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语言。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民俗风情。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播放一组德国风情及风景图片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对德国还有那些了解?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由介绍季羡林导入到课文。
   3.齐读课题。(提示: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检查。(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颇 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1)指名读、齐读。(注意“脊梁”读轻声)
   (2)理解“莞尔一笑”。
   师:你知道“莞尔一笑”是怎样的一笑,能用你的表演来解释一下吗?哪个词也是这个意思?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
   (3)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4.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师评:1.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先抓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能再简单点?(花美,人美)3.你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真聪明。
   生说后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过渡:文中的奇丽和奇特又指什么呢?不急,请大家看课文——
   (三)自主研读,体会“奇丽”。
   1.出示学习提示(二)
   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奇丽的词语。
   2.交流
   (生说)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过渡:同学们,哪些词体现了景物的奇丽?让我们深入到字里行间去。
   3.交流体会美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老师慢慢的重复这两次两遍,学生闭眼感受,想想画面。
   ②描述那是怎样的景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你体会到了什么?它写出了什么?(花多,花美)
   ④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图片)读词
   ⑤指导读这句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山阴道”“应接不暇”。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从中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小结:会稽城(今绍兴)山阴县郊外,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古博岭,也称为干溪道),这一带风光无限、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名人轶事,王献之是说在山阴的路上走,山水相映,美不胜收,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季羡林拿来活用,形容德国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都种着花,美不胜收。
   ③“应接不暇”,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④“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⑤读出你的理解。(指两名学生读)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引导想象:大片大片的花,汇成了浩瀚的——(海洋),花真——(多呀),微风吹来,花枝随风摆动,像翻起了——
   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①“走过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什么?
   ②比较句子: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去掉“任何”,行吗?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引导: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走过每条街——(师提示读前面的,生接读后面的)
   (5)“家家户户”
   “家家戶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真让人折服!
   4.同学们,让我么们穿越时空,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这繁花似锦的大街小巷吧!课件播放画面,生欣赏,老师配解说词。
   5.指导读。
   ①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语的读法。②齐读。
   过渡:花美得像一幅画,语言更美的像一首诗!
   同学们,让我们在诗的语言中感受美吧!(教师配乐范读)    小组读,男女分行读,齐读。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背诵。
   6.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到了花美、花多的奇丽景色,那么奇丽的景色与奇特的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着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小组自由地讨论,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感悟“奇特”。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2.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3.交流。
   生说哪句,相机出示句子。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奇特在哪里?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哪里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又体现在?)
   “颇耐人寻味”?(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换词,说一句话,或说说你的理解)
   4.小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5.激发想象,感受永恒不变的“美丽”!
   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7.总结升华,激发情感。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季羡林爷爷用奇丽的花来赞美德国,让我们懂得这奇异的景色,源自于德国人民养花的习俗,那就是——指课题,学生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源自于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师:如果是你来到一个地方,要描写这个地域独特的风光,你会怎么入手,怎么写?
   生1:我会从很小的地方写,比如写花,写这里的鸟。
   生2:我会写写这里的人,人才是独特的风景。
   ……
   師:至此,我们也发现了作者写异域风光的秘诀——写好异域的风土和人情,写出异域特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
   五、板书设计(略)
  张巧妮,湖北省麻城师范附属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KWL策略是一种高度关注读者阅读认知的思维框架,群文阅读中,篇目较多,但往往同中有异、异中存同,将KWL策略中的KWWLC表运用于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能有效地帮助
期刊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五四”以后改名为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等,表现对祖国深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基于此,在《背影》教学中,我一改往年理事析情的教学模式,改用批注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批注阅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父子深情,进而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一、评词,感受用语之精妙  
创意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创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开发不够、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学法指导和评价方式片面等,无法有效达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创意教学的理念,深入创设和运用创意
语文课堂活动指有意义的活动设计,开展具体活动有助于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促使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是实践性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各种语文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一、范围的全面性,参与共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篇优秀课文的解读,除了基本的文体及其它工具性内容之外,更需要关注课文自身的内涵。当然,在应试背景下,这些内涵常常会由教师主动解读而学生跟在教师后面慢慢“领悟”,这个领悟的过程是被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因而学生的领悟结果,也多半是记住教师所强调的那些可以应付考试的所谓重点。严格来讲,这样的文本解读过程不是真正的文本解读,真正的文本解读一定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动生成相关的认识,并且将这些认识有效地上升为一种素养。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想〗   本课拟探究2020新高考新题型——原句改句题的答题策略。原句改句题,这是个新题型,还在探索中。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找。同时,虽在高三,但也想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的探索。探索语文学科如何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现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模式向自主合作
设计意图:《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其夫人与儿子的往来书信辑录而成的一本家书.它收录了100多封自 1954 年到 1966 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对于
期刊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依托网络数字资源,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创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需要从多角度、多途径入手。为了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夯实语文知识,拓宽语文眼界,教师应积极把握新时代数字技术的优势,创建现代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学会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播放,感悟文本意象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古诗词内容。古诗词虽然篇幅略小,但其却凝聚着浓浓的
助读系统顾名思义是以“助读”为核心,旨在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的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解、题解,课文插图,作者介绍等。在此学习过程中,助读系统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个很好帮手。助读系统提供的自学材料大部分是从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筛选出的有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