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关心、爱护学生是德育的核心。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而我更喜欢作为一名旁观者,“当局者迷”,往往需要跳出棋局,才能把一盘棋下好,才能管理好班级。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学生家长报以的期望。要做到这一点,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了解学生心理,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只是文化的传递者,还要求教师塑造学生的心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对于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心理作为一个人的内部世界,是决定着人的行为与思路的。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展情況来看, 中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多变的阶段, 也是成型阶段,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自然也是受到影响的。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做到处理之前对于学生的心理做到科学的把握,差别化的针对不同学生做出对应的处理措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极佳效果。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对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平时严肃治班的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区别,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1.尊重学生个体和教育的规律,循序渐进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教育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足够的耐心,也要长期有步骤的指导。班主任教育学生,要经常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出良好的愿望,特别还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疏导学生心理,保持健康心态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要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和团体活动。用故事和事例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正确的认识到问题所在,用实际的事例发展联系理论,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关爱学生的生活,消除隔阂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我所带的班级,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进教室看到教室的地面上都是纸片乱飞,我说了好几次都不见效,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往往比任何的人都要大,而且这种距离通常都不太容易拉近。但是,人与人是非常忠于感情的。情感的交往是同时的、对等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想要很强的执行力,只靠约束是不可靠的。从一开始就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的从行动上关心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这个过程中,跟学生的关系也会拉近,成为他们的朋友。有助于后期的工作和教育,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的育人目的。
老师教育学生,实际上是“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灵魂”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当然,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还又更多的方面和细节,方法和措施也是灵活多样的,但是我认为,抓住心理,遵循规律,体现关爱,消除隔阂,以尊重的教育理念去做好德育工作,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而我更喜欢作为一名旁观者,“当局者迷”,往往需要跳出棋局,才能把一盘棋下好,才能管理好班级。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学生家长报以的期望。要做到这一点,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了解学生心理,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只是文化的传递者,还要求教师塑造学生的心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对于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心理作为一个人的内部世界,是决定着人的行为与思路的。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展情況来看, 中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多变的阶段, 也是成型阶段,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自然也是受到影响的。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做到处理之前对于学生的心理做到科学的把握,差别化的针对不同学生做出对应的处理措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极佳效果。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对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平时严肃治班的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区别,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1.尊重学生个体和教育的规律,循序渐进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教育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足够的耐心,也要长期有步骤的指导。班主任教育学生,要经常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出良好的愿望,特别还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疏导学生心理,保持健康心态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要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和团体活动。用故事和事例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正确的认识到问题所在,用实际的事例发展联系理论,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关爱学生的生活,消除隔阂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我所带的班级,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进教室看到教室的地面上都是纸片乱飞,我说了好几次都不见效,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往往比任何的人都要大,而且这种距离通常都不太容易拉近。但是,人与人是非常忠于感情的。情感的交往是同时的、对等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想要很强的执行力,只靠约束是不可靠的。从一开始就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的从行动上关心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这个过程中,跟学生的关系也会拉近,成为他们的朋友。有助于后期的工作和教育,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的育人目的。
老师教育学生,实际上是“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灵魂”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当然,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还又更多的方面和细节,方法和措施也是灵活多样的,但是我认为,抓住心理,遵循规律,体现关爱,消除隔阂,以尊重的教育理念去做好德育工作,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