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电影的核心发发展战略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商业电影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品牌营销提供了借鉴,中国商业电影的营销要确立产业品牌形象,塑造影业公司品牌,建设人才品牌,发展院线、影院品牌,走品牌营销的核心发展战略之路。
  关键词 商业电影 品牌 发展
  
  自从2003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内地票房上以2.5亿元取得本土票房的神话,影视界关于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讨论就不绝于耳。除了在电影的商业营销上大作噱头外,电影实业界更注重在具体影片的市场推广上进行营销化运作,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电影《集结号》上映前的前期宣传、首映式、新闻媒体的炒作以及上映后的评论造势等一系列的市场运作,无不表现出了当前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策略。
  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策略,一是要站在中国电影制作、资本运行和发行推广的实际操作层面步步探索更有效率和健康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就是要摆脱目前过于注重营销手段来发展电影的观念,树立核心发展的战略理念,走品牌化经营之路。
  
  一、美国商业电影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品牌营销提供了借鉴
  
  美国商业电影目前许多研究者直呼为“好莱坞”电影。“好莱坞”这个名称本身就是美国商业电影品牌营销的最佳例证。尽管“好莱坞”电影影片质量良莠不齐,但是通过各国电影人的努力,美国电影产业成功推出了“好莱坞”电影的名牌。“好莱坞”电影这一美国电影产业品牌形象的确立,使美国电影风行全球。
  除了产业品牌,美国商业电影的竞争使得电影公司对自身的品牌塑造亦相当重视。21世纪fox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米高梅影业公司等美国商业电影公司以其强大的制作班底和海外发行实力,通过大量优秀电影的制作和全球输出,取得国际电影界的认可,从而为自己赢得国际品牌和知名度。
  此外,美国商业电影对导演品牌和明星品牌的塑造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资本。“美国电影企业经营的关键是需要能将创意不断转化成商业上成功的产品”。一般而言,这种过程包含一项明星制,它“是建立品牌忠诚度,获取高额而稳定利润的保障措施。减少风险的措施之一就是用风险度低的明星和导演。25%的预算是给明星的”。导演品牌的典范之一就是导演《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乔治·卢卡斯。自1977年始,《星球大战》电影取得空前成功,同时也为乔治·卢卡斯执导续集,赢取票房奠定了基础。乔治·卢卡斯也因此在美国电影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导演品牌。同样缘于自身的导演品牌,斯皮尔伯格执导了43部影片,希区柯克更是执导了53部之多。他们能够执导比其他非品牌导演更多的影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品牌对电影票房的深刻影响。明星同样也不例外。明星的品牌效益而导致影片大受欢迎就更加不言白明。伊丽莎白·泰勒、卓别林、茱莉亚·罗伯茨、施瓦辛格等电影巨星无不是美国商业电影明星品牌的代表。通过这些著名影星的加盟,一部部影片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从而推动电影业的良性发展。
  美国商业电影的院线品牌,也是其特色之一。美国知名的米高梅等八大家影业公司,在塑造公司品牌的同时,也花巨资在美国本土和国外建立自身所属的院线,为推广发行影片理清渠道。依附于公司品牌的院线有力地推动着美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另外,美国商业电影同样也注重开发与电影相关的商品品牌,比如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星球大战玩具、泰坦尼克号游轮。这些品牌的开发,每年为电影公司带来成千上万的美元收入。
  
  二、中国商业电影的品牌经营
  
  美国商业电影在产业、影业公司、导演和明星等方面的品牌发展策略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品牌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可供我们在发展电影产业中予以适当的借鉴。
  
  1、产业品牌形象的确立
  产业品牌形象的确立,需要从电影体制的改革入手,来营造中国商业电影运营资本和剧本创作的繁荣。2001年出台的《电影管理条例》对社会资金和机构开放了电影制作准入的限制,也放宽了中外合拍电影的条件。此举为中国商业电影资本的繁荣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要避免在中外合资拍摄中放弃中国电影特有的文化底蕴,转而纯粹追求市场利益而滥同于“好莱坞”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导致中外电影的雷同化,从而影响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品牌建设。通过宽松的产业环境生产出更多的类型各异、风格高雅的优秀影片吸引观众,走出国门,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如同印度“宝莱坞”电影、香港电影通过自身努力,以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国际电影界树立起该地区电影产业的品牌形象。
  树立中国电影产业品牌形象,一是要生产一定数量的优秀影片在本土市场树立起健康娱乐的产业形象,二是通过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的影片的出口来树立中国商业电影在国际电影界的形象。
  
  2、影业公司品牌的塑造
  一个电影爱好者对美国的20世纪fox影业公司、米高梅影业公司,香港的邵氏兄弟和嘉禾等知名的影业公司耳熟能详。这些公司就是影业品牌形象的代表。20世纪fox影业公司通过《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和《怪医杜立德》等影片的成功发行,确立其在美国乃至全球电影界中明星公司的地位。美国影业公司通过市场需求规模优势和大规模运作,通过其既拥有制作机构又拥有发行网的结构优势来发行相当一部分有影响力的大片确立其公司的品牌形象。
  中国影业公司的品牌塑造也已经起步。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华谊兄弟影业公司和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通过制作、发行一系列优秀导演和演员的影片已经在中国电影观众心目中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与美国电影公司的品牌塑造还有相当的差距。我国影业公司成立的年限相对较短,影片制作的数量少,影响力小。另外,影片的发行渠道少,尤其是海外市场发行不畅,不利于公司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商业电影除《英雄》、《十面埋伏》和《天地英雄》等少数电影在本土以外影院上映外,大部分国产商业电影只限于“内部消化”,再加上电视频道销售和DVD市场流通。影业公司品牌的弱小减少了影片在频道和DVD市场的商业利润。由此,中国商业电影公司的品牌发展要致力于几个关键点:一、扩大单片的全球发行市场。二、宣传影片的同时着力于电影公司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可能有许多人知道电影《英雄》及其导演,但是知道其发行制作的影业公司的人则寥寥无几。对中国商业电影而言,影业公司建设自身品牌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3、人才品牌的建设
  人才品牌包括导演品牌和明星品牌,它还涉及到中国商业电影输送人才的院校品牌。
  中国导演的品牌群像是以“代”出现的,各代中知名的导演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在社会大众和国际电影界仍声名寥寥。一个导演其实就是一个品牌。冯小刚通过其贺岁片,张艺谋通过其早期艺术电影的形式,成功地树立了各自的导演品牌形象。他们通过其品牌影响推 动了其影片的市场运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导演在树立国内品牌的同时,更应注重其国际品牌的树立。李安电影的成功亦得益于其在国际影坛树立了其鲜明的李安品牌。导演品牌的建设,需要有导演个人的鲜明风格。来塑造品牌差异。同时也要借助于优秀影片的宣传与评论来提升导演品牌。
  一个正常的电影消费市场,是由不同的电影消费对象和不同的导演品牌、明星品牌构成的。如同国内的导演一样,在国际上有品牌影响力的国内影星亦屈指可数。明星品牌的建设关键是在明星的品牌维护上,主要体现在明星的角色创造能力的延续,就是要有优秀的影片让明星继续演下去,再就是按国际流行的包装路线来安排明星的发展路程,保证明星的影响力。
  为此,国内商业电影的发展在导演品牌和明星品牌的发展战略上,影业公司要以二者的品牌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优秀影片剧本的制作来创造导演品牌和明星品牌的更大发展空间。
  
  4、院线/影院品牌的发展
  美国院线的发展一般伴随着影业公司的成长。为了更好发行影片,美国商业影业公司的策略是建立自己的院线。每个大公司拥有一个遍及全美及世界的发行网,以保证影片到达院线并且使各地的终端消费者能够买到产品。公司品牌和院线品牌一起成长。中国的院线和影院建设在政府支持、资本引进的局面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37条院线中,中影集团参股、控股的院线有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四川太平洋、江苏东方、中影南方新干线、海南蓝海。这些院线2006年产生票房占全国票房37%左右。”中影集团在院线发展上取得了规模优势。但是它遭遇到了品牌优势的有力挑战。“北京万达投资兴建的10多家万达影城迅速发展起来,全线票房收入从2006年的1.5亿元突飞猛进为3亿多元:广东珠江依靠多家自建的金逸系列影城提升票房,从1.4亿元增加到1.8亿元。地方的湖北银兴和重庆万和院线也比2006年增加1000多万元,分别突破5000万元和4000万元大关。”在全国37条院线、100多家影院中,归根到底还是以影院的数量取胜。万达院线可以算是在全国树立了自己的院线品牌,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业绩。广东“金逸”和湖北“银兴”等影院建立了一定的地方品牌。面对如此多的数量,在影院的品牌发展上,则要在避免同一地区不同院线品牌的恶性竞争,分流观众,影响商业收入。同时要推动强势院线品牌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覆盖,增强影响力。通过合理规划,建立起一个院线品牌数量合适、分布合理、竞争有序的中国商业电影院线新格局。
  张艺谋在谈到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时说到:“从投资、制作到发行、推广,可以明显看出系统地向好莱坞的商业规则学习,很有必要。从商业角度来说,中国的电影越接近好莱坞的商业化操作规则,说明中国的电影越成熟。”从中国商业电影的核心发展战略来讲,学习好莱坞的品牌发展不失为一条成熟的路径。在发展上述品牌核心之外,我们同时也不能放弃了影片品牌、类型品牌以及相关商品品牌的发展。唯有如此,中国的商业电影则能走入世界电影之林,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归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对人的主体意识內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是张扬人的主体意识。实现“情”的意义生活,其次,运用人的主体意识基本观点,对该片艺术之美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最后指出,哲学家是在探索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艺术家是在表现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  [关键词]主体意识 生命意义 艺术美    引言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满》所以能将人带入美
[摘要]电影字幕是整个影片独特氛围、艺术性、情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提升我国影片的字幕设计水平一直是电影工作者关切的课题。本文就电影字幕的片头、片尾字幕美学意义及艺术表现手段和电影字幕的版式安排及中国传统艺术对电影字幕的美学鉴赏意义和手段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电影字幕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表现方法。以期通过本文呼唤电影工作者对电影字幕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我国影片的字幕艺术表现水平。 
[摘要] 本文基于影视城建设热潮背景下,分析了影视城旅游开发的特点,影视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影视城旅游开发战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影视城 热点 问题 开发战略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建设热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这类建设热潮的背后蕴涵着巨大风险,2005年金鸡百花节的资料显示,至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
[摘要] 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艺术电影之翘楚、“作者电影”的旗手,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2007年的逝世,被人们称为“欧洲人文电影时代的最后落幕”。所谓“伯格曼现象”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关键词] 伯格曼现象 作者电影“戏剧的电影”与“电影的电影”    2007年7月30日,作为世界“艺术电影”之翘楚、“作者电影”的旗手、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以89岁高龄告别了人
[摘要]电影《时时刻刻》打破了电影语言的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将三个时空的不同类型女性的命运连接在一起。蒙太奇如梦如幻地将女性内心,通过女性主义的外壳,展现了电影“白日梦”的魅力。电影的母本《时时刻刻》根据《达洛卫夫人》再创作而成,英国女作家吴尔芙的创作过程和最终命运被戏仿,《达洛卫夫人》作为线索影响了不同时空中的女性,这种预言式的奇观和“白日梦”一起,把女性对世界诗意与完整的认识方式
[摘要]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国影视创作走向了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感性,忽略理性,片面追求娱乐功能,忽略了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从而导致中国影视创作娱乐性的严重失度和创作生态的严重失衡。  [关键词]大众文化 影视 娱乐 创作生态    世纪之交,随着现实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地疯狂涌入,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及其审美表现方式、文艺的价值取向等,都迅速地发生了前所
[摘要]《巴别塔》是好莱坞于2006年推出的一部获得多种奖项的电影,影片以一杆猎枪为线索交叉地讲述了多个故事,展示了人类生存处境中由各种隔阂所带来的悲哀和不幸,以及在隔阂之后人类实现沟通和交流的希望。  [关键词]巴别塔 隔阂 沟通    一、电影《巴别塔》简介    《巴别塔》是好莱坞的墨西哥裔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在2006年创作的一部电影,该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戛纳影展最
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称赞《窦娥冤》说:“此剧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正因如此。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窦娥的艺术形象一直活跃在,当今的舞台上,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虽改编自《窦娥冤》,但其改编将原剧的浓厚的悲剧意蕴完全消解,而这其中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六月雪》中悲剧意蕴的消解    亚里斯多德在其
[摘要]描绘了纳什的生活片断,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人类生存精神环境的一面。  [关键词]数学家传记 数学史 数学文化    1994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奥洛夫·雅格布森宣布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数学家,其中一个是约翰·纳什,以表彰他们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其中两位得奖者当然是教授,而纳什的头衔却有些古怪:访问合作研究员。倘若再打听一下,即使这个头衔
[摘要]《无间道》是香港商业类型片中的佼佼者,与传统同类题材影片相比,它的突破表现在它实现了由注重讲述故事到刻画人物的转变。在刻画人物方面,影片的表现角度和叙述内容非常独特,它刻画了陈永仁和刘建明两个社会价值观截然对立的人物,但是创作者显然的人道主义态度使得影片将镜头深入到人物的人性深处,深刻地表现他们共同的人性挣扎,反思了他们相同的人生和命运的悲剧性。  [关键词]《无间道》 人性 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