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推行以来,素质教育一直遵循“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宗旨,作为贯彻德育的主要学科——《道德与法治》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回归课堂也是教师孜孜不倦探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从钻研教材、创设课堂情景是能有效让课堂回归生活。
  【关键词】回归生活;钻研教材;抓生活问题;创设课堂情景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学理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来源,也是教育的归宿,我们的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生活实处。作为贯彻德育的主要学科——《道德与法治》,更应该要回归生活,因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象是处于身心发展都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儿童,“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灌输,应该“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那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加生活化,让课堂学习走向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呢?我想一是要从课程资源入手,二是要从课堂教学入手。
  一、钻研教材,善用教学资源,在教材中挖掘生活。
  我们先要对教材有清楚的认识,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图表等,也可以是音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录音带、光盘等,而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囊括的范围很广,我们既要重视教科书的主要地位,也要灵活运用其他信息媒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回归生活,单凭一本教科书,脱离其他手段的辅助,学生是无法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靠近的。
  另外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写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年级的教材内容都是相应年龄段的儿童可能会遇到的烦恼,可能关注的问题等等,如小学一年级的儿童遭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他们开始踏进学校,不同于幼儿园,在小学里他们要开始承担学习任务,要遇到许多不认识的陌生人,相应的一年级的教材前两个单元就是校园生活,在这两个单元里会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上和学习上要求的规范;小学三年级的儿童在学习上开始有分化,在生活中开始感到有规则的约束,那么在教材编写上,明线安排的是“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等几个单元,实际隐藏的一条暗线是学生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其他各年级的教材编写都是这样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可见学生面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其实就是《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应该实现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使教科书中的图灵活起来,让图中的儿童与课堂上的儿童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现实生活对话。那么在课堂中的儿童是互动的,师生之间也是互动的。在对话中,老师很自然地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介入其中,学生们就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自然地对话交流。这不正是生活的对话场景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倾听,真正的交流。
  二、抓住问题,创设活动情景,在课堂中贴近生活。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以回归生活为宗旨,力求让课堂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贴近生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生活问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能提供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成功的教育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是在课堂中创设活动情境,探究生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的课堂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体会到的是课堂的枯燥无味。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生活本来就是由一个个的活动来组成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这是《道德与法治》的追求,以教材案例为跳板引入更多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上营造生活味道,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创设活动,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唯有做到这样,《道德与法治》才是真正地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唐汉卫:《道德教育应如何回归生活——从教师在实施皮的新课程中的困惑谈起》江西教育教研,2005(7)
  2.陈明燕:《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1月1日
  3.孙彩平:《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一个实践哲学的视角》中小学德育,2016年9期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学生群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范围愈加简单和丰富,他们逐步从单一的课本知识学习到现代化的互联网络知识吸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作为一门探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综合性学科,驯染着培育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丰富素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将这两点充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改变传统的地理学科教学理念和方式,借助各种教学资源的帮助,积极融入
期刊
摘要: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困难的过程。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字知识,直到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公式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也需要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帮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高策略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知识接受能力和
期刊
摘要:整个小学段语文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教学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以加强,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就算记住了知识,但不会运用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作用;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从而满足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微内容的信息服务特点,以几个科技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为例,比较分析了当今科技信息服务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了科技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为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技信息服务;微内容;信息服务模式  0前言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期刊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教师的重视。随着基础教育地深入实施,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教师自然需要革新习作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习作是习得语言后的外化表达,它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习作教学的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入手,直击学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帮助学困生顺利脱“困”,促使学困生健康成长,成为心智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健康; 干预对策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发展除了具备一般的共同趋势外,同时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脱“困”,是每位教师义不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探究性学习兴趣、情感体验、鉴赏学习、交流学习、学习理念这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现了对历史教学的详细探究,希望能够为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提供助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情感体验  引言: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阶段,是他们初步认知历史,并逐步形成历史观的过程,教师通过将探究性的学习方
期刊
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教学成果奖是彰显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教学成果是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總结, 更是项目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教学成果奖来之不易,不能急功近利,院校必须在成果培育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一、教学成果的内涵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
期刊
【摘要】人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和承载者,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的头脑为基础,取决于道德教育的具体性质,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德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些浅薄的研究成果于本文分享,希望可以在“以学生为本”为主要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更高的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德育教育;探讨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浪潮中,义务教育逐渐朝着素质教育转化,德育教育在总体教育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每年都在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的人才。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同时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品,同时对于人才道德品质要求也比较高,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考核标准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个人的道德素养,所谓厚德载物,一个无论有多么高的才华都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