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技术标准呼之欲出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呼叫中心产业将是建设与运营管理并进的时代。
  
  日前,中国呼叫中心研究院和国内某知名CRM厂商应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之邀,负责撰写了《呼叫中心技术标准》。这是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的一件大事,填补了呼叫中心一直没有技术标准的空白。
  《呼叫中心技术标准》主体内容涵盖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术语、功能、性能、安全及客户最佳实践的全部内容,可为政府服务部门和各企业建设客户服务中心的技术规划、方案设计和系统建设提供非常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处处长吴钢华对记者表示,《呼叫中心技术标准》的制定,一方面是要进一步规范呼叫中心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则要形成一定的门槛,限制低水平企业的进入。那么标准的制订对于中国呼叫中心的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它将对各个行业建设呼叫中心起到怎样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呢?本期我们就请两位领域专家来剖析预测。
  
  专家视点1:
  
  呼叫中心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所以标准的制定既要有前瞻性,又要进行及时修订。
  谈我国呼叫中心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王厚东
  
  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可提供7X24服务的呼叫中心是由泛美航空公司在195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其主要功能是可以让客户通过呼叫中心进行机票预定。随后AT&T推出了第一个用于电话营销的呼出型呼叫中心,并在1967年正式开始运营800主叫免费业务。从此以后,利用电话进行客户服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其他的特定商业活动的概念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和采用,直至形成今天规模庞大的呼叫中心产业。
  
  标准诞生的必要性
  
  1998 年以前,中国呼叫中心产业主要集中在电信业的服务领域。98 年以后,随着中国电信业的增长,呼叫中心作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服务手段越来越引起运营商的服务,1000 和1860 的客户服务中心在全国的各个中大型城市都建立起来了,同时金融、IT、家电和远程购物业也引入了呼叫中心的概念。
  从1998 年至2000 年,是中国呼叫中心快速发展的三年。从2001年开始,整个产业进入平稳增长期,但绝对坐席数量仍在快速增加。截止到2004 年底,中国呼叫中心坐席规模达到约14万个,产业投入达到204.9 亿元;2005 年以后,中国呼叫中心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坐席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2005 年中国呼叫中心市场坐席规模达到约15万个,产业投入达到233.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4%,2006 年中国呼叫中心市场的坐席规模预计将会达到15.6 万个,产业投入达到249.3 亿元。
  我国的呼叫中心产业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开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产业在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并向更广的行业和更深度的应用渗透的同时,对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呼叫中心产业将是建设与运营管理并进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遇到最多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类问题是:呼叫中心应该怎么建?建起来的呼叫中心应该怎么管?因为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长,没有多少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吸收起来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出现了很多即使是到现在仍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建设方面,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段,什么样的建筑;刚建起来还没几个月就发现需要扩容;漂亮豪华的呼叫中心却有大片的坐席闲置无用;运营起来才发现需要的管理功能大都不能实现;需要添置新的功能时才发现系统没有预留升级接口等。在运营方面,不清楚到底每天应该排多少人值班,不知道要关注哪些运营数据,不知道应该培训哪些内容,不知道如何才能降低员工流失率,不了解呼叫中心独特的运营规律等。
  


  在这种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就急需一个切合我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实际并吸收借鉴国外呼叫中心几十年发展经验的行业指导性标准,来规范、引导和促进国内呼叫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使我国的呼叫中心建设和管理少走弯路,加快整体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类似于《呼叫中心技术标准》等相关标准的出台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其实早在此之前,《客户联络中心运营绩效标准》(CCCS-OP)也已经在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的委托和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推出,并在经过几年在国内各主要行业优秀呼叫中心的试用和推广后,被业界所广泛认可和接受。
  
  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由于还没有看到《呼叫中心技术标准》的相关文件,所以这里仅以CCCS标准为例,探讨几点呼叫中心标准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回顾总结CCCS标准这几年的发展与推广历程可以看出,标准对于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的意义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引导整体产业的发展方向很多企业在建设呼叫中心之前甚至在建起来之后仍然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建呼叫中心投入这么多的钱,它到底能给我带来哪些回报?很多企业在呼叫中心建起来之后,赋予呼叫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接听客户电话,解决他们的咨询、查询、报修、投诉等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呼叫中心的基础功能,也是应该做的。但是,呼叫中心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长远的、更大的回报,确实很多企业没有考虑或者还没有考虑清楚的问题。CCCS客户联络中心标准则在开篇第一范畴就涉及到了呼叫中心的方向与定位问题,建议呼叫中心参照基础服务、增值服务、被动营销、主动营销、差异化客户互动、全面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制订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明确的近远期目标。
  为呼叫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标杆参考很多呼叫中心的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到底应该关注哪些指标?要设定什么样的值才算合理?这些困惑如果单纯要靠自己摸索或者反复尝试的化,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而在CCCS客户联络中心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呼叫中心应该关注的核心KPI指标,并且在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标准评审专家会给出相关标杆数据,并根据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现状建议设定比较合理的绩效目标值。
  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方法、思路及最佳实践分享平常做项目的过程中,被问道的最多的问题通常是“人员流动性太大,有什么好办法留住他们?”、“员工士气不高,如何鼓舞他们?”、“业务量预测的准确性老是波动,如何解决?”、“人员利用效率时段差别特别大,是什么原因”等等类似的问题。这也正是一线呼叫中心管理者所经常困惑的问题。CCCS标准则在相关的范畴中给出了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在标准贯彻的中间提升阶段,与相关呼叫中心的管理团队通过培训、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分享成功的最佳实践、案例和具体技巧,解答呼叫中心管理者“如何做”的问题。
  为服务竞争确立品牌优势标准本身具有认证、认可的功能。通过某项权威标准的认证认可一直也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一种手段,像在我国企业界很流行的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尤其是当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谁先通过相关标准认证,谁就在服务品牌形象树立上占据先机。CCCS标准也具有类似的效应。我国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率先通过CCCS客户服务中心全国第一个五星级认证后,其它银行的客服中心对于CCCS认证或者是相关的咨询培训的需求一下子高涨起来。某著名中德合资汽车企业率先通过CCCS认证后,其兄弟公司兼竞争对手也迅速申请进行认证。
  宣传、认可服务人员价值贡献到现在为止,客户服务部门在很多企业的地位仍然是从属的,客户服务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我们在给上海一家呼叫中心做项目的时候,他们的领导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能不能在标准中规定一下呼叫中心坐席在企业中对应哪一级人才,应该是工人还是干部,应该享受几级工资待遇。问题的原因是他们的人事部门要把所有的一线坐席归入企业人事干部级别里面的最低一档,跟传达室、总机话务员一个类别。他们认为,你不就是接个电话吗,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应该享受这种待遇。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被很多人当作笑话来听,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的企业中,而且不是个别现象。CCCS标准的认证贯彻过程要求企业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代表及呼叫中心管理团队组成一个联合项目组,参与认证实施的整个过程。而恰恰是这个过程,会向相关的领导和负责人展示呼叫中心的价值潜力、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和全员支持的必要性,改变大家对呼叫中心的认识,促成积极主动的支持与协作。
  
  标准的未来发展方向
  标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任何一项行业标准都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与完善。呼叫中心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呼叫中心行业标准的制定既要有前瞻性,又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的修订、补充与完善。CCCS标准从2003年诞生后,已在2005年完成了第一次修订,2007年即将进行例行的第二次修订。每次修订都要结合直接客户的反馈意见以及全球及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细化和调整。
  标准的产业细分与规模细分随着产业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呼叫中心的标准,尤其是运营管理的标准需要进一步按照呼叫中心功能类型、规模大小以及所属行业进行细分,以求更贴近呼叫中心的具体运营环境,更具针对性。CCCS系列标准体系中将会很快推出面向电信行业的CCCS电信行业标准以及面向银行业的CCCS银行业标准。
  标准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标准组织是标准制定和推广实施的核心主体。要衡量一个非强制性行业标准是否具有足够的权威性,首先要看它的相关标准组织成员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高度的专业性,然后要看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呼叫中心技术标准》是由北京市政府信息办、呼叫中心产业研究院以及业界著名厂商联合制定的,其权威性和专业性应该是有保障的,但有待于市场的检验。CCCS标准体系则是在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的授权委托下,由国内外著名呼叫中心运营管理专家、国内各个主要行业的代表性企业领导组成的CCCS客户联络中心标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推广实施的,其权威性以及行业的广泛认可程度已经得到了验证。
  标准贯彻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引导和促进产业的发展。要想在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中达到这样的目的,人才很关键。目前我国呼叫中心行业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足够合格的人才,呼叫中心对于标准的理解、贯彻和实施就会大打折扣。拿呼叫中心的业务量预测来说,同样的思路,同样的要求,在有的呼叫中心里贯彻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预测准确率会大幅度提升;而在另外的呼叫中心里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效果,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人的理解和执行的问题。因此,随着呼叫中心相关标准的出台,相配套的规划、建设、技术、管理培训也要齐头并进,为产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的人才,标准的作用才能够被充分发挥。
  总之,呼叫中心产业相关标准的出台对于产业的发展进程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不光是技术标准、运营管理的标准,我们更希望呼叫中心的相关环境标准、人才标准、外包标准等其它配套标准也能够尽快制订,使整个产业能够健康、规范、持续、快速地发展,为企业贡献更多的直接效益价值和战略价值,为我国服务产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视点2:
  
  标准在推行过程中,需要对内容进行刚性整合,同时结合各个企业定位进行柔性差异推行。
  标准推行要“刚中带柔”
  罗艳兵
  《呼叫中心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的一件大事,但是,在推行这项标准的过程中,也需要综合考虑一些灵活的措施,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呼叫中心需要刚性整合
  
  当今社会,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已转变成服务的竞争,即靠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吸引和保持住客户,最终取得优势,而呼叫中心正是企业提升服务的有力武器。呼叫中心种类繁多,作用各不相同。按照不同的参照标准分成多种类型。
  1. 按采用的不同接入技术分,可以分成基于交换机的ACD呼叫中心和基于计算机的板卡式呼叫中心;
  2. 按呼叫类型分,有呼入型呼叫中心、呼出型呼叫中心和呼入/呼出混合型呼叫中心;
  3. 按功能分,有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web呼叫中心、IP呼叫中心、多媒体呼叫中心、视频呼叫中心、统一消息处理中心等;
  4. 按使用性质分,可分成自用呼叫中心、外包呼叫中心和ASP(应用服务提供商)型呼叫中心,其中ASP型是指租用其他人的设备和技术,而话务代表是自己公司的类型;
  5. 按分布地点分,可分成单址呼叫中心和多址呼叫中心;
  6. 按人员的职业特点分,有formal和informal呼叫中心两种。正式的呼叫中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专门的话务代表处理客户的呼叫;而非正式的呼叫中心是指那些由不是专门的话务代表的人来处理客户的呼叫。
  7. 按呼叫中心技术的发展史有两种分法,一个是从大体上把呼叫中心分成传统呼叫中心和现代呼叫中心;另一个是一些设备厂商的分法,就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第一代、第二代.....的称谓,现在好象已经到了第四代。
  8. 如果按应用分,主要有电信呼叫中心、银行呼叫中心、邮政呼叫中心、民航呼叫中心、企业呼叫中心和政府呼叫中心等等。
  以政府呼叫中心为例,现在许多政府部门都有了自己的热线,工商、税务、市长热线......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服务号码,这些都说明了政府部门服务民众的意识。但过多的政府热线,对市民来说很不方便。以紧急情况城市联动系统来说,公众特服号码就存在多个,如公安110、火警119、急救120、交警122,让百姓难以分清,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号码更是不为人们所知。这就会造成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不同警种与不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很好地配合与协调,分散在各个单位的资源无法共享,使得对综合性复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不力的情况。而各部门分别建立独立的应急指挥中心,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资金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另外,政府呼叫中心还需要规范化的运作。在开通大量热线的情况下,各政府做的差异比较大。重视服务的就去做,不重视就是忙线或无人接听,呼叫中心的建设质量也相差很大。这是由于虽然建立了呼叫中心,但从运营上缺乏规范的运作,没有形成制度化。
  
  呼叫中心需要柔性差异
  
  在呼叫中心建设之时起,就要将呼叫中心根据建设本意及作用确定它在企业业务组织结构中的位置。摆正位置是重要的,高了不行,它会冲击企业业务活动的战场开展,使业务部门产生依赖和消极,从而破坏企业整体发展经营战略。低了也不行,低了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也发挥不好呼叫中心真正应该起的作用。且呼叫中心本身的规模一定要与企业业务及客户量成比例,大了不行,大了设备趋于闲置,即增加了企业投入和运行成本,又浪费了资源;小了也不行,小了发挥不出呼叫中心的作用,也难于在上面更新更多的服务,使客户满意。
  建立呼叫中心后,对于企业来说,效果是明显的,它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使得客户的任何请求都可以得到回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呼叫中心是万能的。要明确呼叫中心是前沿,是窗口,是桥梁。它不是服务决策的核心,也不是产品经营的核心,更不是企业运营的核心。
  呼叫中心战略已经成为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呼叫中心业务流程已经成为公司业务流程链条的组成部分。如何创新呼叫中心服务模式和经营模式是公司正在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呼叫中心的建立为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多渠道联系提供了桥梁,缩短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
  许多已经站稳脚跟的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如何保留住既有客户,及如何由这些客户获得最大的收益,已经成为这类企业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面对着垄断已经被逐渐打破的产业格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差异性逐渐缩小、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关注基于呼叫中心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可以为各类组织机构有效地开源节流。 然而重视客户、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也并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加区别的对待每一个客户。首先,客户的需求不同,需要不同的手段与服务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每个客户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回报不同,在服务和销售过程中的投入也应该有所差别。可以说客户并非"生来平等",每位客户所能贡献的终身价值以及获得这些价值所需花费的成本并不相同,对所有客户提供非常高质量的服务在经济上并不合算,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每个客户个体的价值。
  综述所述,《呼叫中心技术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对主要内容方面进行刚性整合,是非常合适的;同时要结合各个企业对呼叫中心的定位不一,进行柔性差异推行比较好。
其他文献
实现预算管理必须依赖于敏捷、柔性的基于数据集成的应用系统平台。    预算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预算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对环境变化的判断对未来的资源和运营活动做出系统安排并加以量化。预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 建立战略导向的规划。预算可以连接企业战略,并实现公司战略导向的业绩评价。领导者在实施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在中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向企业战略目标靠近。  * 整合优化资源。通过预算企业
期刊
德尔福的成功的动力,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关键一句话:未雨绸缪,积极准备,而且要为项目准备做准备。    读了德尔福的动力,深深被德尔福ERP实施的快速成功所打动,振奋。毕竟在整个ERP实施案例中,特别是在国内ERP实施的企业中,要做到如此成功,真是不容易。其中的经验值得认真分析,值得充分共享。  是的,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浪潮中,太多的企业一年小变样,二年大变样,几年翻一番的超速发展,也都有类
期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生活如是,事业如是。那么,你究竟在咨询的第几重天?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最终境界。这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从事艺术创造的境界,也是我们生
期刊
感情的事确实很难说。并不是说只有笨人和丑人才会遇人不淑,才艺双全如杜十娘那样的人照样怒沉百宝箱。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快要得忧郁症了,无论别人怎么劝,她就是想不通。  她长得很漂亮,当年的追求者有一个加强连,而他其貌不扬,各方面都很一般,背着一个双肩包就到她的小屋来了。  她说她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但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伤害她——他竟然在她怀孕的时候与一个有夫之妇交往密切。  那个女人在她看来不
期刊
近来有两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被人关注,然而其背后的隐忧却未能吸引到探究的目光。    趋势一、集中度与回报的失衡    IT部门在企业中被普遍认为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所以这也就意味着IT部门将是削减成本的主要对象。同时企业也希望在管理中采用更多的标准流程,以求管理的规范化。以上两个动因,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将IT集中化管理。当然,这种选择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这种趋势的隐忧却也逐渐突显出来
期刊
思想转变了,并将系统功能与企业业务很好地结合起来,持久使用,同时注重一些要素,ERP项目能够成功。    目前汽车行业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国际汽车行业兴衰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汽车工业。对于在外资企业的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一点。公司严格控制着生产的每一项成本,特别是在物流这一块尤其重要。企业资源计划是面向财务会计的信息系统,他的主要功能是将企业用来满足客户订单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集成与计划,扩
期刊
德尔福实施ERP系统成功了,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吗?如果不能,是否能分析出一些复用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呢?    自1993年起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公司(Delphi Inc.)目前在上海和北京等地拥有11个工厂。超过200家中国供应商和约250个海外供应商支持着德尔福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同时,德尔福公司也为国内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商供货,其中当然不乏通用、大众之类的大鳄。美国德尔福(Delph
期刊
精益供应链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必由之路    纵观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欧美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成了欧美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韩国和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受到世人的瞩目。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由世界排名第八升到第五,轿车产量由第十四位升到第十位,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580万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经济
期刊
经历了2004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05年的车市终于走出了一条平滑的上升曲  线。2005年1-11月,汽车累计产销双双突破5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24%和12.07%,提前一个月超过2004年全年。  不过,平稳并不意味着平静,分化的趋势依然从平稳的外壳下显露出来。在乘用车为16.4%和19.48%的产销增幅而松了一口气时,商用车却要面对1%左右的小幅下挫。乘用车市场中同样苦乐不均:经济型
期刊
目前,广州的零部件产业正面临重组。既要让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迅速转变为全国性的供货商,还要让其积极参与跨国重组,逐步扮演全球供应商的角色。    在2005年3月举办的“广州市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常务副市长林元和表示:“广州汽车能否建立起扎实、牢固的产业基础,使广州真正成为全国、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关键在于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壮大。”  会议指出,未来的广州汽车工业将在继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