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对学生语文的美感熏陶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语文教学9年了,从2002年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来,深深感到语文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让语文全面地展现她的美。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体验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
  文学作品,尤其是美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有人说,美文是情感树上的果实,这话一点也不假。教师首先应利用计算机媒体调控自如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图、文、声结合的立体交叉,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愉悦。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 。在主题学习中学习《琵琶行》一课时,我选用“海上生明月”的美图为背景,配以《春江秋月夜》那舒缓回环而又抒情的琵琶曲,再播放娓娓动听的朗诵,此景此乐此声,马上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所笼罩的悲凉的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可见,文学与音乐是分不开的,电教媒体所表现出的屏幕图像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或静中寓动,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恰当和谐的色彩美,又表现出旋律动听的音乐美。
   二、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有些时候,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地非常到位。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把学生带进多媒体教室,这里树木参天,清雅幽静,一进入这个教室,学生的心灵就变得宁静。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写话”。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的讲述为直观形象的演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计算机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自觉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分析对比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电教媒体可以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感知强度。学生借助电教媒体,突破文字的障碍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积存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迅速复现,与眼前的形象串联、叠加,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如我在教学《爱莲说》时,在导入新课部分就运用一系列莲花的图片动感地出现在画面上,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借助鲜艳的色彩,古筝的音乐,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使学生入情入境,感情为之升华,迅速领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读鉴赏部分,辅之优美抒情的配音课文朗读,同时配以动画,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享受审美愉悦,身临其境,感受意境美。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钮带,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连结起来,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这种情感钮带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例如在讲诗歌单元,诗中那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空,虚无缥缈,远近相应……不论是主题、情思、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都包含着对立的和谐,展现着和谐美的身姿,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全诗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诗段。让学生在揣摩过程中,感受逼真的情景,引起心理的共鸣,领悟美妙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与优美的课文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更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迸发出美丽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它远远高于作家创作时的初衷。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语文?所谓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乃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体。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侧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其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将心中要表达的东西倾诉出来,才能为“写”作好铺垫。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
期刊
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
期刊
2012年新课标修订版在前言中说:“现代社会需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从中不难看出,阅读理解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能力出现的。说明它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直以来,小学的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占的时间长、比重大。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地球上的各种灾难对生命的破坏正在呈上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热爱生命教育。学校体育学科在技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为了健康,健康为了生命。体育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奠基工程,应该突出其生命教育功能,成为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1.突破传统教学思路,建立生命特色的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弃自己的生命或漠视
期刊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其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的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也无法触及的新领域.  毛泽东在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一代词宗柳亚子先生高度赞扬
期刊
时下大家都在学英语,但是到最终真正能学好英语并能学以致用的却少之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方法得当是很关键的。下面就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在您身边做个调查:只学过汉语和英语的学生看到以下三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通常,读到第一句话(韩语)可能就完全不知所云,因为几乎所有字母都是陌生的,其大脑一遇到这样的陌生的语言环境就会产生抑制,想“猜”都没有线索;而第二句话虽然是日语,但是其中混杂着很多自
期刊
职业中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职业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职业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职业中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
期刊
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忽视听力的培养会使学生产生语言障碍,在语言的运用中困难重重,语言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英语学习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学生学生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对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力呢?  一、正确掌握语音语调。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是否牢固,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与数学新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但是信息技术不能使用过量,不能什么情况都依靠多媒体网络。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基本运算、直观想象、画表作图、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学生自己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依赖
期刊
高中历史教师这么多年来只重视高考,结果导致重知识点、重能力培养,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样一来必然会出现一届届道德不健全,甚至是道德缺失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校为害较小,但踏入社会却为害甚大。我认为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本所在就在于我们的道德教育缺失。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公民素质,就必须加强道德教育,而且两手都要硬。其中,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