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多由于胆固醇浓度比例改变、胆汁淤滞等因素引发。胆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患者会感到右上腹或上腹部位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胛以及背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部分病人由于痛剧烈而不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1]。首次出现胆绞痛后,约70%的患者一年内会复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治疗胆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的创伤大、切口易感染、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腹腔镜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胆结石的治疗效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弊端,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研究以我院12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2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检查,均无现异常现象,并经过 B 超、CT、MRI、ERCP 检查确诊为胆道结石。观察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25~65岁,平均(42.8±6.7)岁,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结石21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9例;对照组男20例,女40例,年龄24~58岁,平均(40.8±6.7)岁,胆总管结石11例,胆囊结石22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结石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需禁食、禁饮,采用胆道造影术检查胆结石的位置与数量,并给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方法:患者取平卧,头高脚低位。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人工建立气腹,腹压保持在13~15 mm Hg,在剑突下、脐下、肋缘下右锁骨中线及右腋前线四处作穿刺点,置入腹腔镜和胆道镜,胆管结石患者,需分离出胆囊管口打结,纵行剪开胆总管前臂,将溢出胆汁吸尽后置入胆道镜,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尽,取石需遵循先软后硬、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尽量原位解决的取石原则。确认洗尽后用可吸收线将胆管前臂缝合,之后置入导管进行引流;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经胆囊底部穿刺,胆汁吸净,在胆囊底部切开5~10 mm的切口,将胆道镜置入切口,取出结石。清理干净后,将胆囊切口进行缝合,缝合后用抗生素及生理盐水清洗腹腔,拔出各个切口的Trocar,用引流管进行腹腔引流,最后缝合肌肉皮肤。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后,由右腹胆区的分离皮肤,切开皮下组织,使胆道充分暴露,切开胆道取出结石,行T型管引流,术后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止血药、抗生素和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次数、术后肠排气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总发生率=(胆道出血例数+胆道感染例数+切口感染例数+胆漏例数)/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会不断上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胆结石患病率为10%,在中年妇女中患病率高达15%[3]。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的患者占到全部胆结石患者的50%左右,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于胆结石的治疗,目前外科主要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手术创伤大,不利于术后恢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可以将胆内结石一次性取出,不损伤括约肌,有效减少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少。因为微创手术手术伤口较小,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中可以看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微创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最大优势。手术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此外,手术切口小更利于患者更接受,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担忧,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2(42):2487-2488.
[2] 王百林,翟淑萍,陈佩仪,等.双柏散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1):15-18.
[3] 周启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11,22(12):107-108.
[4] 郑晓东,杨先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8.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多由于胆固醇浓度比例改变、胆汁淤滞等因素引发。胆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患者会感到右上腹或上腹部位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胛以及背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部分病人由于痛剧烈而不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1]。首次出现胆绞痛后,约70%的患者一年内会复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治疗胆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的创伤大、切口易感染、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腹腔镜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胆结石的治疗效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弊端,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研究以我院12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2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检查,均无现异常现象,并经过 B 超、CT、MRI、ERCP 检查确诊为胆道结石。观察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25~65岁,平均(42.8±6.7)岁,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结石21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9例;对照组男20例,女40例,年龄24~58岁,平均(40.8±6.7)岁,胆总管结石11例,胆囊结石22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结石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需禁食、禁饮,采用胆道造影术检查胆结石的位置与数量,并给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方法:患者取平卧,头高脚低位。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人工建立气腹,腹压保持在13~15 mm Hg,在剑突下、脐下、肋缘下右锁骨中线及右腋前线四处作穿刺点,置入腹腔镜和胆道镜,胆管结石患者,需分离出胆囊管口打结,纵行剪开胆总管前臂,将溢出胆汁吸尽后置入胆道镜,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尽,取石需遵循先软后硬、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尽量原位解决的取石原则。确认洗尽后用可吸收线将胆管前臂缝合,之后置入导管进行引流;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经胆囊底部穿刺,胆汁吸净,在胆囊底部切开5~10 mm的切口,将胆道镜置入切口,取出结石。清理干净后,将胆囊切口进行缝合,缝合后用抗生素及生理盐水清洗腹腔,拔出各个切口的Trocar,用引流管进行腹腔引流,最后缝合肌肉皮肤。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后,由右腹胆区的分离皮肤,切开皮下组织,使胆道充分暴露,切开胆道取出结石,行T型管引流,术后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止血药、抗生素和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次数、术后肠排气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总发生率=(胆道出血例数+胆道感染例数+切口感染例数+胆漏例数)/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会不断上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胆结石患病率为10%,在中年妇女中患病率高达15%[3]。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的患者占到全部胆结石患者的50%左右,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于胆结石的治疗,目前外科主要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手术创伤大,不利于术后恢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可以将胆内结石一次性取出,不损伤括约肌,有效减少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少。因为微创手术手术伤口较小,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中可以看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微创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最大优势。手术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此外,手术切口小更利于患者更接受,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担忧,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2(42):2487-2488.
[2] 王百林,翟淑萍,陈佩仪,等.双柏散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1):15-18.
[3] 周启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11,22(12):107-108.
[4] 郑晓东,杨先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8.