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N1蛋白及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STMN1蛋白及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STMN1蛋白和EPCAM的表達水平,在将STMN1siRNA转染于食管癌细胞后,对转染效果进行检测,观察转染的STMN1siRNA对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作用,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癌细胞中EPCAM的表达水平和对于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作用。结果: 在实验后,结果显示STM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且与淋巴转移有较为显著地相关性。而EPCAM在患者的癌细胞中呈现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无相关性,反而与侵袭的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siRNA干扰STMN1的表达,能够较为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 STMN1能够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侵袭和转移的发生,EPCAM则在癌细胞中表达阳性与癌细胞的侵袭深度有关。
  关键词: STMN1;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EPCAM
  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有关文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肿瘤疾病导致的死亡原因中高居第6位[1]。在我国,食管癌也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肿瘤疾病,在癌症致死原因中高居第4位[2]。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而在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占食管癌病例中的90%,食管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局部或者是远处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其发生的机制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定论。在临床上,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分子以及其机制的探究在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等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STMN1是一种能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和分裂期改变微管动力学的蛋白质[3],在很多中癌细胞中表达增加,主要参与了细胞的增殖、细胞运动、微管动力学调节和周期调节等功能[4]。有关报道曾报道过STMN1是一种转移相关的基因,而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MN1的侵袭和转移相关性则没有太多的阐明。也有人提出食管癌鳞状细胞癌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癌[5]。本次研究就是通过对10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MN1蛋白以及干细胞标志EPCAM的表达水平的检测,并分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和影响。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接受研究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和其他的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3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1.3)岁;按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类:高分化52例,中分化36例,低分化或未分化12例;这100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5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4例,详见表1。
  表1.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数据[n]
  1.2方法
  1.2.1siRNA转染实验
  主要是按照LipofectamineTM2000说明书中所表示的[6],进行瞬时转染步骤,转染6小时后对培养液进行更换,72小时后收取细胞进行相应的实验。
  1.2.2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实验
  (1)采用Matrigel1:8进行稀释,包被Millicell小室的底部摸的上室面,将其置于37℃的温度环境下30min,使之凝结成凝胶。(2)消化细胞,在消化终止后,进行离心处理除去培养液,再用适量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重悬。(3)取细胞悬浮液100μL加入到Millicell小室上层,而在小室的下层加入500μL培养液,培养时间为48小时。(4)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在200倍的显微镜下选取5个视野观察细胞进行计数。
  1.2.3免疫组化的方法
  首先,将组织芯片进行常规的脱蜡直至水化;再放入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中进行高压修复2分钟,待自然冷却后进行PBS液洗;再以3%的过氧化氢温室孵育15分钟,而后同样采用PBS液洗;而后滴加山羊血清,再用PBS液洗;再将DAB底物工作液滴加于切片之上,在显微镜下控制显色,随后使用自来水终止显色;使用苏木素进行复染;采用常规乙醇进行脱水。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对比检验方法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无统计学意义。
  1.4表达效果的判定标准
  (1)主要是按照细胞着色情况进行分类,细胞无显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为3分;而后再按照阳性细胞百分比进行评分,小于30%为1分,30%-70%为2分,大于70%为3分。取两次判定评分的乘积作为总积分,0-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6分为阳性(++),7分以上为强阳性(+++)。
  (2)取随机采集的10个较有代表性的视野进行计数统计,并取其平均值,同样以染色作为判定标准,胞质或包膜有棕黄色颗粒沉着为阳性染色,依照阳性细胞百分率判定阳性强度,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相反为阳性。
  2结果
  2.1STMN1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
  对100例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STMN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评定,在癌组织中STMN1的阳性表达率为72.0%,而癌旁正常组织STM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32.0%,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较为的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STMN1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n]
  2.2转染前后对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采取了特异性的siRNA沉默STMN1的表达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有较为明显的减弱。
  2.3EPCAM阳性表达结果   对于1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进行EPCAM阳性表达率的比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8.0%,而周围正常组织的EPCAM阳性表达率仅为19.0%,差异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EPCAM阳性表达率的比较结果[%]
  2.4 EPCAM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EPCAM主要与癌细胞的侵润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3结论
  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是对于食管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故此对于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
  STMN1是一种能够在细胞有丝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改变微管動力学的蛋白质。本次研究主要想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MN1的表达水平和其对于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EPCAM是一种表达于人类部分正常上皮组织和大多数恶性上皮肿瘤细胞表面。有关文献曾表达过,对于很多常见的肿瘤性疾病,EPCAM的表达水平接近100%,主要包括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7]。
  通过采取对食管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的实验,检测STMN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癌组织STMN1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且STMN1表达阳性者相比较表达阴性者伴有更多的细胞侵袭和转移。说明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表达STMN1阳性者相对于表达阴性者在临床上治愈效果较差。
  同样实验中表明EPCAM在癌细胞中表达也很高,对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是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而癌细胞的侵润深度越强其转移能力也就相应的越强。
  相比较癌细胞表达STMN1阳性者,对于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与STMN1对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促进作用有关。而EPCAM对于癌细胞的转移主要取决于癌细胞的侵润深度,这在临床治疗上是一个难题,有待解决。
  综上,STMN1和EPCAM均在食管癌鳞状细胞癌中呈现较为强烈的阳性表达,同时,对于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患者的预后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临床治疗上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Schweigert M,Dubecz A,Stein HJ.Oesophageal canceran overview[J].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10(4):230-244.
  [2]钟钏,谭家驹,徐致祥.食管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进展[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1):1-10.
  [3]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4]Kang W,Tong JH,Chan AW,et al.Stathminl plays oncogenic role and is a target of microrna-223 in gastric cancer[J].PLoS One,2012,7(3):e33919.
  [5]Du W,Ji H,Cao S,et al.EPCAM:a potential antimetastatic target for gastric cancer[J].Dig Dis Sci,2010,55(8):2165-2171.
  [6]朱鸿武,江丹,谢子英,等.STMN1再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预后意义[J].重庆医学,2015,44(7):865-869.
  [7]潘群雄,苏子剑,王聪仁,等.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0:5065-506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其相关抗原对实验小鼠Ⅰ型糖尿病拮抗作用的研究,为Ⅰ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分别用日本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相关抗原来给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来进行注射,分别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其相关抗原对实验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拮抗作用。结果: 通过对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及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于实验小鼠Ⅰ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 通过对日本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临床运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把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为下呼吸道感染组,另一组为泌尿系统感染组,两组患者均应用西药头孢米诺 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康复良好,各项康复指标达标,下呼吸道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86%,泌尿系统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或头颅磁共振成像,使用NIHSS量表以及改良Ranki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和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的体积与预后评分相关;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与预后不相关;康复组比没有康复组的预后好;基线NIHSS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2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初治鼻咽癌强调放疗与同期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份~2015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强调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以及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口腔种植材料的应用,并做分析对比。方法:回顧性分析口腔种植材料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归纳各个植入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结果:口腔种植材料先后经历了金属及合金、生物陶瓷、碳素、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阶段,各种材料均有其优势和不足,理想植入体需进行组织相容性、理化形态、与植入体周围组织接合能力、力学性能、毒副作用等多个角度做综合评价。结论:口腔种植技术在取得较大进步和较满意效果的基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61例颅腦疾病患者,观察组(30例)实行PICC,对照组(31例)实行cv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所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病综合征致重度水肿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8月我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40例研究组和4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体重、每日尿量、血浆粘度、血脂及纤溶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重、每日尿量、血浆粘度、胆固醇、甘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哌布可罗宁、潘可罗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测定哌布可罗宁(pip)、潘可罗宁(pan)相应的ED95值,观察不同等效剂量(2ED95、1.5ED95)pip、pan的氣管插管时肌松条件与神经-肌阻滞效应。结果:pip的ED95  关键词:哌布可罗宁;潘可罗宁;药效  哌布可罗宁(pip),其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类似于潘可罗宁(pan)。两种药物对心血管功能不易造成严重影响,
期刊
摘要:目的: 刍议特殊剂量肿瘤化疗药物集中冲配的管理,以防在配置的过程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员的伤害。方法: 建立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工作前对配置人员岗前培训,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配置间与防护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化疗药物配置操作、残余药液及废弃物的处理。结果: 化疗药物集中配置1 年来,未发生1 例与化疗药物相关的职业伤害及环境污染,与化疗药物配置相关的差错率有明显降低。结论: 化疗药物集中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