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生活即语文”,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如何把“大语文”融入到“小课堂”中,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把生动活泼的课前演讲活动形式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也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核心素养;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里具体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大语文”融入到我们的语文“小课堂”中,把生动活泼的课前演讲活动形式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也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成为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笔者这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安排课前演讲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课前演讲活动的准备、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课前演讲活动的评价、课前演讲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准备
(一)明确课前演讲活动的必要性
以古今中外的事例,向学生讲明演讲就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演讲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演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演讲的兴趣。可与学生分享的事例有:是演讲,让苏秦说服了六国国君,最终佩带六国相印,笑傲天下;是演讲,让孙中山先生聚拢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发起了一场改變中国命运的惊天动地的革命运动;是演讲,让身残志坚的尼克胡哲,用自己与命运战斗的经历,影响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成千上万的人们;是演讲让我们认识了与癌症战斗的周西,等等。数不胜数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演讲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演讲的兴趣。
(二)制定课前演讲活动计划
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表达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课前演讲活动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课前演讲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
1.老师的准备。老师应该对整个学期的课前演讲活动,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课前演讲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老师在学生课前演讲前,应该收集学生的演讲稿,进行阅读审批,对学生演讲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提前安排好学生演讲的顺序、内容、评价体系等。演讲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发言稿,演讲视频等。
2.学生的准备。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的布置,充分准备,提前搜集资料,思考钻研,撰写演讲稿,必要时还要制作PPT,演讲时才会更有信心,这样的演讲活动才会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内容
1.自我介绍
这个演讲内容适用于高一开学时,或是高考选科重新分班后,由于同学们彼此之间不熟悉,需要时间互相了解,作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随意想讲什么就是什么。因此,老师可以提前确定某个角度来开展。比如,“姓名来由”“我的性格”“兴趣爱好”“我的家乡”等等,这样内容具体而又丰富,富有吸引性。在做自我介绍时,既让同学们认识了新同学,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优秀演讲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于刚刚开始演讲活动,同学们撰写演讲稿的能力有待提高,演讲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演讲节目,选取一些优秀演讲稿,与同学们分享。优秀的演讲节目有:《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一席》《开讲啦》《说出我世界》《未来演讲》《造就TALK》《一刻Talks》《奇葩说》《听道》《星空演讲》,等等。在模仿学习优秀的演讲稿时,同学们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初步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3.名人故事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欣赏的、敬佩的一位名人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通过介绍名人故事,可以让同学们学习这些名人身上的精神品质,可以从这些名人的经历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方法。例如,曾经有同学介绍过的名人有:身残志坚的霍金、“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华为CEO任正非、从跑龙套到成为大明星大导演的周星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铁榔头”郎平、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等等。学生在介绍自己心中的榜样人物时,内心是激动的,演讲起来神采飞扬,同学们也很受鼓舞,很受感染。“名人故事”课前演讲活动,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4.好书推荐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部分演讲内容,要求同学们选取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推荐介绍给同学。推荐好书时,可引导学生从阅读这本书后,选择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分享,尽可能地结合文本内容或情节分析,切莫泛泛而谈,或从网络上照搬照套。同学们介绍过的好书有:沈从文《边城》、余华《活着》、钱钟书《围城》、杨绛《我们仨》、曹雪芹《红楼梦》、林语堂《苏东坡传》、路遥《平凡的世界》、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东野圭吾的《新参者》等等,同学们从四大名著,到现当代小说散文诗歌,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介绍了很多好书。通过同学的介绍,也引起了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氛围,逐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时事评论
经过调查,时事评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前演讲活动内容,一个班里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希望课前演讲能进行时事评论。目前,语文高考当中很多阅读材料甚至作文题目,都是贴近社会时事热点,因此,如果每天语文课前演讲能进行时事评论,既帮助学生积累当下热点时事,又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提高分析论证能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电视读报纸,上网收集新闻焦点,从小事到大事,从国内到国外,事事关心。例如,学生会关注到“华为与美国的谈判”,会关注到“香港部分激进事件”从而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学生会关注到社会暖心事件,如“司机扶蹒跚老人过马路,车流集体礼让5分钟”,传递正能量。学生还会关注到一些新兴事物,如,“如今是刷脸的时代,支付也可刷脸支付”等等,了解新科技新事物。时事评论这一演讲内容,很好地提高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6.其它演讲内容
其它演讲内容还包括介绍成语故事,介绍名言,介绍文化常识,品读诗词,推介电影,介绍地方美食或地方习俗等。《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设计的演讲内容,尽可能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地去搜集资料,积极准备演讲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老师也要注意把控好演讲内容,提前审稿,以免出现低俗或悲观消极的演讲。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评价
经过调查,学生非常期望在同学演讲后,能够听到老师及时的点评。同时,也更希望能多让其他同学参与点评。点评时,可以根据演讲者的仪表、声音、表情动作、选材、中心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点评。教师应该提前制定评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同学系统全面地了解自己演讲的效果。可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课前演讲活动环节,会忽略点评环节,这样的演讲活动就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演讲活动的效果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是否要有课前演讲活动这样一个环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观念。之所以会得不到统一,笔者认为,首先是课堂模式的长期定型,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们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些演讲活动上,倒不如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放在做练习,评讲习题,精讲课文,讲解知识点等大家认为更直接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环节上。其次是有一些老师认同课前演讲活动的意义,但是在开展活动时,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划,导致课前演讲活动效果较低,随意盲目,杂乱费时,到最后师生都觉得这样的课前演讲活动可有可无,不了了之。在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确实也会面临很多困境和思考。
1.学生课前演讲投入精力不多。开始时学生有新鲜感,因此热情高涨,但到后面阶段,尤其是中段考期末考等大型考试时,学生投入程度不高,甚至敷衍了事,效果较低。
2.学生能力有限。部分同学演讲稿写得不好,或演讲缺乏感染力,以至于部分同学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不高,兴致不高。
3.演讲后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或缺乏客观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演讲后得不到一个较大的提升,缺乏后阶段继续演讲的信心和动力。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作用
但是,如果教师能做到“高屋建瓴”,充分准备,系统规划,高效进行,课前演讲活动的作用是不可小觑。《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可见,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虽然是短短的课前演讲活动,学生却受到很大的熏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课前演讲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开阔眼界,丰富写作素材;4.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思辨性地分析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看法,进一步完善學生人格;5.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构建语文学习的生活环境,课前演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课前演讲活动,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修养和思维品质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有助于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后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演讲辞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2]黄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演讲辞研究——从课标、教材、教学三位一体的角度[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颜妙瑜.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5.
[4]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5]林嵘春,刘仁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6]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7]孙思雨.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9).
[8]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核心素养;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里具体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大语文”融入到我们的语文“小课堂”中,把生动活泼的课前演讲活动形式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也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成为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笔者这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安排课前演讲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课前演讲活动的准备、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课前演讲活动的评价、课前演讲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准备
(一)明确课前演讲活动的必要性
以古今中外的事例,向学生讲明演讲就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演讲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演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演讲的兴趣。可与学生分享的事例有:是演讲,让苏秦说服了六国国君,最终佩带六国相印,笑傲天下;是演讲,让孙中山先生聚拢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发起了一场改變中国命运的惊天动地的革命运动;是演讲,让身残志坚的尼克胡哲,用自己与命运战斗的经历,影响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成千上万的人们;是演讲让我们认识了与癌症战斗的周西,等等。数不胜数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演讲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演讲的兴趣。
(二)制定课前演讲活动计划
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表达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课前演讲活动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课前演讲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
1.老师的准备。老师应该对整个学期的课前演讲活动,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课前演讲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老师在学生课前演讲前,应该收集学生的演讲稿,进行阅读审批,对学生演讲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提前安排好学生演讲的顺序、内容、评价体系等。演讲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发言稿,演讲视频等。
2.学生的准备。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的布置,充分准备,提前搜集资料,思考钻研,撰写演讲稿,必要时还要制作PPT,演讲时才会更有信心,这样的演讲活动才会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内容
1.自我介绍
这个演讲内容适用于高一开学时,或是高考选科重新分班后,由于同学们彼此之间不熟悉,需要时间互相了解,作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随意想讲什么就是什么。因此,老师可以提前确定某个角度来开展。比如,“姓名来由”“我的性格”“兴趣爱好”“我的家乡”等等,这样内容具体而又丰富,富有吸引性。在做自我介绍时,既让同学们认识了新同学,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优秀演讲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于刚刚开始演讲活动,同学们撰写演讲稿的能力有待提高,演讲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演讲节目,选取一些优秀演讲稿,与同学们分享。优秀的演讲节目有:《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一席》《开讲啦》《说出我世界》《未来演讲》《造就TALK》《一刻Talks》《奇葩说》《听道》《星空演讲》,等等。在模仿学习优秀的演讲稿时,同学们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初步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3.名人故事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欣赏的、敬佩的一位名人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通过介绍名人故事,可以让同学们学习这些名人身上的精神品质,可以从这些名人的经历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方法。例如,曾经有同学介绍过的名人有:身残志坚的霍金、“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华为CEO任正非、从跑龙套到成为大明星大导演的周星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铁榔头”郎平、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等等。学生在介绍自己心中的榜样人物时,内心是激动的,演讲起来神采飞扬,同学们也很受鼓舞,很受感染。“名人故事”课前演讲活动,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4.好书推荐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部分演讲内容,要求同学们选取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推荐介绍给同学。推荐好书时,可引导学生从阅读这本书后,选择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分享,尽可能地结合文本内容或情节分析,切莫泛泛而谈,或从网络上照搬照套。同学们介绍过的好书有:沈从文《边城》、余华《活着》、钱钟书《围城》、杨绛《我们仨》、曹雪芹《红楼梦》、林语堂《苏东坡传》、路遥《平凡的世界》、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东野圭吾的《新参者》等等,同学们从四大名著,到现当代小说散文诗歌,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介绍了很多好书。通过同学的介绍,也引起了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氛围,逐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时事评论
经过调查,时事评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前演讲活动内容,一个班里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希望课前演讲能进行时事评论。目前,语文高考当中很多阅读材料甚至作文题目,都是贴近社会时事热点,因此,如果每天语文课前演讲能进行时事评论,既帮助学生积累当下热点时事,又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提高分析论证能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电视读报纸,上网收集新闻焦点,从小事到大事,从国内到国外,事事关心。例如,学生会关注到“华为与美国的谈判”,会关注到“香港部分激进事件”从而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学生会关注到社会暖心事件,如“司机扶蹒跚老人过马路,车流集体礼让5分钟”,传递正能量。学生还会关注到一些新兴事物,如,“如今是刷脸的时代,支付也可刷脸支付”等等,了解新科技新事物。时事评论这一演讲内容,很好地提高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6.其它演讲内容
其它演讲内容还包括介绍成语故事,介绍名言,介绍文化常识,品读诗词,推介电影,介绍地方美食或地方习俗等。《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设计的演讲内容,尽可能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地去搜集资料,积极准备演讲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老师也要注意把控好演讲内容,提前审稿,以免出现低俗或悲观消极的演讲。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评价
经过调查,学生非常期望在同学演讲后,能够听到老师及时的点评。同时,也更希望能多让其他同学参与点评。点评时,可以根据演讲者的仪表、声音、表情动作、选材、中心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点评。教师应该提前制定评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同学系统全面地了解自己演讲的效果。可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课前演讲活动环节,会忽略点评环节,这样的演讲活动就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演讲活动的效果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是否要有课前演讲活动这样一个环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观念。之所以会得不到统一,笔者认为,首先是课堂模式的长期定型,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们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些演讲活动上,倒不如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放在做练习,评讲习题,精讲课文,讲解知识点等大家认为更直接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环节上。其次是有一些老师认同课前演讲活动的意义,但是在开展活动时,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划,导致课前演讲活动效果较低,随意盲目,杂乱费时,到最后师生都觉得这样的课前演讲活动可有可无,不了了之。在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确实也会面临很多困境和思考。
1.学生课前演讲投入精力不多。开始时学生有新鲜感,因此热情高涨,但到后面阶段,尤其是中段考期末考等大型考试时,学生投入程度不高,甚至敷衍了事,效果较低。
2.学生能力有限。部分同学演讲稿写得不好,或演讲缺乏感染力,以至于部分同学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不高,兴致不高。
3.演讲后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或缺乏客观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演讲后得不到一个较大的提升,缺乏后阶段继续演讲的信心和动力。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作用
但是,如果教师能做到“高屋建瓴”,充分准备,系统规划,高效进行,课前演讲活动的作用是不可小觑。《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可见,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虽然是短短的课前演讲活动,学生却受到很大的熏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课前演讲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开阔眼界,丰富写作素材;4.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思辨性地分析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看法,进一步完善學生人格;5.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构建语文学习的生活环境,课前演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课前演讲活动,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修养和思维品质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有助于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后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演讲辞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2]黄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演讲辞研究——从课标、教材、教学三位一体的角度[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颜妙瑜.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5.
[4]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5]林嵘春,刘仁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6]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7]孙思雨.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9).
[8]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