛围的营造;有没有可能创造出很好的销售业绩。”
  
  作为出版社的编辑,对通路提报的时候,她每每会站在通路的立场去想:人家为什么要让这本书摆放在架上这么久?你提供了它什么附加价值?而通路想的是,有没有什么是出版社可以提供给读者更多的。當出版社能够提供给读者更多的时候,通路可以更好地去卖这本书。但是提供给读者更多东西,出版社就会想,可以从通路换到更多什么?不管是一张明信片还是一个包装盒,都是成本的增加。
  洪于雯说,以前刚做书的时候,自己完全是一个编辑的思维,一直觉得文字不要出错,封面要漂亮,这样就是一本好书,可是等到自己参与了报品,要更多考虑行销之后,她发现一本好书绝对不只是把它做好,还要把它卖好。“把它卖好,并不是迎合市场的口味,而是要做出自己出版社的独特性,让市场来看见你。也许这样讲很笼统,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符合自己出版社定位的行销方式。”
  
  出版社和通路采购报品时,常常会发生一些编辑意料之外的故事。《吾香稻香》和《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起做报品的。在做年度提报的时候,洪于雯有所偏重。因为她觉得讲述台湾1960年代的农村的摄影集《吾香稻香》,很符合现在乐活、慢活、有机农业的风潮,所以在提报时把这本书讲得非常精彩也很全面。而另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本讲拉丁美洲的书,在台湾比较冷门,于雯认为这本书应该卖得不会很好。结果,在提报会议上,采购对《吾香稻香》的反馈很淡,只是提出可以做店内的摄影展。相反的,他对拉丁美洲的这本书表示出兴趣,跟于雯要稿子,并提出可以参加诚品选书的角逐。
其他文献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有时候我们会生气,有时候我们会烦躁,有时候我们会发火,有时候我们会抓狂。然而,这样的冲动往往会使我们做出平时不易做的决定,从而酿成让自己悔恨终生的大错。人人内心都有按照自己意志出牌、满足自我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果不经过理智的过滤网,就会滑入冲动的陷阱。  本书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2002-2007),在国际终端营销协会(POPAI)和国际便利店协会(NAC
期刊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它只说了一件事的前一半,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眷属之后还有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能不能偕老而终,还真不是说得准的事。笔者藏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老杂志《万象》,上面有周璇与严华的“分手告白”,我另收藏周璇严华蜜月时的图片,两相对照,一声叹息。周璇严华,世纪情人,虽成眷属,未能偕老。  央视《百年歌声》栏目是一档极具水准的回顾性节目,音画结合得十
期刊
还记得漫游未来的“小灵通”吗?叶永烈先生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塑造的小记者,是我童年时代最羡慕的人物。然而在目前的现实压力下,读科幻,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我就把高物价、交通拥堵、气候变迁暂且抛开,用晚饭后的休闲时光,翻开《流浪地球》,隐藏在心中那个好奇的小孩又开始探头探脑了。  《流浪地球》是2011年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的精选集,跟随那一篇篇风格迥异却同样耐读的中篇科幻小说,可以领
期刊
当夜晚侵入这个山村  看门狗远远地吠叫  我推开柴扉凝望着黑夜清冷的孤寂  看到月亮打着寒颤  不明白狗为何对着空山狂吠  而冷月正悄然溜走  这是日本近代象征主义诗坛先驱萩原朔太郎早期首部诗集作品《吠月》中的一段词句,字里行间不啻充满清冷、倦怠、虚无的色彩,藉此表达出诗人本身向往孤独阴郁的厌世情感和思想,而诗中屡屡带有特异感觉的新式口语亦受到诗坛高度评价,被视为确立日本口语自由诗的里程碑。  从
期刊
深秋的十月,人们收获了苹果,失去了种植苹果的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带着他的光辉与魅力离开人间,却为全世界的苹果迷甚可说是全世界的年轻人留下一颗苹果、一种精神、一段传奇。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出于崇敬与怀念而将这个十月奉献给了乔布斯。乔布斯的一生太适合书写了,所以在全世界最怀念他的月份里,多本关于他的书冲入畅销榜中,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10月24日,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
期刊
关键词:产业链构建  书香:对产业链构建,三位有什么看法?  王荣文:数位内容产业是由内容、软体、硬体、通路、通讯5个环节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五方在一起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有专业的技术含量,这种专业的整合和沟通必须要有一些共同语言才能够完成。比如,如果只是一名懂得硬体的技术人员来做电子书,他虽然知道技术的缘来,可是未必了解出版最在乎的那种美感,比如行距、版面的编排、字体的选择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同
期刊
关于数字出版,笔者始终认为它的问题过于集中在数字概念、定价模式、盈利模式、行业标准等有形的方面,却忽视了出版人对于数字出版的观念和出版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这篇文章试图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待数字出版,包括: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对立观念,盗版的传播效应,分享和传播的界限不明,阅读产品的衍生价值等。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用合作取代竞争  在多个场合笔者都被问到几乎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数字出版会打败
期刊
继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之后,谁来写一本新的台湾文学史,是台湾文学界许久的猜谜和等待。    台湾新文学史  2011年会是未来回顾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先有作家宋泽莱的《台湾文学三百年》,后有陈芳明的《台湾新文学史》,时间上是不是巧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都给了文学界一个答案。  以“新文学史”为名,政治大学台文所所长陈芳明经过漫长十二年的整理爬梳,危楼夜读,终于在2011年11月
期刊
博客来听报品的是PM(产品经理)。15位PM中,有一部分人针对出版社的行销窗口,具有实体书店采购的角色,他们要了解出版品的内容,然后根据博客来的市场状况下量;另一部分人要跟进出版品在博客来的后续行销活动,具有行销的角色。听完报品后,PM并不会马上下单,而是汇整意见后再下量。博客来选书也是在报品之后,才由另外五至六位资深的同事一起选出。  报品通常会有好几波,一波是在年底或是年初,出版社准备下一年度
期刊
在岁月的长河里,十年也许微不足道,可是对于两岸摄影文化交流来说,十年,实在包容了很多穿越时间,跨越空间,连接友谊的重要元素。  2001年,海风出版社启动了“两岸摄影家·两岸行”系列交流活动,至今已举办了整整十年。十年来,在海风出版社、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和台北摄影学会的共同推动下,两岸摄影家藉助镜头先后在台湾、福建(闽西、闽北、闽东)、四川凉山、安徽黄山和上海以及湖北武汉等地共同采风;五次在台北、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