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学校安排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毕竟也有十七年的教龄了,也算是一位“老”教师了,所以我并没感觉到怎么紧张。并且在思想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我所教的两个班多媒体设备出了故障,所以上课前我连课件都没准备,只是整理了一下上课的思路。
一堂课上下来,也算完成了“童趣”的教学。我的教学观点是:老师可以做学生的引路人,但不可以做永远的拐杖,成功的老师是教会学生自己走路。所以我一直在尝试摸索着“授渔”的教学方式。学这一课,是为了教会学生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所以我从朗读、翻译、梳理结构三个方面与学生作了交流。
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解释了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典雅。然后向学生简单说明了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人生命运;文言文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很有美感;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
当然这一切只是课前的一个铺垫,对这一课来说,最重要的是指导怎样学习文言文。
这是一篇反映童年趣事的文章,对于刚刚脱离了童年生活,迈入少年时代的学生来说很有亲切感。于是我设置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环节。提起童年,学生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这样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高涨了许多。最后我总结说:“这些童年趣事是人生中最初的印象,这将伴随我们一生,并成为永恒的回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文学家沈复所写的关于他的童年的一些趣事。”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是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古诗文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所以我设计本课的重点就放在读上,力求做到以读代讲。所以我设计了朗读三步走。
第一步,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就是读准字音,“腔圆”就是声音饱满。在检查完字音后,请全班同学齐读,一定要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步,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抑扬顿挫”。古诗文朗读一定要读出韵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味。然后请全班同学推荐几个朗读水平高,声音圆润甜美的学生来朗读,读完之后,加以点评。第三步,读出感情,朗读时感情要饱满。感情朗读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文章不是无情物”,带着感情朗读,才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学六年讲朗读技巧,结果教出来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念经声?因这些朗读只有技术与方法,并没有真正的感情在里面!感情所渗透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任何技巧,就能把文章的精髓深入到人心里面。这一次,我播放了课文录音。学生通过前两个步骤的朗读训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比较深的印象,这时播放课文录音,水到渠成地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饱满”。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平常平淡念经的声音居然也变得有声有色,有韵有味。
趁着学生摇头晃脑读书的时机,我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句子:①能张目对日;②昂首观之; ③怡然称快。待我写完,学生的读书声也渐渐低了下来。我示意学生停下,向学生发问:这篇文章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用现代汉语讲述出来。学生感觉有点困难,于是我以上面三个句子为例,向学生讲述文言文基本的翻译方法。①能(能够)张(张开)目(眼睛)对(对着)日(太阳),这一句中的单音节词都可以扩展成双音节词,所以文言文翻译可用“加字法”。 ②昂(抬)首(头)观(看)之(它们),这一句中的每一个词都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来代替,这种翻译方法就叫做“换字法”。 ③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这是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不可逐字翻译,可用讲述大意的方法。然后请同学们运用老师所讲授的三种方法试着翻译课文。我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讨论着翻译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翻译剩余的三个自然段。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完美的。但是,当时的我大概是过于想展示一节完整的课吧,竟然不给学生一点消化余地,领学生把整篇文章翻译完毕,匆匆忙忙地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虽然结构梳理得也很清楚,板书也很美观,但未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并且学生也颇有囫囵吞枣之感。
如果我准备得再充分一点,如果我在课堂上不那么追求完美,如果……没有如果,留给我的只有缺憾。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王充《论衡·自纪》)。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丰满,人生因缺憾而增底蕴、增华彩段落。我知道在我的从教生涯中,还会有更多的缺憾,但是也正因为有这些缺憾,才促使我不断地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
一堂课上下来,也算完成了“童趣”的教学。我的教学观点是:老师可以做学生的引路人,但不可以做永远的拐杖,成功的老师是教会学生自己走路。所以我一直在尝试摸索着“授渔”的教学方式。学这一课,是为了教会学生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所以我从朗读、翻译、梳理结构三个方面与学生作了交流。
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解释了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典雅。然后向学生简单说明了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人生命运;文言文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很有美感;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
当然这一切只是课前的一个铺垫,对这一课来说,最重要的是指导怎样学习文言文。
这是一篇反映童年趣事的文章,对于刚刚脱离了童年生活,迈入少年时代的学生来说很有亲切感。于是我设置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环节。提起童年,学生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这样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高涨了许多。最后我总结说:“这些童年趣事是人生中最初的印象,这将伴随我们一生,并成为永恒的回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文学家沈复所写的关于他的童年的一些趣事。”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是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古诗文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所以我设计本课的重点就放在读上,力求做到以读代讲。所以我设计了朗读三步走。
第一步,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就是读准字音,“腔圆”就是声音饱满。在检查完字音后,请全班同学齐读,一定要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步,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抑扬顿挫”。古诗文朗读一定要读出韵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味。然后请全班同学推荐几个朗读水平高,声音圆润甜美的学生来朗读,读完之后,加以点评。第三步,读出感情,朗读时感情要饱满。感情朗读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文章不是无情物”,带着感情朗读,才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学六年讲朗读技巧,结果教出来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念经声?因这些朗读只有技术与方法,并没有真正的感情在里面!感情所渗透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任何技巧,就能把文章的精髓深入到人心里面。这一次,我播放了课文录音。学生通过前两个步骤的朗读训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比较深的印象,这时播放课文录音,水到渠成地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饱满”。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平常平淡念经的声音居然也变得有声有色,有韵有味。
趁着学生摇头晃脑读书的时机,我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句子:①能张目对日;②昂首观之; ③怡然称快。待我写完,学生的读书声也渐渐低了下来。我示意学生停下,向学生发问:这篇文章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用现代汉语讲述出来。学生感觉有点困难,于是我以上面三个句子为例,向学生讲述文言文基本的翻译方法。①能(能够)张(张开)目(眼睛)对(对着)日(太阳),这一句中的单音节词都可以扩展成双音节词,所以文言文翻译可用“加字法”。 ②昂(抬)首(头)观(看)之(它们),这一句中的每一个词都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来代替,这种翻译方法就叫做“换字法”。 ③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这是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不可逐字翻译,可用讲述大意的方法。然后请同学们运用老师所讲授的三种方法试着翻译课文。我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讨论着翻译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翻译剩余的三个自然段。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完美的。但是,当时的我大概是过于想展示一节完整的课吧,竟然不给学生一点消化余地,领学生把整篇文章翻译完毕,匆匆忙忙地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虽然结构梳理得也很清楚,板书也很美观,但未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并且学生也颇有囫囵吞枣之感。
如果我准备得再充分一点,如果我在课堂上不那么追求完美,如果……没有如果,留给我的只有缺憾。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王充《论衡·自纪》)。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丰满,人生因缺憾而增底蕴、增华彩段落。我知道在我的从教生涯中,还会有更多的缺憾,但是也正因为有这些缺憾,才促使我不断地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