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似乎永远是个怪圈,一旦钻了进去,便云里雾里的,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路在何方了;而一旦跳了出来,便又如梦方醒:啊,语文原来很简单,不就是读书嘛!古代、近代乃至现代,有多少语言巨匠、国学大师,都没有经历过如今这令人眼花缭乱的语文课堂,他们其实都是读书读出来的。由此,笔者以为,读书指导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一、读书指导:何以应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将读书指导视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归根结底是因为:读书是人之精神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需要。
1.读书,人之精神成长的第一需要。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流转、不断更新的时代,书籍则是反映这种流转和更新的“晴雨表”。人,在社会中生活,须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节拍,方能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于是,除了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读书无疑成了人的精神成长的第一需要。比之现实生活,读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借助言语作品,人们不光可以照样感受多彩的社会生活,照样体验丰富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看到更为广阔浩瀚的世界,回味更为厚重悠远的历史。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能穿越时光的隧道与遥隔千载的先人进行心灵对话,能发挥想象的作用去唧爵也许今生无缘亲历的浪漫或惊险,能依凭心灵的感应去聆听人类正直、高尚、忠诚、善良的声音,去凝望人类亲情、爱情、友情、同志之隋、同窗之情等伟大的情感。在这样一言一语、日积月累的默默诵读之中,在这样一点一滴、日久天长的体验感悟之中,我们的灵魂会越来越纯洁,我们的人格将越来越健全,我们的生命将越来越富有,我们的精神便由此成长着、提升着……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人生刚刚启程,刚刚由口语学习转入书面语言学习,刚刚可以进入启蒙阅读时期,读书对他们的生命成长,尤其是精神生命的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读书指导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2.读书,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需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自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便如插上翅膀一般,日益走向繁盛。然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绝不是仅有文字独当其任,最重要的还是人,是人创造了语言文字,并运用语言文字积累、传承发展文化,同时又创造和生成文化。换言之,文字离开了人,不过是一堆乱砖碎瓦,毫无意义可言,即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语言文字的宝殿,抑或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语言文字的花园,如果没有人去驻足观瞻,没有人去凝神欣赏,那它仍然无异于一座死寂的城堡,无异于一片荒凉的原野。所以,语言文字只有与人融为一体,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才真正拥有了生命,才真正走进了传承和发展的轨道。而语言文字与人融为一体的纽带,恰恰是人的阅读活动。
当今世界,作为文化之物理载体的书籍,其数量之大、门类之多、形式之丰富已达到空前状态,大量通俗乃至低俗的读物纷纷涌入人类阅读视野,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心灵。这对少年儿童而言,直接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选择难度,进而影响文化的健康发展。因而,只有悉心改造少年儿童的阅读实践,让这一代人的阅读回归经典,才有望拯救经典、发展经典,重建人类高雅的主流文化。由此,读书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需要,读书指导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二、读书指导:如何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把读书指导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主要应该做两件事:
1.精读指导。所谓精读,顾名思义就是精细阅读。按朱熹之说,精读就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至乎彼”的精细研读。从要求看,应仔细、认真地读,做到字字入目,词词人脑,句句人心;从过程看,应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想象等各种思维方式,去参悟语言文字;从效果看,应达到入境、动情、明意、悟理的境界,参透文章选词炼句、引经据典、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从而实现思想的进步、品格的提升、情操的陶冶和语言表达、语言审美能力的发展。
指导精读,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课文的教学过程,并将方法指导、习惯培养渗透其中。对于这一过程,《教育大辞典》中归结为初读、细读、深读三个阶段,而笔者则将它分解为这样五个环节:①感知文字,疏通文句,即将无声的字符转化为有声的音符,在大脑语言区建立规则的言语表象。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对文本逐字读准、逐词读对、逐句读通、全文读顺,为顺利进入文本的意义知觉扫清文字障碍,奠定理解基础。②把握梗概,理清文脉,即将大脑中形成的规则“声符”言语转化为“意符”言语,并通过知觉连缀文本表层内容及其呈现脉络形成有序的整体表象。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逐词释义、逐句知意、逐段概括、全文综合,把握作者总体旨意。③抓住重点,领离为涵,即在了解全文内容基础上依据文本要旨确定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精细斟酌、深度探究。挖掘其重要内涵。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随时进行据文联想、缘情想象以及概括抽象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为之远,情为之动,进而达到对文章意涵的深度感悟。④赏析语言,品味文趣,即将“抽出”的文章意涵“送回”文本,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去揣摩文章采用的种种表达方式及其特殊作用。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反复吟诵,反复推敲,字斟旬酌,从音韵、词汇、旬式、辞格等角度发现作者独到的言语技巧。⑤积累语段,内化文粹,即将文本之中精致之片段、优美之章节,以文字复制或言语记忆方式积累起来。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做摘录笔记或制作卡片,分门别类,存储语言素材;并且熟读成诵,烂读牢记,内化于心,融入自己的言语图式中。
2.略读指导。所谓略读,就是粗略地读。排除专业取向的因素,从普适的角度看,略读是伴随于人生、渗透于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生活化阅读现象,其目的不是克难攻坚、求深求精,而是怡情养性、求博求宽。尽管在不同阅读主体看来,阅读的视域、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通常仅需了解文章或著作所叙述的主要人物、主要经历、主要事件、主要观点等,有的甚至仅需了解某些重要信息即可。因此,略读不必字斟句酌,不必穷根究底,只需走马观花快速浏览,或寻章摘句跳跃抓读。略读在学生看来称为泛读更为确切,即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略读的指导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①培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略读指导也应从培养读书兴趣人手,使学生爱上读书,将读书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变为校园学习生涯中的一种内在需求。激趣方法不一而足,而笔者以为以书引趣最为重要,即有意识地提供学生喜爱的趣文美文片段、童话故事情节或名家名作提要等,激起其强烈的阅读欲望,经常如此,让学生久读成习,欲罢不能。②建构序列——学生之略读与成人有着明显区别,他们相当程度上不是直接为休闲,或纯粹为消遣,而是延伸课内阅读,印证课内阅读,应用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视野,借以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提升人文品质,因而不能完全任性而为,率性而读。故须遵循心理特点,联系课内精读,从中外语言宝库中撷取内容健康、形式鲜活、类型多样、孩子喜闻乐见的言语精品,按年段、有计划、分批次推介给学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经典,汲取营养。③丰富活动——读书,是个人行为;活动,是集体行为;策划和组织以读书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可使个人读书有表现的机会、交流的渠道、互动的平台,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视界的融合、思想的共享。可以策划和组织的读书活动很多,以营造读书环境为取向的,有家庭小书柜评比、班级图书角评比等;以展示读书成效为取向的,有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会、古诗美文朗诵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读书小报展览会等;以激励读书典型为取向的,有“小博士”评选、“故事大王”评选、“读书之星”评选、“最佳读书伙伴”评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浓烈的读书氛围,产生互感效应。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读书指导:何以应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将读书指导视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归根结底是因为:读书是人之精神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需要。
1.读书,人之精神成长的第一需要。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流转、不断更新的时代,书籍则是反映这种流转和更新的“晴雨表”。人,在社会中生活,须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节拍,方能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于是,除了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读书无疑成了人的精神成长的第一需要。比之现实生活,读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借助言语作品,人们不光可以照样感受多彩的社会生活,照样体验丰富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看到更为广阔浩瀚的世界,回味更为厚重悠远的历史。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能穿越时光的隧道与遥隔千载的先人进行心灵对话,能发挥想象的作用去唧爵也许今生无缘亲历的浪漫或惊险,能依凭心灵的感应去聆听人类正直、高尚、忠诚、善良的声音,去凝望人类亲情、爱情、友情、同志之隋、同窗之情等伟大的情感。在这样一言一语、日积月累的默默诵读之中,在这样一点一滴、日久天长的体验感悟之中,我们的灵魂会越来越纯洁,我们的人格将越来越健全,我们的生命将越来越富有,我们的精神便由此成长着、提升着……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人生刚刚启程,刚刚由口语学习转入书面语言学习,刚刚可以进入启蒙阅读时期,读书对他们的生命成长,尤其是精神生命的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读书指导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2.读书,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需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自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便如插上翅膀一般,日益走向繁盛。然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绝不是仅有文字独当其任,最重要的还是人,是人创造了语言文字,并运用语言文字积累、传承发展文化,同时又创造和生成文化。换言之,文字离开了人,不过是一堆乱砖碎瓦,毫无意义可言,即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语言文字的宝殿,抑或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语言文字的花园,如果没有人去驻足观瞻,没有人去凝神欣赏,那它仍然无异于一座死寂的城堡,无异于一片荒凉的原野。所以,语言文字只有与人融为一体,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才真正拥有了生命,才真正走进了传承和发展的轨道。而语言文字与人融为一体的纽带,恰恰是人的阅读活动。
当今世界,作为文化之物理载体的书籍,其数量之大、门类之多、形式之丰富已达到空前状态,大量通俗乃至低俗的读物纷纷涌入人类阅读视野,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心灵。这对少年儿童而言,直接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选择难度,进而影响文化的健康发展。因而,只有悉心改造少年儿童的阅读实践,让这一代人的阅读回归经典,才有望拯救经典、发展经典,重建人类高雅的主流文化。由此,读书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需要,读书指导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二、读书指导:如何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把读书指导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主要应该做两件事:
1.精读指导。所谓精读,顾名思义就是精细阅读。按朱熹之说,精读就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至乎彼”的精细研读。从要求看,应仔细、认真地读,做到字字入目,词词人脑,句句人心;从过程看,应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想象等各种思维方式,去参悟语言文字;从效果看,应达到入境、动情、明意、悟理的境界,参透文章选词炼句、引经据典、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从而实现思想的进步、品格的提升、情操的陶冶和语言表达、语言审美能力的发展。
指导精读,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课文的教学过程,并将方法指导、习惯培养渗透其中。对于这一过程,《教育大辞典》中归结为初读、细读、深读三个阶段,而笔者则将它分解为这样五个环节:①感知文字,疏通文句,即将无声的字符转化为有声的音符,在大脑语言区建立规则的言语表象。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对文本逐字读准、逐词读对、逐句读通、全文读顺,为顺利进入文本的意义知觉扫清文字障碍,奠定理解基础。②把握梗概,理清文脉,即将大脑中形成的规则“声符”言语转化为“意符”言语,并通过知觉连缀文本表层内容及其呈现脉络形成有序的整体表象。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逐词释义、逐句知意、逐段概括、全文综合,把握作者总体旨意。③抓住重点,领离为涵,即在了解全文内容基础上依据文本要旨确定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精细斟酌、深度探究。挖掘其重要内涵。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随时进行据文联想、缘情想象以及概括抽象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为之远,情为之动,进而达到对文章意涵的深度感悟。④赏析语言,品味文趣,即将“抽出”的文章意涵“送回”文本,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去揣摩文章采用的种种表达方式及其特殊作用。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反复吟诵,反复推敲,字斟旬酌,从音韵、词汇、旬式、辞格等角度发现作者独到的言语技巧。⑤积累语段,内化文粹,即将文本之中精致之片段、优美之章节,以文字复制或言语记忆方式积累起来。这一环节要求阅读者做摘录笔记或制作卡片,分门别类,存储语言素材;并且熟读成诵,烂读牢记,内化于心,融入自己的言语图式中。
2.略读指导。所谓略读,就是粗略地读。排除专业取向的因素,从普适的角度看,略读是伴随于人生、渗透于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生活化阅读现象,其目的不是克难攻坚、求深求精,而是怡情养性、求博求宽。尽管在不同阅读主体看来,阅读的视域、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通常仅需了解文章或著作所叙述的主要人物、主要经历、主要事件、主要观点等,有的甚至仅需了解某些重要信息即可。因此,略读不必字斟句酌,不必穷根究底,只需走马观花快速浏览,或寻章摘句跳跃抓读。略读在学生看来称为泛读更为确切,即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略读的指导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①培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略读指导也应从培养读书兴趣人手,使学生爱上读书,将读书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变为校园学习生涯中的一种内在需求。激趣方法不一而足,而笔者以为以书引趣最为重要,即有意识地提供学生喜爱的趣文美文片段、童话故事情节或名家名作提要等,激起其强烈的阅读欲望,经常如此,让学生久读成习,欲罢不能。②建构序列——学生之略读与成人有着明显区别,他们相当程度上不是直接为休闲,或纯粹为消遣,而是延伸课内阅读,印证课内阅读,应用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视野,借以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提升人文品质,因而不能完全任性而为,率性而读。故须遵循心理特点,联系课内精读,从中外语言宝库中撷取内容健康、形式鲜活、类型多样、孩子喜闻乐见的言语精品,按年段、有计划、分批次推介给学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经典,汲取营养。③丰富活动——读书,是个人行为;活动,是集体行为;策划和组织以读书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可使个人读书有表现的机会、交流的渠道、互动的平台,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视界的融合、思想的共享。可以策划和组织的读书活动很多,以营造读书环境为取向的,有家庭小书柜评比、班级图书角评比等;以展示读书成效为取向的,有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会、古诗美文朗诵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读书小报展览会等;以激励读书典型为取向的,有“小博士”评选、“故事大王”评选、“读书之星”评选、“最佳读书伙伴”评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浓烈的读书氛围,产生互感效应。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